-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食貨派史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9699
- 條形碼:9787516159699 ; 978-7-5161-59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食貨派史學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將食貨派的政治與學術分開考察,把食貨派創辦的《食貨》半月刊、天津《益世報?食貨周刊》和南京《中央日報?食貨周刊》,以及食貨派出版的多部著作及他們在其他報刊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放在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及整個中國近現代史學發展的脈絡中加以考察,全面探討食貨派的史學成就及不足之處。一方面從縱向考察了食貨派的興衰歷程,另一方面圍繞食貨派的學術研究,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史學思想、治史方法三個專題展開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后考察食貨派的史學影響并對其歷史地位進行評價。
食貨派史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將食貨派的政治與學術分開考察,把食貨派創辦的《食貨》半月刊、天津《益世報?食貨周刊》和南京《中央日報?食貨周刊》,以及食貨派出版的多部著作及他們在其他報刊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放在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及整個中國近現代史學發展的脈絡中加以考察,全面探討食貨派的史學成就及不足之處。一方面從縱向考察了食貨派的興衰歷程,另一方面圍繞食貨派的學術研究,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史學思想、治史方法三個專題展開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后考察食貨派的史學影響并對其歷史地位進行評價。
食貨派史學研究 目錄
一本書研究的對象及意義
二學術史的回顧
三本書的分析思路與主要內容
四本書的創新點和難點23
**章食貨派的興衰
**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與陶希圣的學術轉向
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
二食貨派的創始人陶希圣及其學術轉向
第二節食貨派的崛起
一《食貨》半月刊的創辦與食貨學會的籌建
二中國經濟史政治史研究室的建立與天津《益世報·食貨周刊》的編輯
三食貨派崛起的原因
第三節食貨派的中輟.
一書生問政:抗戰中食貨派學人的政治抉擇
二戰時學術研究的式微和政論、史論的繁榮
第四節食貨派的重振與終結
一南京《中央日報·食貨周刊》的創辦與食貨學會的再建
二食貨派的終結及原因
第五節食貨派學術與政治之關系
一食貨派是學術的團體并非政治的派別
二政治立場不一定決定學術觀點
第二章食貨派的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節中國社會史分期的探討
一封建社會的斷限和特征
二商業資本主義社會
三奴隸社會的有無與斷限
第二節史料的搜集與整理
第三節專題研究的拓展
一土地制度
二賦役財政制度
三寺院經濟
四社會等級身份
五手工業、商業、都市、市場、交通、貨幣及商人活動
六宗族婚姻制度、民眾暴動及農業生產
第四節國外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譯介
第五節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特點
第三章食貨派的史學思想
**節“接近唯物史觀,卻并不是唯物史觀”的社會史蒴
第二節從探尋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到“新經學”的研究旨趣。
一探尋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
二“新經學”:經世致用之學的發揚
第三節重視史料但絕不忽視理論
一“史料**主義”
二絕不忽視理論
第四節倡言學術的合作
第四章食貨派的治史方法
**節從問題人手,廣搜史料,審查史料
……
第五章食貨派的影響與歷史地位
參考文獻
附錄一《食貨》半月刊作者及撰著一覽表
附錄二天津《益世報·食貨周刊》作者及撰著一覽表
附錄三南京《中央日報·食貨周刊》作者及筷著一覽表
后記
食貨派史學研究 作者簡介
蘇永明(1974—),男,江西南昌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研究。先后在《史學史研究》、《蘭州大學學報》、《江西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