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周有光百歲雋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76945
- 條形碼:9787506376945 ; 978-7-5063-769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有光百歲雋語 本書特色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個階段:五十歲前是金融工作,期間也教書;五十歲后,是語言文字工作;八十五歲之后是研究人類史、文化史、文明史。
三個階段一以貫之的理念是:“語言使人類有別于禽獸,文字使文明有別于野蠻,教育使進步有別于落后。”這三句話可說是他生命的綱領,核心是啟蒙。而作為啟蒙思想家,第三階段無疑是*亮的亮點。因為,還在延續的第三階段,老先生已經達到了橫掃中外,貫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擴展和提升。他的歷經前清、北伐前民國、北伐后民國、人民共和國的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的百科全書式的厚重的知識結構,加上驚人的終身學習的毅力和效果,經過疏理、錘煉、融合、升華,使他當之無愧,成為當代*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特別要指出的是,周有光先生傾其所有從事于思想啟蒙,是總結歷史經驗,面對現實需要的自覺擔當和追求。
本書擷取了他百歲前后為我們寫下的醒世箴言,為廣大青年讀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閱讀周老、領悟周老的思想精華提供了便利。本書也是廣大讀者進行人文素質自我提高的基礎讀物和入門書。
周有光百歲雋語 內容簡介
110歲的文化巨匠周有光先生,在漢語拼音領域的卓越成就早已恩澤大地,也將代代傳承,造福人間。周老不僅是語言學家,還是思想家。85歲至今,以獨立思考對人類文明與中外歷史中的經驗教訓進行新的審視。
周老認為,在全球化時代,要從世界來看國家,不能從國家來看世界。
周老以科學發展的一元性,對國家、社會和文化發展等深層次的問題進行了系統而縝密的研究。這位世紀老人大徹大悟,大智大勇,身居斗室,放眼天下。他的文章不僅具有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氣度,還具有開闊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歷史眼光,而且語言平實,深入淺出,有百科全書式的特征。
《周有光百歲雋語》以《周有光文集》(共15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版)為范本,參考周老的修訂版《百歲新稿》(三聯書店,2014年版)、增訂版《朝聞道集》(世圖出版公司,2014年版)和《拾貝集》(世圖出版公司,2011年版)等別集,擷取了他百歲前后為我們寫下的醒世箴言,為廣大青年讀者閱讀和領悟周老的思想精華提供了便利。
《周有光百歲雋語》也是廣大讀者進行人文素質自我提高的基礎讀物和入門書。
周有光百歲雋語 目錄
2. 科學的一元性 11
3. 雙文化論 19
4. 傳統文化與文人 44
5. 走進全球化 86
6. 漫談信息化 136
7. 他山之石 146
8. 語文問題 161
9. 哲學與宗教 177
周有光百歲雋語 節選
歷史的脈搏越跳越快。“農業化”費了一萬年,“工業化”費了三百年,“信息化”還不到五十年。人類的文化車輪正在以加速度而前進。
——文化的創新規律
人類文化的三個高潮,也就是人類文化的三個發展階段。所謂“發展中國家”就是停留在農業化階段,還沒有深入到工業化階段。所謂“發達國家”就是經過了工業化階段,進入了信息化階段。文化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后進的在適當的努力下可以趕上先進的,先進的在繼續努力下還可以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文化的創新規律
語言是人類的基本傳信工具。農業化時代發明文字,使語言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業化時代要求普及義務教育和全國共同語。從文盲眾多和方言隔閡,到普及義務教育和全國共同語,這是“前現代”和“現代”的分界。后來又發明留聲機、電話、廣播、電視、多媒體等傳聲技術,使語言不依靠文字也能傳遠而留久,并且能相互自動翻譯。國內普及全國共同語,國際使用國際共同語,人類進入不怕語言隔閡的雙語言時代。
——從社會發展探索現代化的含義
“語言使人類別于禽獸,文字使文明別于野蠻!蔽淖职颜Z言傳到遠處、留給未來,開創“有史時代”。以語言和文字為基礎,人們進一步創造各色各樣的“傳信技術”:電話、電報、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腦、手機。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手機小巧玲瓏,集多種功能于一掌:通話、短信、攝影、會面、名錄、計時、電筒、定位,功能不斷增加。將來還會有翻譯電話,我說漢語,你聽到英語。“手機”是“順風耳、千里眼”,各地的親朋好友聚會到耳邊眼前,共度良辰佳節!在這樣的生動活潑的“信息時代”,不能不更新我們的生活概念。
