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01177
- 條形碼:9787569901177 ; 978-7-5699-0117-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本書特色
以自己的努力定義自己的人生,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沒拼過的青春不值一提,堅持夢想,不要做一個看起來很努力的人。
胡適,民國時期的文化偶像。有人說,我們錯過了胡適一百年,但是,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著述*多、影響*大、自傳材料*豐富的一個名人,通過胡適談人生夢想、平常工作和平凡日子,你會感到:我們并沒有錯過。他的思想、他的為人之道,足以構建我們現在想要的美好生活。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收錄了胡適關于青春、人生、理想的精品文章,其中包括胡適對年輕人在思想修養、能力提升、個性培養等方面的建議和引導以及關于年輕人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只要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那么就一定有一個目標是要由你去完成的。無論你所面臨的困難怎樣令人望而卻步,只要有執著的行動,我們就能夠活出人生的精彩,這是胡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今年輕人在求學做人方面面臨困惑時的*好引導,激昂、犀利中卻飽含他對生活的赤誠與熱情,是當下每一個青年人都值得擁有的人生態度。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內容簡介
輕經典系列——輕閱讀時代的經典,經典的輕松閱讀。系列主打作品之一胡適《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人生*關鍵的不是你目前所處的位置,而是邁出下一步的方向,只要開始,永遠不晚。
關于胡適——
1.@新華網 @新周刊 @鳳凰網 @青年文摘 @新浪讀書 @柴靜看見 @李敖 @馬勇等微博共同推薦。
2.他讓林語堂、周作人、梁實秋、張愛玲敬為恩師,讓蔡元培、馮友蘭、季羨林、李敖欽佩為偶像,讓蔣介石推崇,讓毛澤東糾結!
3.經典和流行結合,經典和勵志結合。胡適作為民國文化“偶像”,以及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他有無數經典勵志的句子廣為流傳,直到現在然直擊人心。
4.熊培云說過,“錯過了胡適,就錯過了100年!”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錯過了胡適,人生就可能多走很多彎路!你可以不讀經、不讀史、不學國學,但你絕不能不讀胡適!
5.包裝精致,圖文結合,文藝清新,唯美時尚。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目錄
九年的家鄉教育
我與汪長祿先生的書信往來
追悼志摩
杜威先生與中國
二、心靈自述
我的歧路
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我的信仰
歸國雜感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三、人生感悟
人生有何意義
新生活-為《新生活》雜志**期做的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
容忍與自由
漫游的感想
差不多先生傳
廬山游記(節選)
中國愛國女杰王昭君傳
胡適詩歌欣賞
四、文學小品
九年的家鄉教育
我與汪長祿先生的書信往來
追悼志摩
杜威先生與中國
五、告訴年輕人的話
讀書
文學改良芻議
少年中國之精神
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節選
追悼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
志摩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霧里,一個猛烈的大震動,三百匹馬力的飛機碰在一座終古不動的山上,我們的朋友額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傷,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覺。半空中起了一團天火,像天上隕了一顆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們的志摩和他的兩個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
我們初得著他的死信,都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這樣一個可愛的人會死的這么慘酷。但在那幾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過去之后,我們忍不住要想,那樣的死法也許只有志摩*配。我們不相信志摩會“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會死一個“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著,大霧籠罩著,大火焚燒著,那撞不倒的山頭在旁邊冷眼瞧著,我們新時代的新詩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種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壯的了。
志摩走了,我們這個世界里被他帶走了不少云彩。他在我們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可愛的云彩,永遠是溫暖的顏色,永遠是美的花樣,永遠是可愛。他常說: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們也不知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可是狂風過去之后,我們的天空變慘淡了,變寂寞了,我們才感覺我們的天上的一片*可愛的云彩被狂風卷去了,永遠不回來了!
這十幾天里,常有朋友到家里來談志摩,談起來常常有人痛哭,在別處痛哭他的,一定還不睡。志摩所以能使朋友之樣哀念他,只是因為他的為人整個的只是一團同情心,只是一團愛。葉公超先生說:“他對于任何人、任何事,從未有過絕對的怨恨,甚至于無意中都沒有表示過一些憎嫉的神氣!
