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77964
- 條形碼:9787503877964 ; 978-7-5038-779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 本書特色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根據我國高等學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課程要求,以及當前山地災害防治現實需求為主要依據編寫。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緒論介紹山地災害的基本概念、內涵及分類,山地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危害,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第2~5章分別介紹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的分類、防治技術、監測、預報和預警;第6章介紹山地災害風險評估的原理和方法;第7章介紹山地災害防治的規劃方法和內容;第8章介紹國內外山地災害管理。 本書不僅可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教學的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地質災害防治、林業生態、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等工程實踐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緒論介紹山地災害的基本概念、內涵及分類,山地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危害,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第2—5章分別介紹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的分類、防治技術、監測、預報和預警;第6章介紹山地災害風險評估的原理和方法;第7章介紹山地災害防治的規劃方法和內容;第8章介紹國內外山地災害管理。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山地災害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1.1.1 山地災害的定義
1.1.2 山地災害的種類
1.2 山地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危害
1.2.1 山地災害的區域分布
1.2.2 山地災害的特征
1.2.3 山地災害的危害
1.2.4 山地災害及防治現狀
1.3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1.3.1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的主要內容
1.3.2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1.3.3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1.4 前景展望
第2章 崩塌
2.1 崩塌的分類及形成機理
2.1.1 崩塌的作用方式
2.1.2 崩塌的分類
2.1.3 崩塌的形成機理
2.1.4 崩塌的形成條件
2.2 崩塌防治技術
2.2.1 崩塌防治原則
2.2.2 崩塌防治措施體系
2.2.3 崩塌防治工程設計
2.3 崩塌災害主要監測內容、方法
2.3.1 崩塌監測的目的
2.3.2 監測內容
2.3.3 監測項目和方法
2.3.4 崩塌監測網點的布設
2.4 崩塌的預測和預報
2.4.1 崩塌的預測、預報
2.4.2 崩塌危險性分析與災情評估
第3章 滑坡
3.1 滑坡的分類及形成機理
3.1.1 滑坡的分類和特征
3.1.2 滑坡的形成機理
3.2 滑坡防治技術
3.2.1 滑坡防治原則
3.2.2 滑坡防治措施體系
3.2.3 滑坡防治工程設計
3.3 滑坡災害主要監測內容、方法
3.3.1 滑坡監測的目的
3.3.2 監測內容
3.3.3 監測技術方法
3.4 滑坡的預測和預報
3.4.1 滑坡的預測
3.4.2 滑坡預報
3.4.3 滑坡的臨報和警報
第4章 山洪
4.1 山洪的分類及影響因素
4.1.1 山洪的分類和特征
4.1.2 山洪的影響因素
4.2 山洪防治技術
4.2.1 山洪防治原則
4.2.2 山洪防治措施體系
4.2.3 山洪防治工程設計
4.3 山洪災害主要監測內容、方法
4.3.1 監測內容
4.3.2 監測方法
4.4 山洪的預警預報
4.4.1 山洪的預測
4.4.2 山洪的預報
4.4.3 山洪臨報
4.4.4 山洪預警
4.4.5 山洪災害通信系統
第5章 泥石流
5.1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和規律
5.1.1 地形地貌宏觀格局
5.1.2 地質構造控制
5.1.3 地層、巖性控制
5.1.4 氣候條件控制
5.1.5 非地帶性規律
5.2 泥石流的分類、特征及形成機理
5.2.1 泥石流的分類和成因
5.2.2 泥石流活動特征及其災害
5.2.3 泥石流形成機理
5.3 泥石流防治技術
5.3.1 泥石流防治原則
5.3.2 泥石流防治措施體系
5.3.3 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
5.4 泥石流災害主要監測內容、方法
5.4.1 形成條件監測
5.4.2 泥石流運動特征監測
5.5 泥石流預測預報
5.5.1 泥石流預測
5.5.2 泥石流預報
5.5.3 泥石流臨報
5.5.4 泥石流警報
第6章 山地災害風險評估
6.1 山地災害風險評估體系
6.1.1 山地災害過程和災情構成
6.1.2 山地災害災情基本要素
6.1.3 山地災害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6.1.4 山地災害風險評估類型
6.1.5 山地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和方法一
6.2 山地災害危險性評估
6.2.1 山地災害危險性評估指標體系
6.2.2 山地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
6.3 山地災害易損性評價
6.3.1 易損性構成分析及評價內容
6.3.2 山地災害承災體類型劃分
6.3.3 山地災害承災體價值分析
6.4 山地災害破壞損失評價
6.4.1 山地災害破壞損失構成
6.4.2 山地災害破壞損失評價方法
6.4.3 歷史災害破壞損失評價
6.4.4 山地災害期望損失評價
6.5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效益評價
6.5.1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效益評價的基本目的與內容
6.5.2 山地災害防治工程的技術評價與經濟評價
第7章 山地災害防治規劃
7.1 規劃的任務
7.1.1 規劃原則
7.1.2 規劃依據
7.1.3 規劃任務
7.1.4 規劃要求
7.2 規劃的目標
7.3 規劃的內容
7.3.1 山洪防治規劃
7.3.2 滑坡防治規劃
7.3.3 泥石流防治規劃
7.4 典型區域防治規劃
7.4.1 基本要求
7.4.2 典型區域山洪防治規劃
7.4.3 典型區域滑坡防治規劃
7.4.4 典型區域泥石流防治規劃
第8章 山地災害管理
8.1 國外山地災害管理
8.1.1 關國
8.1.2 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國家
8.1.3 日本
8.2 中國山地災害管理
8.2.1 大陸地區
8.2.2 香港特別行政區
8.2.3 中國臺灣地區
8.3 山地災害管理展望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