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8753
- 條形碼:9787516158753 ; 978-7-5161-587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研究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六章,詳細論述了清代陜西旱災、水災、雹災、凍災、蟲災、風災等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探討了農業自然災害對人口變遷、社會經濟、社會秩序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考察了清代陜西官方的救災措施、救災資源調控體系以及政府主導下民國陜西救災機制的現代化構建過程;分析了清代陜西當地鄉紳的傳統“社區救助”、江南紳商的“跨省義賑”以及外國人在陜西的賑災等社會救災活動的興起,并以華洋義賑會為例分析了陜西社會救災力量在民國時期的壯大;總結了清至民國陜西救災活動的特點、救災機制現代化構建的困境以及當時的救災活動帶給我們的啟示。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歷史上農業自然災害的影響,深入了解清至民國時期防災、減災、救災的經驗教訓,為現代政府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的目標,有效防災、減災、救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研究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六章,詳細論述了清代陜西旱災、水災、雹災、凍災、蟲災、風災等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探討了農業自然災害對人口變遷、社會經濟、社會秩序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考察了清代陜西官方的救災措施、救災資源調控體系以及政府主導下民國陜西救災機制的現代化構建過程;分析了清代陜西當地鄉紳的傳統“社區救助”、江南紳商的“跨省義賑”以及外國人在陜西的賑災等社會救災活動的興起,并以華洋義賑會為例分析了陜西社會救災力量在民國時期的壯大;總結了清至民國陜西救災活動的特點、救災機制現代化構建的困境以及當時的救災活動帶給我們的啟示。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歷史上農業自然災害的影響,深入了解清至民國時期防災、減災、救災的經驗教訓,為現代政府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的目標,有效防災、減災、救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研究 目錄
**節 項目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清至民國時期陜西的區域范圍
第三節 陜西的自然狀況
第四節 研究綜述
第二章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的發生概況及特點
**節 旱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二節 水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三節 雹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四節 凍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五節 蟲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六節 風災的時空分布特點
第七節小結
第三章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影響的多維分析
**節 農業自然災害與人口的變遷
第二節 農業自然災害與社會經濟的蕭條
第三節 農業自然災害與社會秩序的混亂
第四節 農業自然災害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 繼承與嬗變——清至民國陜西官方救災機制的發展與
完善
**節 清代陜西官方的救災措施
第二節 清代陜西官方的救災資源調控體系
第三節 政府主導:民國陜西救災機制的現代化構建
第五章 清至民國陜西社會救災力量的興起與壯大
**節 民間力量的興起——清代陜西的社會救災活動
第二節 民國陜西社會救災力量的壯大——以華洋義賑會為例
第六章 清至民國時期陜西地區救災活動的特點、困境與啟示
**節 清至民國陜西救災活動的特點
第二節 救災機制現代化構建的困境
第三節 清至民國陜西救災活動的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清至民國陜西農業自然災害研究 作者簡介
耿占軍(1965— ),漢族,河南溫縣人。西安文理學院副校長,歷史學博士,教授,西安市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兼任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西安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和中國古都學研究,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市級以及橫向科研項目2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7部,主編教材1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