陳通伯先生說:“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們的連素,他是粘著性的,發酵性的。在這七八年中,國內文藝界里起了不少的風波,吵了不少的架,許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見面。但我沒有聽見有人怨恨過志摩。誰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誰也不能避開他的粘著性。他才是和事老,他有無窮的同情,他總是朋友蹭的‘連索’。他從沒有疑心,他從不會妒忌,使這些多疑善妒的人們十分慚愧,又十分羨慕。”
他的一生真是愛的象征。愛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
我攀登了萬仞的高岡,
荊棘扎爛了我的衣裳,
我向飄渺的云天外望——
上帝,我望不見你——
……
我在道旁見一個小孩,
活潑,秀麗,襤褸的衣衫,
他叫聲“媽”,眼里亮著愛——
——上帝,他眼里有你——
。ā端劾镉心恪罚
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說他的心境是“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這句話是他*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社會上對于他的行為,往往有不能諒解的地方,都只因為社會上批評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他的離婚和他的第二次結婚,是他一生*受社會嚴厲批評的兩件事。現在志摩的棺已蓋了,面社會上的議論還未定。但我們知道這兩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這兩件事*可以代表志摩的單純理想的追求。他萬分誠懇的相信那兩件事都是他實現他那“美與愛與自由”的人生的正當步驟。這兩件事的結果,在別人看來,似乎都不曾能夠實現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們還忍用成敗來議論他嗎?
我忍不住我的歷史癖,今天我要引用一點神圣的歷史材料,來說明志摩決心離婚時的心理。民國十一年三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議離婚,他告訴她,他們不應該繼續他們的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婚生活了,他提議“自由之償還自由”,他認為這是“彼此重見生命之曙光,不世之榮業”。他說:“故轉夜為日,轉地獄為天堂,直指顧間事矣。??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這信里完全是青年的志摩的單純的理想主義,他覺得那沒有愛又沒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毀他們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決心,要把自由償還自由,要從自由求得他們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戀愛。
后來他回國了,婚是離了,而家庭和社會都不能諒解他。*奇怪的是他和他已離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會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愛護的學生,所以民國十二年任公先生曾寫一封很長很懇切的信去勸他。在這信里,任公提出兩點: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逼涠,“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澥律w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
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羯蛎杂诓豢杀氐弥畨艟,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郁悒忄宅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ㄊ暌辉露招牛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為是追求一種“夢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幾次挫折,就會死,就會墮落。所以他以老師的資格警告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
但這種反理想主義是志摩所不能承認的。他答復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比苏l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第二,他也承認戀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說:“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彼窒嘈潘睦硐胧强梢詣撛炫囵B出來的。他對任公說:“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汙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我今天發表這三封不曾發表過的信,因為這幾封信*能表現那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須有愛,必須有自由,必須有美;他深信這種三位一體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純潔的心血培養出來的!覀內魪倪@個觀點來觀察志摩一生,他這十年中的一切行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還可以說,只有從這個觀點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為;我們必須先認清了他的單純信仰的人生觀,方才認得清志摩的為人。
志摩*近幾年的生活,他承認是失敗。他有一首《生活》的詩,詩暗慘的可怕。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捫索著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臟腑內掙扎,
頭頂不見一線的天光,
這魂魄,在恐怖的壓迫下,
除了消滅更有什么愿望?
。ㄊ拍晡逶露湃眨
他的失敗是一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的失敗。他的追求,使我們慚愧,因為我們的信心太小了,從不敢夢想他的夢想。他的失敗,也應該使我們對他表示更深厚的恭敬與同情,因為偌大的世界之中,只有他有這信心,冒了絕大的危險,費了無數的麻煩,犧牲了一切平凡安逸,犧牲家庭的親誼和人間的名譽,去追求,去試驗一個“夢想之神圣境界”而終于免不了慘酷的失敗,也不完全是他的人生觀的失敗。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的信仰太單純了,而這個世界太復雜了,他的單純的信仰禁不起這個現實世界的摧毀;正如易卜生的詩劇《Brand》里的那個理想主義者,抱著他的理想,在人間處處碰釘子,碰的焦頭爛額,失敗而死。
然而我們的志摩“在這恐怖的壓迫下”,從不叫一聲“我投降了”——他從不曾完全絕望,他從不曾絕對怨恨誰。他對我們說:“你們不能更多的責備。我覺得我已是滿頭的血水,能不低頭已算是好的!保ā睹突⒓?自序》)是的,他不曾低頭。他仍舊昂起頭來做人;他做事,他總是仍舊那樣熱心,仍舊那樣高興。幾年的挫折、失敗、苦痛,似乎使他更成熟了,更可愛了。
他在苦痛之中,仍舊繼續他的歌唱。他的詩作風也更成熟了。他所謂“初期的洶涌性”固然是沒有了,作品也減少了;但是他的意境變深厚了,筆致變淡遠了,技術和風格都更進步了。這是讀《猛虎集》的人都能感覺到的。
志摩自己希望今年是他的“一個真的復活的機會”。他說:“抬起頭居然又見到天了。眼睛睜開了,心也跟著開始了跳動!
