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7626
- 條形碼:9787516157626 ; 978-7-5161-576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 本書特色
科舉制的改革與廢除是晚清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歷來為學界所重視。劉紹春著的《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從晚清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人才觀演變及新舊勢力爭斗的寬廣視角,探索了科舉制改革直至廢除的艱難歷程。深入揭示了科舉制改革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和糾結,諸如:科舉制為什么無法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科舉制為什么*后只能以斷然廢止的方式替代漸進的改革,科舉制的廢除給當時的教育和社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等等。全書論題鮮明,史料翔實,論證有力,闡釋了晚清科舉改革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為晚清史的研究貢獻了一份新的學術成果。
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 內容簡介
科舉制的改革與廢除是晚清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歷來為學界所重視。本書從晚清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人才觀的演變及新舊勢力斗爭的角度,探索了科舉制改革直至廢除的艱難歷程。深入分析了科舉制改革過程中錯綜復雜的矛盾和糾結:科舉制為什全書主題鮮明、史料翔實,解決了晚清科舉改革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為晚清史的研究貢獻了一份新的學術成果。 么無法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為何不能與學校教育相協調乃至只能用斷然廢止的方式來替代漸進的改革?科舉制的廢除給當時的教育和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等等。
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 目錄
引論 科舉制度與中國傳統文化**章 晚清社會的變局與晚清教育的困境 **節 晚清社會的重大變局 第二節 晚清社會對教育改革的要求與晚清教育的狀況第二章 晚清社會知識觀、人才觀的演變 **節 中國傳統的知識觀、人才觀在晚清社會的嬗變 第二節 洋務派對傳統知識觀、人才觀的突破 第三節 資產階級維新派在知識觀、人才觀上的超越第三章 晚清西方文化傳人中國引發的沖突和爭議 **節 何為強國之道——對于學習西方器物文化的爭議 第二節 何為治國之策——對于學習西方制度文化的爭議 第三節 何為時勢人才——對于西方科技教育的爭議及其與中國傳統人文教育的融合第四章 廢除科舉制——艱難曲折的教育改革歷程 **節 晚清廢除科舉制的教育改革歷程 第二節 關于廢除科舉制度的省思第五章 科舉制的廢除對新教育的影響 **節 新教育的迅速發展 第二節 科舉制的余緒對新教育的影響第六章 個案研究——廢除科舉制前后湖北省新教育的興起 **節 晚清湖北書院轉向近代學堂的變革 第二節 湖北近代學堂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湖北近代教育體系的初步形成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晚清科舉制的廢除與新教育的興起 作者簡介
劉紹春,男,1963年生于撫順。1986年在沈陽師范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89、1999年于北京師范大學相繼獲教育學碩士、教育學博士學位;先后在沈陽師范大學教科院、北京化工大學工作,2007年至今在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教。 先后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輯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并有論文在《人大復印資料》、《教育文摘周報》上轉載。代表作有《論中國的官文化與科舉制》、《我國近代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撞擊與融合》、《禪宗對陸王心學教育思想的影響》、《美——人文教育的終極境界》、《大學“行政化”管理下的教師群體性癥候》等。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