——“食衣住行信”
*近三十年,科技的新發明和新發現,相當于過去兩千年?萍嫉拇筌S進,方興未艾,使以往一萬年間的所謂燦爛文化,黯然失色。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飛躍,第三個高峰。相應于科技的大躍進,人類生活、人際關系、人類思維、人文科學,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調整。對抗變為對話,猜疑變為理解,爭奪變為互助,破壞變為建設。結合的正在分散,分散的正在結合。世界一盤棋,正在重新下子,找尋更好的布局。
——文化的創新規律
北京馬路上騎著自行車飛跑的人,一手扶車把,一手聽手機。這情景告訴我們,手機時代已經來到中國。耳聽十萬里、話通全世界,遠地親友隨時見面談話。手機兼作相機,還能代替電視,又能貯存大量資料。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信息化”的含義包括“二戰”以來一切新的科學、新的技術,尤其是新的信息技術。
——文化的創新規律
電視使窮鄉僻壤和通都大邑連成一片;ɑㄊ澜缱哌M老百姓的家庭。世界不再是零碎、片段、老死不相往來,而是整體化、聯系化、息息相關、互通聲氣。視野擴大,世界觀大變。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全世界的計算機聯成一個國際互聯網,成為人類的世界神經系統。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我很高興,我的青年朋友們,在閱讀我的文章的時候,不是先肯定文章的內容,而是先懷疑文章的內容,都是經過獨立思考,然后接受,不認為老年人閱歷多,認識水平必然超過青年人。
獨立思考是輕而易舉的腦力活動,人類的一項先天本能。對于長期接受引導訓練的青年們,如果一時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也只要正襟危坐,閉目靜思,就能漸漸恢復正常的獨立思考本能。
——《靜思錄》前言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是我對自己的鞭策。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老年讀書,我主要讀專業以外的有關文化和歷史的書籍,想知道一點文化和歷史的發展背景。首先想了解三個國家:中國、蘇聯和美國。了解自己的祖國*難,因為歷代帝王歪曲歷史,掩蓋真相?脊挪灰,考今更難。蘇聯是新中國的原型,中國改革開放,略作修正,未脫窠臼。蘇聯解體以后,公開檔案,俄羅斯人初步認識了過去,中國還所知極少。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由于戴高樂主義反美,共產主義反美,伊斯蘭教反美,美國的面貌變得模糊不清。了解真實的歷史背景困難重重?墒桥f紙堆里有時發現遺篇真本,字里行間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百歲新稿》序
我在《新陋室銘》中寫實:“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伴T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有書無齋記
先知是自封的,預言是騙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聰明是從反思中得來的。近來有些老年人說,他們年輕時候天真盲從,年老時候開始探索真理,這叫做兩頭真。兩頭真是過去一代知識分子的寶貴經歷。
——《百歲新稿》序
上海老同事來北京,告訴我反右運動中自殺和勞改20年的多位老同事的故事。大家羨慕我“命大”,躲開了反右運動,“在劫不在數”,有自由做研究工作。他們說,寧可無齋而有自由,不要有齋而無自由。我說,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有書無齋記
我糊里糊涂活到100歲。許多人問我長壽之道,我說不出來。我想,我老來讀書、寫雜文,實行終身自我教育,這或許就是我的長壽之道吧。
——《學思集》后記
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我白內障換了晶體,重放光明。我耳聾裝上助聽器,恢復了部分聽覺。轉暗為明,發聾振聵,只有科技能為老年人造福。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好的長生不老滋補品。希望《百歲新稿》不是我的*后一本書。
——《百歲新稿》自序
我的看書是叫做被動地看書,他們給我什么書我就看什么書?催@些東西呢,我說我是掃盲,自己掃盲。我說我是一個專業工作者,我一直鉆在這個專業的井底里面,我不知道外面世界。現在我離開辦公室了,回到家里面來了。回到家里面呢,我發現我的專業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知識海洋,這里面我是文盲。
——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
教育,不只是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啟發青年,獨立思考,立志把社會推向更進步的時代!
