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人道中國 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70793
- 條形碼:9787205070793 ; 978-7-205-0707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道中國 貳 內容簡介
親愛的讀者,從2009年一期開始,《中國殘疾人》雜志為期三年的大型報道——“人道中國”與您見面了。三年間,本刊記老將走遍全國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入區縣、城鄉及社區村舍,將那些為殘疾人服務的鮮活而生動的故事一一奉獻給您,與您一起去感受、去謳歌人道主義精神的力量。
人道中國 貳 目錄
北京·首善先行
天津·津門日記
山西·三晉之愛
江蘇·幸福之階
廣西·桂海壯歌
湖北·極目楚天舒
浙江·錢塘傳奇
西藏·雪域吉祥
內蒙古·草原長調
新疆·天山南北
甘肅·黃河母親
人道中國 貳 節選
愛心軍嫂 李彥和丈夫都是安徽人。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毅然放棄了自己家鄉的教師工作,隨軍來到本溪。 上任伊始,為了盡快了解社區殘疾人的狀況,李彥不辭辛苦,逐個走訪殘疾人。寒來暑往,她走遍了社區的85個殘疾人家庭。對每個殘疾人的殘別等級、家庭狀況、康復需求、就業需求等做了詳細的記錄,建立了完整的檔案。她對社區十幾個重點殘疾對象都做到所有情況熟記在心,堅持把幫難解困的工作當做自己的責任。重癥肌無力患者李偉,今年32歲,家里為他治病花盡了所有積蓄,幾近赤貧。在李彥的奔走下,李偉終于坐上了輪椅,圓了走出家門的夢想。社區很多殘疾人家庭都很困難,因機構康復費用太高,無力負擔,只能在家做些簡單的訓練。李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全市培育康復站和康復活動站試點,李彥抓住機遇,在轄區的市職業病醫院建立起了社區康復站。她鼓勵社區有康復潛力的殘疾人到康復站進行康復訓練,與康復員一起為殘疾人做康復訓練指導、心理疏導等服務。社區楊悅才是一位偏癱患者,兒女均在外地,身邊只有老伴陪著,平時只能坐輪椅活動。康復站建立后,李彥首先想到的是楊大爺,她親自為楊大爺制定了康復訓練計劃,每天一有空就把楊大爺接到康復站進行訓練。經過一年多堅持不懈的訓練,楊大爺現在已經能獨立行走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李彥的行為感動了社區的居民,紛紛夸她是個有愛心的軍嫂。據統計,軍嫂上崗以來,她們走遍了轄區的每個殘疾人家庭,累計建立殘疾人康復服務檔案24581份,凡是有軍嫂的社區都建立了康復站(康復活動站),社區康復訓練開展得有聲有色,共有4250名殘疾人受益。軍嫂既是社區的殘疾人工作者,又是幫殘助殘的志愿者。她們上崗以來,深入到殘疾人中,熱心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深受廣大殘疾人的歡迎。武山社區殘疾人景艷玲是肢體二級殘疾人,靠挪著小凳走路,丈夫去世,上有80歲的老父親,下有上初中的女兒,僅靠低保度日。社區康復協調員孫文霞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把自己衣服拿出來給她穿,還給孩子買新衣服、書包、復習材料、經常去她家幫助買菜、收拾屋子,家里家外大事小情她都包了,她跟景艷玲說:“只要有事,你就給我打電話。”質樸的話語,道出了軍嫂金子般的一顆心。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殘疾人來說,更是如此。院校社區程敏在走訪中,發現社區內多數殘疾人靠的是微薄的低保金艱難地維持生活,生活水平都不高,有的還相當貧寒。她想,如果能讓殘疾人實現就業,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擺脫貧困。于是,她對社區內有就業意向的殘疾人逐一登記,通過區殘聯與用工單位協調,為15個殘疾人找到了新工作。按照中殘聯的計劃,本溪市從2009年4月開始第二代殘疾人證換發工作,要求年底前全部完成。換證工作不是一個單純的換本問題,包括體檢、審核、建檔、換證等多層環節。殘疾等級的評定,直接關系著殘疾人的切身利益。本溪市有殘疾人7萬多人,要在9個月中完成,這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任務。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