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12332
- 條形碼:9787550012332 ; 978-7-5500-1233-2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本書特色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著眼“愛”的主題,深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對童年記憶的深入挖掘中,展示了一個江南城鎮的歷史風貌和風俗人情,以及人們的生存狀態與精神圖景;探詢了一代人成長的隱蔽命運以及時代變化的顯性與隱性特征。 作者以詩性和細膩的筆觸,書寫了六○、七○年代人的共同記憶,對傳統文化、后革命記憶、親情倫理、小鎮生活,有著銳利而精準的表達。其深摯的情懷,富有現場感的追述,為當代人的精神蛻變留下了一個生動的“側影”。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內容簡介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優秀散文集。在書中,作者帶著成年的疑問去回憶童年的點滴故事,在家族、鄉土、城鎮、社會的廣闊畫幅中,描繪了時代的變遷,涉及了傳統、親情、教育、文化等諸多話題,是一部畫面溫暖而思考冷靜之作。 新銳散文作家李曉君的誠意之作!詩意,唯美,紀實,哲思,帶你一同追憶流年似水的童年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目錄
目錄
出生地
夢,和另一個夢
鷸鳥,或河邊的行走
自我的囚禁,以及小故事
畫畫的樂趣超越了現實
菖蒲的夏天
馬廄以南
閣塘沖、破落的軍官和養蜂人
溯流而上
家族的憂傷
時光中的母親
歡 愉
父親的醫院與晚年生活
空 山
釀酒廠里的舊色縣城
我們縣城的瘋子
陀螺的舞蹈
寂 寞
夏 天
小鎮醫生
一個鄰居
老宅、婆婆和其他
電影記憶
廣場上的月亮
毛主席紀念堂
黑夜中的隱者
性別意識
勞動的樂趣和對勞動的逃避
我的理想
來自大山的客人
對英雄的崇拜
鏡中世界
父子之間
沿著河流往回走
冬天的感受
美的*初體驗
街道生活
所有人的童年都是相似的
詞語和證據
命運·時代·文體 馮仰操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相關資料
這部作品以一個孩子的成長為主線,附著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與變遷,較之小說,散文的重點雖不在塑造人物,可每個人物都寫得很精彩,有風俗畫的感覺,特別是對“我”,那樣的敘述,既有真實的還原,也有以現在身份回望的反省,從心理和生理兩個層面把一個孩子在長大過程中的困惑、迷惘、孤獨、怯懦……和不是太多的快樂寫得絲絲入扣,質樸而又繁麗。這是一個孩子的成長史,也是心靈史。
——彭學軍
李曉君是一位詩人,他將詩的韻味帶進他的散文中,以其夢想般的筆觸描繪其心中的情愫與感受,無論是對于故鄉記憶的敘寫,還是對于人生遭際的勾畫,無論是對于眼前小景的速寫,還是對于豫章街景的描繪,都具有一種詩的靈動與氣息,帶著一點其獨特的憂郁與幻想,具有一種朦朧的感悟與體察,人生的足跡、情感的波動、跳動的思緒,便在其筆下躍動著,有時構成一種獨特的意境。
——楊劍龍
李曉君的散文確實有夢一樣的氣質。而在中國當代散文界,這似乎是一種新的剛剛出現不久的類型,與五四后期那種比較古典的夢幻散文的氣質也有所不同。有批評家表示對當代散文的失望,但我覺得,他要是多關注一下曉君這樣的散文界的默默的寫作者與前行者,他就不會如此輕下斷言。
——李少君
李曉君試圖探詢從一個孩子成長為作家的隱蔽命運以及時代變化的痕跡。作者帶著成年的疑問去編織童年的蛛絲馬跡,以致他的記憶擁擠著成人后的洞徹與困惑,文章的整個色調是清冷而憂郁的,如他所言“當我深入到更幼年的一些事件的回憶中,我的表情已經具有了今天一個中年人的暮氣和寧靜”。
——馮仰操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作者簡介
李曉君,本名李小軍,江西蓮花人。散文家,中國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第五、六屆副主席,現供職于江西省文聯。1991年開始發表作品,見于《人民文學》《詩刊》《散文》《十月》《鐘山》《天涯》《大家》等,逾二百萬字。已出版散文集《江南未雪——1990年代一個南方鄉鎮的日常生活》《時光鏡像》《梅花南北路》《晝與夜的邊緣》《尋夢婺源》《暮色春秋》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