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經營優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877759
- 條形碼:9787503877759 ; 978-7-5038-77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經營優化研究 本書特色
張穎、宋維明編著的《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經營優化研究/基于林改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系列叢書》通過對7個省市農戶調查,分析林權制度對環境影響評價,同時對林權制度改革前后林業投入與產出分析、林業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的優化技術和林權制度改革的政策等進行研究,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穩定、持續發展,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的新模式。
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經營優化研究 內容簡介
集體林權指集體所有制的經濟組織或單位對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二我國林業發展過程中集體林權歸屬不清、權責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林農負擔過重、經營體制不強、產權流轉不規范等問題制約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措施,就是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范流轉,激發廣大林農和各種社會力量投身林業建設的積極性。
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經營優化研究 目錄
總序前 言第1章 林權改革相關理論研究及現狀 1.1 林權概念及界定 1.1.1 森林 1.1.2 林木 1.1.3 林地 1.2 林權的特點及法律屬性 1.2.1 林權的特點 1.2.2 林權的法律屬性 1.3 林權的經濟學界定及現代產權理論 1.3.1 林權的經濟學界定 1.3.2 現代產權理論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1 國外研究綜述 1.4.2 國內研究現狀 1.5 我國林權改革的歷史沿革 1.6 小結 1.6.1 改革內容 1.6.2 改革經濟學分析 1.6.3 改革效果 1.6.4 改革面臨的問題第2章 研究區域選擇及改革情況 2.1 研究區域選擇 2.2 基本改革情況及所選區域森林資源和社會、經濟概況 2.2.1 浙江省改革情況 2.2.2 福建省改革情況 2.2.3 山東省改革情況 2.2.4 遼寧省改革情況 2.2.5 江西省改革情況 2.2.6 河南省改革情況 2.2.7 甘肅省改革情況 2.3 小結第3章 林權制度改革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調查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3.2.1 研究方法 3.2.2 數據收集 3.3 數據分析 3.3.1 對環境影響差異的分析 3.3.2 地區對環境影響的政策效應評價分析 3.4 結論與討論 3.5 浙江省林權制度改革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3.5.1 基本情況 3.5.2 研究目的與方法 3.5.3 問卷分析 3.5.4 結論 3.6 福建省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調查研究 3.6.1 研究背景、目的 3.6.2 調查方法、數據資料收集 3.6.3 結果統計與分析 3.6.4 結論與建議 3.7 山東省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調查分析 3.7.1 引 言 3.7.2 臨沂市基本概況及林改情況 3.7.3 基于三個村的調查結果分析 3.7.4 結論和建議 3.8 遼寧省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調查分析 3.8.1 概念界定 3.8.2 調研對象、內容 3.8.3 基本情況分析 3.8.4 對環境影響的基本評價 3.8.5 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因子分析 3.8.6 結論 3.9 江西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3.9.1 遂川概況 3.9.2 問卷調查的內容和對象 3.9.3 調查結果分析 3.9.4 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LDgit模型分析 3.9.5 結論 3.10 河南省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調查分析 3.10.1 研究背景與目的 3.10.2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3.10.3 統計與基本分析 3.10.4 保護區建設的影響因素 3.10.5 保護區建設滿意度分析 3.10.6 結論 3.11 甘肅省林權改革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3.11.1 天水概況 3.11.2 研究對象與數據收集 3.11.3 數據分析 3.11.4 結論第4章 林權制度改革前后林業投入與產出分析 4.1 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理論 4.2 數據來源、研究方法 4.2.1 數據來源 4.2.2 研究方法 4.3 林權制度改革對營造林面積和家庭林業投入的影響 4.3.1 營造林面積 4.3.2 家庭營林投入 4.4 林權改革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4.1 社會效益 4.4.2 經濟效益 4.5 林權制度改革前后農戶人均純收入分析 4.6 結論第5章 林權改革后林地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的優化技術研究 5.1 森林資源適度經營規模研究的必要性 5.2 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5.2.1 理論基礎 5.2.2 研究方法與影響因素的選擇 5.3 數據收集與分析 5.3.1 數據收集 5.3.2 描述統計分析 5.3.3 兩市調查數據比較分析 5.3.4 模型構建 5.4 森林資源適度經營規模的確定 5.4.1 理論基礎 5.4.2 天水市、秦皇島市林地適度經營規模的確定 5.5 結論第6章 森林資源經營的保值評估和制度設計 6.1 森林資源經營評估的意義 6.1.1 理論意義 6.1.2 現實意義 6.2 森林資源經營評估的影響因素 6.2.1 經營方式 6.2.2 經營目的 6.2.3 經營樹種 6.2.4 其他條件 6.3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對象的確定 6.3.1 林木資產 6.3.2 林地資產 6.3.3 林區野生動植物資產 6.3.4 森林景觀資產 6.4 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 6.4.1 直接市場評價法 6.4.2 替代市場評價法 6.4.3 假想市場評價法 6.5 森林資源資產保值評估制度設計 6.5.1 森林分類經營制度 6.5.2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6.6 國外森林經營的經驗與啟示 6.6.1 美國西北部森林計劃 6.6.2 加拿大模式森林計劃 6.6.3 德國近自然森林經營 6.6.4 啟示和借鑒第7章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地經營規模與環境需求協調發展的政策設計 7.1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物權制度的完善 7.1.1 林業物權制度下的林地使用權 7.1.2 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林地使用權 7.2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地經營規模的研究 7.3 林地規模與環境需求的協調發展 7.4 經營規模與環境需求協調發展的相關政策設計 7.4.1 實行“雙向補貼”政策,刺激林地流轉的供給與需求 7.4.2 完善林地流轉相關配套政策,大力培植林業經營主體 7.4.3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林業物權制度 7.4.4 促進林業與環境需求協調發展,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第8章 結論及展望 8.1 林權制度改革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8.2 林權制度改革各省份的林業投入與產出效果不同 8.3 林權制度改革林地經營適度規模是促進農戶增收的關鍵 8.4 健全林業物權制度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基礎附表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