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龍藏寺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61661
- 條形碼:9787543961661 ; 978-7-5439-616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龍藏寺碑 本書特色
又名《正定府龍興寺碑》。隋·開皇六年(五八六)十二月立。整紙捐高一百五十六厘米、寬八十九厘米。碑陽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陰及左側鳥題名。碑陰五列,列三十行;右側無字;左側三列,上列六行、中列入行、下列二行。額呈半圓形,浮雕六龍相交。額高四十二厘米、寬三十一厘米,共十五字:『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碑在河北省正定縣龍興寺前殿。龍藏寺是龍興寺的前身,始建於隋·開皇六年(五八五),後毀廢,在其故地上重建,時宋,乾德元年(九六三),更名為龍興寺,俗名大佛寺。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一三),重修,定名為『隆興寺』!洱埐厮卤酚涊d了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傣)(仙)奉勒勸獎州內士庶一萬人等捐資建造龍藏寺之事。 該碑末行有『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之』字樣,『之』下缺損,不能確定是『撰』還是『書』字,故難以確指張公禮是撰者還是書者。令人攘原石殘損處辨析為『制』字,可供參考。開皇六年(五入六)距北齊滅亡(五七七)已有十年,為何張公禮依舊署『齊』?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云:『其大書齊官,……其時南北分疆,興亡迭代,為之臣者,雖不獲一節以終,而心之所主,見於稱名之際者,固較然不易如此;』『書者不以為嫌,當時不以為禁,此皆有古道!
龍藏寺碑 內容簡介
又名《正定府龍興寺碑》。隋·開皇六年(五八六)十二月立。整紙捐高一百五十六厘米、寬八十九厘米。碑陽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陰及左側鳥題名。碑陰五列,列三十行;右側無字;左側三列,上列六行、中列入行、下列二行。額呈半圓形,浮雕六龍相交。額高四十二厘米、寬三十一厘米,共十五字:『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碑在河北省正定縣龍興寺前殿。龍藏寺是龍興寺的前身,始建於隋·開皇六年(五八五),後毀廢,在其故地上重建,時宋,乾德元年(九六三),更名為龍興寺,俗名大佛寺。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一三),重修,定名為『隆興寺』!洱埐厮卤酚涊d了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傣)(仙)奉勒勸獎州內士庶一萬人等捐資建造龍藏寺之事。 該碑末行有『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之』字樣,『之』下缺損,不能確定是『撰』還是『書』字,故難以確指張公禮是撰者還是書者。令人攘原石殘損處辨析為『制』字,可供參考。開皇六年(五入六)距北齊滅亡(五七七)已有十年,為何張公禮依舊署『齊』?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云:『其大書齊官,……其時南北分疆,興亡迭代,為之臣者,雖不獲一節以終,而心之所主,見於稱名之際者,固較然不易如此;』『書者不以為嫌,當時不以為禁,此皆有古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