——看守高粱地
休閑讀物,可以隨手丟開,閉目養神?墒牵诓唤浺庵锌吹侥硞章節的驚人記載,會使你躍忽而起,眼前浮起許多親朋好友的不幸故事。
——《今年花開又一年》序
任何科學,都是全人類長時間共同積累起來的智慧結晶。顛撲不破地保存下來,是非難定地暫時存疑,不符實際地一概剔除。公開論證,公開實驗,公開查核。知識在世界范圍交流,不再有“一國的科學”、“一族的科學”、“一個集團的科學”。學派可以不同,科學總歸是共同的、統一的、一元的。
——科學的一元性
今天中國人讀的許多歷史都是假歷史,假得太多了。當然,許多假歷史也在改,慢慢改。蘇聯瓦解以后,俄羅斯做了一件大好事,就是檔案公開,24小時開放。天天都有人去看。
——馬國川:《知識分子沒有被收買——百歲老人周有光訪談錄》
我寫過一篇文章談科學的一元性,不僅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也具有一元性?茖W不分東西,不分南北,不分國家,不分階級。知識分子就是研究科學、相信科學的人。知識分子是不分國家的,不能劃分中國知識分子還是外國知識分子。比如我在中國做教授,和我在外國大學里上課,講的應該是一樣的。
——馬國川:《知識分子沒有被收買—— 百歲老人周有光訪談錄》
國際現代文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創造,由不同地區傳統文化的精華匯合而成。人類社會從分散而聚合,人類文化的精華部分自然融合,形成不分彼此的共享文化。國際現代文化以科學為主流,西方科學發展較早,國際現代文化中含有西方成分較多,但是其他傳統文化對國際現代文化都有重大貢獻,不可低估。
——人類文化的結構和運動
人類的文化生活是復雜的。一方面趨向同化,形成國際現代文化,另一方面繼續分化,保留地區傳統文化。你可以是一個科學家,同時是一個宗教信徒。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完善化,刪除糟粕,發展精華,適應時代的步伐。
——人類文化的結構和運動
文化流動,不是忽東忽西,輪流坐莊,而是高處流向低處,落后追趕先進。這樣,人類文化才能不斷前進。發展是進化,不是退化。
——人類文化的結構和運動
凡是能為全人類造福并受到全人類歡迎的事物和意識,聚合成“共創、共有、共享”的國際現代文化;凡是沒有被全人類認同的,仍舊保留在傳統文化之中,進行自我完善化,F代是地區傳統文化和國際現代文化相輔相成的雙文化時代。
——四種傳統文化略述
兩種文化,新舊并存,相互補充,彼此促進。國際現代文化提高了地區傳統文化,地區傳統文化豐富了國際現代文化。
——文化沖突與文化和諧
“雙文化”新舊并存,相輔相成,自然消長。傳統文化發揚精華,淘汰糟粕;現代文化吸收眾長,青出于藍。
——文化沖突與文化和諧
科學不分“中西”,科學是世界性的、一元性的。
——科學的一元性
各地區的傳統文化彼此接觸,相互吸收,逐漸形成一種不分彼此的共同文化,包含不同傳統文化的精華,特別是先進的學術、政策和制度,叫做“國際現代文化”。這樣,文化分為地區和國際兩個層次,組成全球化時代的“雙文化”結構。
——文化沖突與文化和諧
國際現代文化是人類“共創、共有、共享”的共同文化,不能說就是西方文化。
——文化沖突與文化和諧
遵守世界大多數國家共同遵守的國際法規、協定和原則,學習先進的學術、政策和制度,按照歷史發展的軌道前進!饕牵涸诮洕矫,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到信息化,從聽任自然到改造自然;在政治方面,從神權到君權到民權,從專制制度到民主制度;在思維方面,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從迷信盲從到獨立思考。(問:我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這是跟世界接軌嗎?)這一步的效果現在已經非常明顯,這說明跟世界接軌是多么重要!