我們一班朋友都替他高興。他這幾年來想用心血澆灌的花樹也許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別的園地里種出了無數的可愛的小樹,開出了無數可愛的鮮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個時代是幾乎消沉了;但他的歌聲引起了他的園地外無數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麗的唱。這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興。
誰也想不到在這個*有希望的復活時代,他竟丟了我們走了!他的《猛虎集》里有一首詠一只黃鸝的詩,現在重讀了,好像他在那里描寫他自己的死,和我們對他的死的悲哀:
等候他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他。
但他一展翅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霧:
飛來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志摩這樣一個可愛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團火焰,一腔熱情,F在難道都完了?
決不——決不——志摩*愛他自己的一首小詩,題目叫做“偶然”,在他的《卞昆岡》劇本里,在那個可愛的孩子阿明臨死時,那個瞎子彈著三弦,唱著這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朋友們,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會永遠留在我們心里,他放的光亮也會永遠在人間,他不曾白來了一世。我們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說不曾白來了一世。我們忘不了和我們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二十年,十二月,三夜(同時在北平《晨學園》發表)
九年的家鄉教育
我生在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七),那時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東門外。我生后兩個月,我父親被臺灣巡撫邵友濂奏調往臺灣;江蘇巡撫奏請免調,沒有效果。我父親于十八年二月底到臺灣,我母親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一八九三)二月二十六日我們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三哥)也從上海到臺灣。我們在臺南住了十個月。十九年五月,我父親做臺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鎮海后軍各營。臺東是新設的州,一切草創,故我父不帶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們才到臺東。我們在臺東住了整一年。
甲午(一八九四)中日戰事開始,臺灣也在備戰的區域,恰好介如四叔來臺灣,我父親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鄉,保留二哥跟著他在臺東。我們于乙未年(一八九五)正月離開臺灣,二月初十日從上海起程回績溪故鄉。
那年四月,中日和議成,把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紳民反對割臺,要求巡撫唐景松堅守。唐景松請西洋各國出來干涉,各國不允。臺人公請唐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幫辦軍務劉永福為主軍大總統。我父親在臺東辦后山的防務,電報已不通,餉源已斷絕。那時他已得腳氣病,左腳已不能行動,他守到閏五月初三日,始離開后山。到安平時,劉永?嗫嗔羲麕兔Γ豢戏判。到六月二十五日,他雙腳都不能動了,劉永福始放他行。六月二十八到廈門,手足俱不能動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廈門,成為東亞**個民主國的**個犧牲者!
