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小康之路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57701
- 條形碼:9787560857701 ; 978-7-5608-577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康之路探索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包括關于"全面小康的內涵與路徑探析"、鄧小平對"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關注及解決思路,以及對全國百強縣之首、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昆山經驗的調查。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探索。對于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有借鑒意義。同時又豐富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成果的研究。
小康之路探索 內容簡介
《同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叢:小康之路探索》關于“全面小康的內涵與路徑探析”、鄧小平對“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關注及解決思路,以及對全國百強縣之首、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昆山經驗的調查。《同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叢:小康之路探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探索。對于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有借鑒意義。同時又豐富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成果的研究。
小康之路探索 目錄
前言
**篇 “小康”探源
在學習、改革、調整、更新中推進小康——全面小康的內涵與路徑探析
鄧小平對中國“發展后問題”的關注
小康夢與四個真起來
鄧小平晚年*大的牽掛:共同富裕總序
前言
**篇 “小康”探源
在學習、改革、調整、更新中推進小康——全面小康的內涵與路徑探析
鄧小平對中國“發展后問題”的關注
小康夢與四個真起來
鄧小平晚年*大的牽掛: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小康社會”概念的演變
鄧小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思想
第二篇 鄧小平與小康研究述評
2003年以來關于鄧小平與中國道路研究述評
2013年以來鄧小平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研究綜述
小康社會理論研究概述
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綜述
第三篇 全面小康的昆山之路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業主維權行為導致自治及其組織的變換探析
賦予科學發展觀的區域經濟現代化問題研究——以昆山市為例
昆山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的實踐研究
實業發展、人才戰略與“昆山之路”——昆山現代化道路的新內涵與新探索
區域現代化進程中人的現代化問題研究——基于昆山的調研
從人文角度看昆山區域現代化
第四篇 昆山道路實踐者談昆山經驗
敢為天下先創新小康路
馬克思主義是昆山之路的理論支撐和精神動力
昆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實踐與思考
夢想引航實干興邦
譜寫“中國夢”的昆山篇章
小康之路探索 節選
《同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叢:小康之路探索》: 由于房地產開發者和物業管理者形成為利益共同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經濟人本性,決定在商品住宅區中,以*大限度地占有資源、節約成本、實現資本增值為目的,采取的基本策略則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投入,實現盡可能多的經濟目標。因此,無論是房地產公司還是物業管理公司的經濟活動,必然表現為一系列圍繞生產成本下降和利潤增加的策略。由此難免就產生了種種對業主利益的“侵害”行為。 在政治學看來,利益本身內含著需要之主體性和實現途徑之社會性的內在矛盾,即個人利益必須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經由特定的路徑才能實現。這在商品住宅區中也可明顯看出。城市居民通過購買房產成為業主,*初通常比較陌生,使業主群體呈現無組織狀態,導致業主盡管是房屋所有權者,卻難以真正發揮主權者的作用,使得業主在商品住宅區的利益鏈條中,更是處于弱勢地位。只有分散的業主覺察到其利益所在,并聯合起來以實現其共同利益時,才能自覺參與和積極推舉代表甚至組成自己的業委會,開展維權行動。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之所以從事政治活動,其根本動因在于人們實現自己利益的需要,這也是一切社會政治組織及其制度的基礎,社會一切政治組織及其制度都是圍繞著特定的利益而建立,并且為其相關的社會成員的利益而服務。因此,業主維權行為的實質,首先在于業主群體與房地產公司、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利益博弈。承認這一點,是推進并完善城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機制的基本前提。 第二,權利爭取。 利益訴求為起點的業主維權行動,通常并不止于利益目標,而始終存在著上升為主張或要求某種應有權利的可能。所以,要求和明確業主應有權利、制定合理規則等,就成為業主維權行為的進一步指向和后續目標,也必然導致商品住宅區中業主維權行為的組織化。隨之出現的業委會,顯然不應該成為經濟組織,而是一種社會組織。但畢竟居民(或者說業主)作為商品住宅區產權人的性質,與經濟組織和資本所有者的性質也有相同之處。即業主有權要求地產公司兌現購買合同的各項承諾,維護業主群體共有的權益,有權對區分所有個體物業和共同物業實施怎樣的管理,及由誰來實施管理。房價越是上漲,業主愈是要求享受對等的權利。換句話說,源于利益博弈的問題,卻會轉換為更重要的權利追求。 業主從日常生活產生的問題出發,提出自身應有權利的各項主張,并展開積極的權利行動,表明利益問題的本質除了“物”的得失問題,更在于“權”的有無問題。因此,以維護和實現業主利益為起點的商品住宅區業主維權行為,不僅在維護或捍衛業主合法利益的意義上是“關于權利”的行動,而且因為利益與權利的內在關聯,從關于利益的維護演化為主張或要求某種應有權利,成為“指向權利”的行動。可見,“業主維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維護那些已被法律明確標明,卻又被資本組織或其他組織侵害了的權利,這種“侵權”問題,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利益問題得以體現,從“維權”與“利益”的關系中,可以看出,維權在相當程度上來說,就是合法利益的實現。 但是,在目前的中國,業主維權行為的組織化雖然已經有所發展,不過仍然難以抵御資本組織和其他組織(甚至包括某些公共權力機構,如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業主權利的侵害。這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民主政治進展狀況、公民權利意識缺失、缺乏政治參與主動、社會利益多元化以及集體行動要求諸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尤其需要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的積極支持和正確引導,清醒地認識到利益組合或組織是聯系個體和政府之間關系的紐帶。而真正由業主選舉產生的代表及業委會,是利益個體的組織化、集合體,他們的存在能夠促進社區居民(或業主)權利表達的更加有效和積極有序,進而為社區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作用。同時,又能夠真正培育基層群眾的意愿表達和聚合方式、政治參與的自主精神和協商意識等等。這一切則是完善城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機制不可缺少的內容或過程。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