——文化沖突與文化和諧
歷史的脈搏越跳越快。“農業化”費了一萬年,“工業化”費了三百年,“信息化”還不到五十年。人類的文化車輪正在以加速度而前進。
——文化的創新規律
人類文化的三個高潮,也就是人類文化的三個發展階段。所謂“發展中國家”就是停留在農業化階段,還沒有深入到工業化階段。所謂“發達國家”就是經過了工業化階段,進入了信息化階段。文化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后進的在適當的努力下可以趕上先進的,先進的在繼續努力下還可以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文化的創新規律
語言是人類的基本傳信工具。農業化時代發明文字,使語言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業化時代要求普及義務教育和全國共同語。從文盲眾多和方言隔閡,到普及義務教育和全國共同語,這是“前現代”和“現代”的分界。后來又發明留聲機、電話、廣播、電視、多媒體等傳聲技術,使語言不依靠文字也能傳遠而留久,并且能相互自動翻譯。國內普及全國共同語,國際使用國際共同語,人類進入不怕語言隔閡的雙語言時代。
——從社會發展探索現代化的含義
“語言使人類別于禽獸,文字使文明別于野蠻!蔽淖职颜Z言傳到遠處、留給未來,開創“有史時代”。以語言和文字為基礎,人們進一步創造各色各樣的“傳信技術”:電話、電報、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腦、手機。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手機小巧玲瓏,集多種功能于一掌:通話、短信、攝影、會面、名錄、計時、電筒、定位,功能不斷增加。將來還會有翻譯電話,我說漢語,你聽到英語。“手機”是“順風耳、千里眼”,各地的親朋好友聚會到耳邊眼前,共度良辰佳節!在這樣的生動活潑的“信息時代”,不能不更新我們的生活概念。
——“食衣住行信”
*近三十年,科技的新發明和新發現,相當于過去兩千年?萍嫉拇筌S進,方興未艾,使以往一萬年間的所謂燦爛文化,黯然失色。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飛躍,第三個高峰。相應于科技的大躍進,人類生活、人際關系、人類思維、人文科學,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調整。對抗變為對話,猜疑變為理解,爭奪變為互助,破壞變為建設。結合的正在分散,分散的正在結合。世界一盤棋,正在重新下子,找尋更好的布局。
——文化的創新規律
北京馬路上騎著自行車飛跑的人,一手扶車把,一手聽手機。這情景告訴我們,手機時代已經來到中國。耳聽十萬里、話通全世界,遠地親友隨時見面談話。手機兼作相機,還能代替電視,又能貯存大量資料。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信息化”的含義包括“二戰”以來一切新的科學、新的技術,尤其是新的信息技術。
——文化的創新規律
電視使窮鄉僻壤和通都大邑連成一片。花花世界走進老百姓的家庭。世界不再是零碎、片段、老死不相往來,而是整體化、聯系化、息息相關、互通聲氣。視野擴大,世界觀大變。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全世界的計算機聯成一個國際互聯網,成為人類的世界神經系統。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
西方人常說:“字母跟著宗教走。”宗教是一種文化,字母跟著宗教走,就是字母跟著文化的傳播走。歐洲中部從北到南有一條字母分界線,線西信天主教和新教,用羅馬字母;線東信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同樣是斯拉夫語言,俄羅斯和保加利亞等國信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國信天主教,用羅馬字母。在前南斯拉夫境內,由于宗教不同,同一種語言寫成兩種文字:塞爾維亞信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克羅地亞信天主教,用羅馬字母。
印度的印地語和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實際是同一種語言,叫做印度斯坦語,可是由于印度信印度教,用印度字母,巴基斯坦信伊斯蘭教,用阿拉伯字母,形成印地文和烏爾都文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
——語言和文字的類型關系
聯合國是世界政府的胚胎,全球化時代“世界一體、天下為公” 的象征。但是,事實上實行寡頭統治:五個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控制一切!摵蠂淖饔秒m然微不足道,可是世界已經不能沒有聯合國。
——后資本主義的曙光
進人市場經濟,要經過一個難于避開的“黑洞”,叫做“原始積累”。日本明治維新,四大貴族壟斷資源。印尼反共政變,出現裙帶資本主義。蘇聯瓦解,俄羅斯高官變巨富。中國改革開放,國營翻牌成民營。新衣冠,舊面貌!敖畼桥_先得月”。
——漫談“中產階級”
周有光百歲雋語 作者簡介
張森根 上海市人,生于1937.12.20.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協助周有光先生編輯并出版:《朝聞道集》《拾貝集》和《百歲新稿》三部別集。
萌娘,本名賀平。哈爾濱人。文學碩士。編審。中國報告文學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協會會員;民進中央出版傳媒委員會委員。出版過散文集《秋天的鐘》、長篇報告文學《源自北卡羅琳娜洲島河流》,散文選入多種文學選本。獲得過《人民文學》、《上海文學》、《人民日報》、中國作家協會全國散文征文獎和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和出版編輯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