這時候我只有三歲零八個月,我仿佛記得我父死信到家時,我母親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門口的椅子上。她聽見讀信人讀到我父親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連椅子倒在房門檻上。東邊房門口坐的珍伯母也放聲大哭起來,一時滿屋都是哭聲,我只覺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記得這一點凄慘的情狀,其余都不記得了。
我父親死時,我母親只有二十三歲。我父初娶馮氏,結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國之亂,同治二年(一八六三)死在兵亂里。次娶曹氏,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死于光緒四年(一八七八)。
我父親因家貧,又有志遠游,故久不續娶。到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他在江蘇候補,生活稍稍安定,他才續娶我的母親,我母親結婚后三天,我的大哥也娶親了。那時我的大姐已出嫁生了兒子。大姐比我母親大七歲。大哥比她大兩歲。二姐是從小抱給人家的。三姐比我母親小三歲,二哥、三哥(孿生的)比她小四歲。這樣一個家庭里忽然來了一個十七歲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難,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
結婚后不久,我父親把她接到了上海同住。她脫離了大家庭的痛苦,我父又很愛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認字讀書,這幾年的生活是很快樂的。我小時也很得我父親鐘愛,不滿三歲時,他就把教我母親的紅紙方字教我認。父親作教師,母親便在旁作助教。我認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溫她的熟字。他太忙時,她就是代理教師。我們離開臺灣時,她認得了近千字。我也認了七百多字,這些方字都是我父親親手寫的楷字。我母親終身保存著,因為這些方塊紅箋上都是我們三個人的*神圣的團居生活的記念。
我母親二十三歲就做了寡婦,從此以后,又過了二十三年。這二十三年的生活真是十分苦痛的生活,只因為還有我這一點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將來,這一點希望居然使她掙扎著活了二十三年。
我父親在臨死之前兩個多月,寫了幾張遺囑,我母親和四個兒子每人各有一張,每張只有幾句話。給我母親的遺囑上說穈兒(我的名子叫嗣穈,穈字音門)天資頗聰明,應該令他讀書。給我的遺囑也教我努力讀書上進。這寥寥幾句話在我的一生很有重大的影響。
我十一歲的時候,二哥和三哥都在家,有一天我母親問他們道:“穈今年十一歲了。你老子叫他念書。你們看看他念書念得出嗎?”二哥不曾開口,三哥冷笑道:“哼,念書!”二哥始終沒有說什么。我母親忍氣坐了一會,回到了房里才敢掉眼淚。她不敢得罪他們,因為一家的財政權全在二哥的手里,我若出門求學是要靠他供給學費的。所以她只能掉眼淚,終不敢哭。
但父親的遺囑究竟是父親的遺囑,我是應該念書的。況且我小時很聰明,四鄉的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是能夠念書的。所以隔了兩年,三哥往上海醫肺病,我就跟他出門求學了。
我在臺灣時,大病了半年,故身體很弱;丶亦l時,我號稱五歲了,還不能跨一個七八寸高的門檻。但我母親望我念書的心很切,故到家的時候,我才滿三歲零幾個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名機)的學堂里讀書了。我的身體太小,他們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來,還要別人抱下來。但我在學堂并不算*低級的學生。因為我進學堂之前已認得近一千字了。
因為我的程度不算“破蒙”的學生,故我不須念《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詩》一類的書。我念的**部書是我父親自己編的一部四言韻文,叫做《學為人詩》,他親筆抄寫了給我的。這部書說的是做人的道理。我把開頭幾行抄在這里:
為人之道,在率其性。
子臣弟友,循理之正;
謹乎庸言,勉乎庸行;
以學為人,以期作圣。
以下分說五倫。*后三節,因為可以代表我父親的思想。我也抄在這里:
五常之中,不幸有變,名分攸關,不容稍紊。
義之所在,身可以殉。
求仁得仁,無所尤怨。
古之學者,察于人倫,因親及親,九族克敦;因愛推愛,萬物同仁。
能盡其性,斯為圣人。
經籍所載,師儒所述,為人之道,非有他術:窮理致知,返躬踐實,黽勉于學,守道勿失。
我念的第二部書也是我父親編的一部四言韻文,名叫《原學》,是一部略述哲理的書。這兩部書雖是韻文,先生仍講不了,我也懂不了。
我念的第三部書叫做《律詩六鈔》,我不記得是誰選的了。三十多年來,我不曾重見這部書,故沒有機會考出此書的編者;依我的猜測,似是姚鼐的選本,但我不敢堅持此說。這一冊詩全是律詩,我讀了雖不懂得,卻背得很熟。至今回憶,卻完全不記得了。
我雖不曾讀《三字經》等書,卻因為聽慣了別的小孩子高聲誦讀,我也能背這些書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五七言的《神童詩》,我差不多能從頭背到底。這本書后面的七言句子,如:人心曲曲灣灣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我當時雖不懂得其中的意義,卻常常嘴上愛念著玩,大概也是因為喜歡那些重字雙聲的緣故。
