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05483
- 條形碼:9787555005483 ; 978-7-5550-054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本書特色
馮秀彬、蔡勇、于千主編的《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是2010—2014的《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其中包括:消息32篇,通訊33篇,言論70篇,特寫(包括新聞特寫、大型策劃稿件、新聞調查)36篇,漫記(包括游記、感悟、讀后感、觀后感)109篇,通訊員稿件11篇等。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10—2014的《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其中包括: 消息32篇, 通訊33篇, 言論70篇, 特寫 (包括新聞特寫、大型策劃稿件、新聞調查) 36篇, 漫記 (包括游記、感悟、讀后感、觀后感) 109篇, 通訊員稿件11篇。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目錄
福建東南造船廠:找準市場造對船
兩岸聯手合作打造世界*強競爭力
上潤智能執行器“花開5.
——去年5.18簽約總投資10億元精密制造車間和裝配調校車間投產
書記“上訪”訴民聲
德國證交所看上“馬尾概念股”
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試營業
——5月底將正式營業,海鮮一條街年底建成,預計可實現年交易額300億
“老外”稱贊馬尾公證:快!
“飛毛腿”從制造向創造快跑
“馬尾老人”平生收藏“人住”區檔案館
亭江瑯岐10萬居民年內可解喝水難題
馬尾和福州更近了
——魁岐互通月底前完工去市中心可省十分鐘
亭江鎮長柄村在全省率先直選村“當家人”
瑯岐公交線路開通
瑯岐人*后一個水運春節
福州開發區食品飲料產業漸露崢嶸
移風易俗:陳奮松簡辦母親喪事捐善款20萬
服務好不好服務對象說了算
福州首批水產養殖物聯網智能裝備產品馬尾下線
每逢佳節倍思親
馬尾區首批出租車投放試運營
“軟服務”“硬政策”為企業插上“雙翅”
瑯岐閩江大橋建成通車
瑯岐全島居民喝上放心水
——瑯岐鎮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完工
長安投資區:高新技術企業引領發展“龍頭”
我區實現設施蔬菜種植保險“零”突破
全國首家“中國一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在馬尾揭牌
——將形成各類海產品的“馬尾指數”“馬尾價格”
編內、編外人員享有同等機會
——市二醫院馬尾分院第二輪崗位競聘打破身份界限
國家海洋博物館將為船政文化開辟重要展區
兩岸船政文物藏品首次“合璧”亮相臺灣
——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在臺舉辦
——心共抗外侮兩岸攜手圓夢
——海峽兩岸各界紀念甲申海戰130周年、甲午海戰120周年公祭活動
馬尾校舍告別“板房時代”6所新校迎新生
海峽兩岸各界公祭福建戍守臺灣將士
第二章 通訊
心系群眾福佑馬江
——記馬尾棚戶區改造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楊成和心中的閩安“風情畫”
只為發展想辦法不為落后找理由
——隨馬尾區學習考察團赴長樂、閩侯、福清學習考察觀感
儒江外垱414戶征遷戶提前全部簽訂置換協議
閩江口上**橋
——寫在瑯岐閩江大橋順利合龍之際
——磚一瓦總關情
——馬尾鎮舊屋區改造一期項目山上片工作組征遷工作記事
過渡三年,他們更需要愛與呵護
高墻內有個“掃盲班”
高溫下,人性關懷有幾度
……
第三章 言論
第四章 特寫
第五章 漫記
第六章 通訊員稿件
第七章 圖片新聞
附錄 精彩版畫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節選
《行與思:2010-2014《海峽時報》新聞作品選》: 號稱福州*復雜的魁岐互通立交橋已于2012年4月正式通車,但作為該項目的安置房——魁岐小區,2009年9月開始征遷,三年過渡期已經過了還沒動建。百姓的“安居夢”迷茫了,政府每年不但要多支付991.6萬元的雙倍過渡費賠償,還面臨公信力的危機。具有相同問題的還有機場二期和溫福鐵路項目的安置房——君竹佳園1號樓項目,區財政每年需多支付雙倍的過渡費賠償600萬元。這兩個項目合計建筑面積25.82萬平方米,2180套安置房,涉及1600多戶群眾。 因上述兩個項目業主單位是市里的公司,在向市里反映群眾呼聲的同時,為加大自身在安置房建設上的協調推進力度,理順工作機制,2013年1月,馬尾區成立了以區委、區政府黨政一把手為組長和**副組長,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為副組長,相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 “平時說領導重視可能有一半是官話,但馬尾區對安置房建設工作的重視那是千真萬確的。”馬尾區住建局副調研員林翔去年曾負責儒江和諧家園安置房建設項目,說起區委、區政府對安置房建設的重視他感慨道,“區主要領導每半個月來工地進行一次調研,區分管領導每周一次來檢查協調安置房建設工作,并在施工現場拍板解決問題。” 安置房建設涉及區發改、規劃、環保、國土、住建、園林、公安消防、人防、質監、安監,以及供電、供水、燃氣等十幾個相關部門,以前審批需要一個章一個章蓋過去。為簡化審批流程,馬尾區推出安置房建設并聯審批“綠色通道”,相關單位在專題例會上實行一次性“流水線”審批,充分體現出“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的開發區精神;工地上,各施工單位合理安排工期,科學調度人員和設備,保證了施工進度。 自去年以來,由于全區上下擰成一股繩,齊心合力抓安置房建設,推動安置房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區舊改辦負責人黃石介紹說,僅2013年,馬尾區除有儒江和諧家園、易安居小區兩個項目續建外,另有共和苑、沿山家園等8個安置房項目開工動建,總投資72.15億元,總建筑面積達到121萬平方米,共建有11062套安置房,上述三項指標甚至超過前五年的總和。除續建項目外,2014年馬尾區又安排了馬尾大橋安置房、龍津苑三期等6個安置房建設項目,其中總投資12.5億元,建筑面積20.4萬平方米,共有1800套安置房的松門和閩亭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西亭康城項目已開始施工。 為能讓征遷戶更快住進安置房,馬尾區還在已經動建的閩江佳園、山水旺岐、儒江和諧家園、易安居小區和儒江苑等安置房建設中,為下步協洲村棚戶區改造及瑯岐環島路市政建設等拆遷安置提前埋下伏筆,*多的如儒江和諧家園等安置房預先留出了三分之一的余量。未來,征遷安置過渡期,從過去的三年縮短到兩年甚至一年將變為現實。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