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50917
- 條形碼:9787542650917 ; 978-7-5426-509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 本書特色
朱慶躍編著的這本《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運用政治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1921—1978年中國共產黨反腐敗實踐的演進源由、經驗教訓、內在規律。具體來說,就是探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面臨不同時期、階段政治生態環境中誘發腐敗的劣變生態因子,黨如何從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關系、政治行為等方面,構建動態平衡的反腐政治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提煉不同時期的特色;另外,從中獲取一些經驗或啟示。
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論著在考察”1921-1978年中國共產黨反腐敗歷史實踐“這一問提實踐,著力運用政治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同時融合系統方法等,即基于權力運行所處政治生態環境系統的變遷和權力本身運行體系之間的互動關系來作為視角。
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 目錄
**節 論著選題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及其意義
一、論著相關的幾個概念和關鍵詞的釋義
二、論著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三、論著研究的學術和社會價值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問題的研究綜述
一、關于“腐敗”內涵的研究
二、關于“腐敗”本質和表現形式的研究
三、關于腐敗的遏制與根除的研究
四、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反腐敗思想研究
五、關于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的歷史與理論的研究
六、關于政治生態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第三節 論著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一、論著研究的實施方案
二、論著擬采取的研究方法
三、論著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節 論著的創新與不足
一、論著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二、論著的不足之處
**章 1921—1927年革命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開啟
**節 1921—1927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下的外部環境
二、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21—1927年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開啟及其評價
一、開啟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二章 1927—1937年革命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初步探索
**節 1927—1937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新舊轉變中的密切層外部環境系統狀況
二、黨內“左”、右傾錯誤削弱了黨的權力運行體系中的反腐“免疫力”
三、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27—1937年黨的反腐政治體系初步正確化調構及其評價
一、初步正確化調構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三章 1937—1945年革命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構建與調適的成熟
**節 1937—1945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新舊社會特點并存下的密切層外部環境
二、黨的權力運行體系內環境中的“雜質”
三、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37—1945年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成熟化調構及其評價
一、成熟化調構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四章 1945—1949年革命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繼續完善化的構建與調適
**節 1945—1949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新舊社會急促替換下的密切層外部環境
二、黨的權力運行體系內環境中出現的弊端
三、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45—1949年黨的反腐政治體系繼續完善化調構及其評價
一、繼續完善化調構狀況
二、歷史評價
小結:革命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正向性”構建的特征表現和原因探析
第五章 1949—1956年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的初步構建
**節 1949—1956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社會主義建設準備期下的密切層外部環境
二、全面執政條件下黨的權力運行體系內環境中隱藏的風險
三、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49—1956年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的初步構建及其評價
一、初步構建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六章 1956—1966年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曲折化調構
**節 1956—1966年黨的反腐敗實踐所面臨的政治生態環境
一、社會主義建設全面探索期下的密切層外部環境
二、“左”傾錯誤指導下黨的權力運行體系內環境中所隱藏的風險
三、劣變生態因子誘發下腐敗特征表現
第二節 1956—1966年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曲折化調構及其評價
一、曲折化調構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七章 1966—1978年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失誤化調構
**節 1966一1978年建設時期“左”傾錯誤指導下黨的反腐政治體系失誤化構建及其評價
一、失誤化構建狀況
二、歷史評價
第二節 1966—1978年建設時期正確傾向對失誤化反腐路徑的嘗試性糾錯
一、在黨的權力運行的指導思想上,力求實行由“庸俗化”向“科學化”的轉變
二、在黨的權力人民性宗旨的發展性程度上,力求實行由“外部保障”向“內涵發展”的轉變
三、在黨的權力運行的規范上,力求實行由“無序”到“有序”的轉變
四、在黨的權力運行的主體建設上,力求實行由“斗爭清除”到“教育整頓”的轉變
五、在黨的權力運行的監督方式上,力求實行由“群眾運動”到“群眾路線”的轉變
小結:建設時期黨的反腐政治體系“逆態化”構建的特征表現和原因探析
結束語:1921—1978年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經驗
一、富于變化的政治生態環境決定了反腐政治體系的構建不是一勞永逸的
二、反腐政治體系調構正確與否關鍵取決于對特定時期政治生態環境內容的科學判斷
三、后一個階段的政治體系構建是對前一個階段相關內容的積極性“揚棄”
四、每一個階段反腐政治體系調構本身也是個處理諸多辯證關系的逐漸深入化過程
參考文獻
后記
1921-1978-中國共產黨反腐政治體系構建的歷史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朱慶躍(1977-),男,安徽含山人,淮北師范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建設。2005年畢業于湖南師范范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獲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于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獲博士學位。主持、參與省廳級課題四項。在《科學社會主義》、《社會豐義研究》、《上海行政學院學報》、《學術論壇》、《北方論叢》、《學術探索》、《河北學刊》、《探索》、《理論學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黨建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馬克思主義文摘》、人民論壇網、求是理論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央編譯局網轉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