我念的第四部書以下,除《詩經》,就都是散文的了。我依誦讀的次序,把這些書名寫在下面:
(4)《孝經》。
。5)朱子的《小學》,江永集注本。
。6)《論語》。以下四書皆用朱子注本。
。7)《孟子》。
。8)《大學》與《中庸》。(《四書》皆連注文讀)
(9)《詩經》,朱子《集傳》本。(注文讀一部分)
。10)《書經》,蔡沈注本。(以下三書不讀注文)
(11)《易經》,朱子《本義》本。
。12)《禮記》。
讀到了《論語》的下半部,我的四叔父介如先生選了穎州府阜陽縣的訓導,要上任去了,就把家塾移交給族兄禹臣先生(名觀象)。四叔是個紳董,常常被本族或外村請出去議事或和案子;他又喜歡打紙牌(徽州紙牌,每副一百五十五張),常常被明達叔公、映基叔、祝封叔、茂張叔等人邀出去打牌。所以我們的功課很松,四叔往往在出門之前,給我們“上一進書”,叫我們自己念;他到天將黑時,回來一趟,把我們的習字紙加了圈,放了學,才又出門去。
四叔的學堂里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我,一個是四叔的兒子嗣林,比我大幾歲。嗣秫承繼給瑜嬸。(星五伯公的二子,珍伯、瑜叔,皆無子,我家三哥承繼珍伯,秫哥承繼瑜嬸。)她很溺愛他,不肯管束他,故四叔一走開,秫哥就溜到灶下或后堂去玩了。(他們和四叔住一屋,學堂在這屋的東邊小屋內。)我的母親管的嚴厲,我又不大覺得念書是苦事,故我一個人坐在學堂里溫書念書,到天黑才回家。
禹臣先生接收家塾后,學生就增多了。先是五個,后來添到十多個,四叔家的小屋不夠用了,就移到一所大屋—名叫來新書屋—里去。
*初添的三個學生,有兩個是守瓚叔的兒子,嗣昭、嗣逵。嗣昭比我大兩三歲。天資不算笨,卻不愛讀書,*愛“逃學”,我們土話叫做“賴學”。他逃出去,往往躲在麥田或稻田里,寧可睡在田里挨餓,卻不愿念書。先生往往差嗣秫去捉;有時候,嗣昭被捉回來了,總得挨一頓毒打;有時候,連嗣秫也不回來了,—樂得不回來了,因為這是“奉命差遣”,不算是逃學!
我常覺得奇怪,為什么嗣昭要逃學?為什么一個人情愿挨餓、挨打,挨大家笑罵,而不情愿念書?后來我稍懂得世事,才明白了。瓚叔自小在江西做生意,后來在九江開布店,才娶妻生子;一家人都說江西話;丶亦l時,嗣昭弟兄都不容易改口音;說話改了,而嗣昭念書常帶江西音,常常因此吃戒方或吃“作瘤栗”。(鉤起五指,打在頭上,常打起瘤子,故叫做“作瘤栗”。)這是先生不原諒,難怪他不愿念書。
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家鄉的蒙館學金太輕,每個學生每年只送兩塊銀元。先生對于這一類學生,自然不肯耐心教書,每天只教他們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為他們“講書”。小學生初念有韻的書,也還不十分叫苦。后來念《幼學瓊林》、《四書》一類的散文,他們自然毫不覺得有趣味,因為全不懂得書中說的是什么。因為這個緣故,許多學生常常賴學;先有嗣昭,后來有個士祥,都是有名的“賴學胚”。他們都屬于這每年兩元錢的階級。因為逃學,先生生了氣,打的更利害。越打的利害,他們越要逃學。
我一個人不屬于這“兩元”的階級。我母親渴望我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年就送六塊錢,以后每年增加,*后一年加到十二元,這樣的學金,在家鄉要算“打破紀錄”的了。我母親大概是受了我父親的叮囑,她囑托四叔和禹臣先生為我“講書”:每讀一字,須講一字的意思;每讀一句,須講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認得了近千個“方字”;每個字都經過父親的講解,故進學堂之后,不覺得艱苦。念的幾本書雖然有許多是鄉里先生講不明白的,但每天總遇著幾句可懂的話。
我*喜歡朱子《小學》里的記述古人行事的部分,因為那些部分*容易懂得,所以比較*有趣味。同學之中有念《幼學瓊林》的,我常常幫他們的忙,教他們不認得的生字,因此常常借這些書看;他們念大字,我卻*愛看《幼學瓊林》的小注,因為注文中有許多神話和故事,比《四書》、《五經》有趣味多了。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忽然明白我母親增加學金的大恩惠。一個同學的母親來請禹臣先生代寫家信給她的丈夫;信寫成了,先生交她的兒子晚上帶回家去。一會兒,先生出門去了,這位同學把家信抽出來偷看。他忽然過來問我道:“穈,這信上**句‘父親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歲,也念《四書》,卻不懂“父親大人膝下”是什么!這時候,我才明白我是一個受特別待遇的人,因為別人每年出兩塊錢,我去年卻送十塊錢。我一生*得力的是講書,父親母親為我講方字,兩位先生為我講書。念古文而不講解,等于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全無用處。
當我九歲時,有一天我在四叔家東邊小屋里玩耍。這小屋前面是我們的學堂,后邊有一間臥房,有客來便住在這里。這一天沒有課,我偶然走進那臥房里去,偶然看見桌子下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的廢紙堆中露出一本破書。我偶然撿起了這本書,兩頭都被老鼠咬壞了,書面也扯破了,但這一本破書忽然為我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忽然在我的兒童生活史上打開了一個新鮮的世界!
這本破書原來是一本小字木板的《第五才子》,我記得很清楚,開始便是“李逵打死殷天錫”一回。我在戲臺上早已認得李逵是誰了,便站在那只美孚破板箱邊,把這本《水滸傳》殘本一口氣看完了。不看尚可,看了之后,我的心里很不好過:這一本的前面是些什么?后面是些什么?這兩個問題,我都不能回答,卻*急要一個回答。
我拿了這本書去尋我的五叔。因為他*會“說笑話”(“說笑話”就是“講故事”,小說書叫做“笑話書”),應該有這種笑話書。不料五叔竟沒有這書,他叫我去尋宋煥哥。宋煥哥說:“我沒有《第五才子》,我替你去借一部;我家中有部《**才子》,你先拿去看,好嗎?”《**才子》便是《三國演義》,他很鄭重的捧出來,我很高興的捧回去。
后來我居然得著《水滸傳》全部!度龂萘x》也看完了。從此以后,我到處去借小說看。五叔,宋煥哥,都幫了我不少的忙。三姐夫(周紹瑾)在上海鄉間周浦開店,他吸鴉片煙,*愛看小說書,帶了不少回家鄉;他每到我家來,總帶些《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劍十三俠》一類的書來送給我。這是我自己收藏小說的起點。我的大哥(嗣稼)*不長進,也是吃鴉片煙的,但鴉片煙燈是和小說書常作伴的,—五叔、宋煥哥、三姐夫都是吸鴉片煙的,—所以他也有一些小說書。大嫂認得一些字,嫁妝里帶來了好幾種彈詞小說,如《雙珠鳳》之類。這些書不久都成了我的藏書的一部分。
……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相關資料
★胡適,“當代世界百名最有影響人物”之一。
——@美國觀察雜志
★五十年前,他與時代格格不入,五十年后,中國再次與他相遇。
——@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
★魯迅與胡適,是中國知識界熱議的一個話題。這兩個人,一個偏重于批判性,一個偏重于理性和建設性;一個是憤怒的先知,一個是微笑的先知。對于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中國,兩者是同等重要的。
——@南方周末
★錯過胡適,中國錯過了一百年。
——熊培云
★啟蒙人物中,胡適是最穩健、最優秀、最高瞻遠矚、最具潛德幽光的哲人智者。胡適一生,可謂身體力行,因此他死后的遺產與遺愛,最令我們珍惜。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我覺得不但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就連大陸的下一代,盡管反胡適的時候許多青年已經不知道在反些什么,我想只要有心理學家榮格所謂民族回憶這樣東西,像五四這樣的經驗是忘不了的,無論湮沒多久也還是在思想背景里。
——張愛玲
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 作者簡介
胡適,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20世紀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和學術大師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袖。1910年胡適留學美國,曾師從杜威,后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17年起胡適任北京大學教授。1928年后,胡適發起人權運動,反對獨裁和文化專制。抗戰時期任中國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58年任臺灣地區“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的文章開一代風氣之先,影響至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