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貞觀政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606113
- 條形碼:9787565606113 ; 978-7-5656-061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貞觀政要 本書特色
吳兢編寫的《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貞觀政要》就是《貞觀政要》是注譯本,主要供青少年閱讀。
貞觀政要 內容簡介
《青少年經典閱讀國學系列(名師解讀)·貞觀政要:一部獨具特色的政論性史書》以歷史經驗與智慧再現了“貞觀之治”的面貌和唐太宗君臣論政的風采,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強大的帝國的歷史記錄。全方位展示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的成功實踐。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研究唐初歷史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
貞觀政要 目錄
政體第二
任賢第三
求諫第四
納諫第五
君臣鑒戒第六
擇官第七
封建第八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仁義第十三
忠義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誠信第十七
儉約第十八
謙讓第十九
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悔過第二十四
奢縱第二十五
貪鄙第二十六
崇儒學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禮樂第二十九
務農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貢賦第三十三
辯興亡第三十四
征伐第三十五
安邊第三十六
行幸第三十七
畋獵第三十八
災祥第三十九
慎終第四十
貞觀政要 節選
【譯文】 魏徵是巨鹿人,后來舉家遷徙到相州的內黃縣。武德末年,出任為太子洗馬之職。當時他看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暗中爭斗,常常勸告李建成要早作打算。李世民誅殺李建成之后,召見魏徵并責怪道:“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呢?”看到李世民這樣責怪魏徵,各位大臣都替魏徵心驚膽戰。魏徵卻不卑不亢,神態自若地回答說:“皇太子如果接受了我的意見,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殺身之禍。”唐太宗對他的態度肅然起敬,更加禮遇,封他為諫議大夫。后來唐太宗多次在內宮召見魏徵,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道理。魏徵有治國之才,性格剛直不阿,凡事直言不諱,可是唐太宗每次和他談話,并沒有感到不愉快。魏徵也對能遇到一個像知己一樣的君主而感到慶幸,不遺余力地為朝廷效力。一次,唐太宗對魏徵說:“你前后進諫了二百多件事,每一件事都合我意,你對朝廷如果不是忠心耿耿,怎么能夠提出這么好的建議呢?”貞觀三年,魏徵被提升為秘書監,參與處理政務,他深謀遠慮,使唐代的政治得以發揚光大。唐太宗曾經說:“管仲曾經有罪于齊桓公,卻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你也曾與我對立,而我對你的信任和重用超過齊桓公對管仲。古往今來,君臣之間的關系能相得益彰,互相不可缺少的,的確很少見,難道還能有像我們這樣的嗎?”貞觀六年,唐太宗在隋朝的仁壽宮宴請親近的大臣。長孫無忌在席間說:“王珪、魏徵,過去是我的仇敵,沒想到今日競共享宴席。”唐太宗說:“魏徵過去的確是我的敵人,但是他現在能夠盡心盡力地為朝廷辦事,實在難能可貴。我起用他,有什么好慚愧的呢?魏徵每次都能冒著頂撞我的危險直言進諫,不讓我犯錯誤,所以我非常敬重他。”魏徵十分感動,跪拜道:“是陛下開導臣要大膽進諫,所以臣才敢這樣。如果陛下不接受臣的意見,臣又怎么敢觸犯龍顏,冒天下之大不韙呢?”唐太宗聽后非常高興,賜給每位大臣錢幣十五萬枚。貞觀七年,魏徵取代王硅擔任侍中之職,并被封為鄭國公。不久,魏徵以生病為由提出辭去現任官職,愿意擔任一個閑職。唐太宗說:“我從敵軍的俘虜中把你選拔出來,讓你擔任重要的職位,希望你能發現我的過失。對我的過錯,你的確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難道看不出金子蘊藏在礦石之中,有多么可貴嗎?好的礦石經過冶煉成為器皿,大家都認為寶物。我自認為金子,而你就是冶煉金子的能工巧匠。現在你雖然有病,但沒有衰老,怎么可以就此離開呢?”于是魏徵留了下來。后來他又堅決提出辭官,唐太宗才授予他特進之職,但朝中之事仍然讓他知曉。貞觀十二年,唐太宗得了皇孫,宴請眾大臣。他非常高興,對大臣們說:“我當政之前,跟隨我平定天下,出生入死,功勞*大的莫過于房玄齡。我執政以后,能夠盡心盡力,進獻忠言,幫助我治理國家,成就現在的功業,被天下人稱道的,只有魏徵一人。如此功勞,古代的名臣良相,沒有誰可以超過。”話畢,唐太宗解下自己佩帶的寶刀賜給二人。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從小生活在皇宮中,養尊處優,生性散漫,既不去建功立業,也不注重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一副碌碌無為的樣子;四子李泰,深受皇帝的寵愛,日復一日,皇帝簡直把他當做心肝寶貝,以致里里外外的官員和幕僚對此都有許多的疑惑和不同的看法。太宗聽了這件事,十分反感厭惡。他對大臣們說:“今天這些大臣。一個個全是為了個人的打算,有哪一個像魏徵那樣正直忠誠的?我要派他做皇太子的老師,讓其他人斷絕這個非分之想。”貞觀十七年,太宗又加授魏徵為太子太傅,仍讓他繼續擔當相國這個重要的職務。魏徵自稱有病,不能擔此重任。太宗開導魏徵說:“太子的才學品行關系著國家社稷的安危,必須有高明正直的師傅教導才行。因此,我一定要選行為品德端莊的人來輔佐太子。我知道你患有風濕關節病,站立不方便,你可以躺著教他嘛。”魏徵于是前去就職。誰知不久,魏徵就患了重病。以前,魏徵的宅子里沒有正廳,正巧太宗那時想建一些小的宮殿,于是太宗挑選了一些木材為他造大廳,工程進度很快,五天就修建好了。太宗又派遣官員遵照他的喜好,賞賜給他一些用布做成的被子和那種沒有花紋的棉褥。誰知這次魏徵沒病幾天就死了。太宗非常傷心,親自前去吊唁痛哭,并追封他為司空,謚號文貞。太宗還親自動手為他撰寫碑文,并且親自抄寫在碑石上。*后還賜給他的家屬享受九百戶的俸祿。后來,太宗追憶魏徵,對侍臣說道:“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衣冠是否端正;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道理;用人作為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過失。我常常保留著這三面鏡子,以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每說到這件事,太宗會淚流不止。于是太宗頒布了一道詔書,上面說道:“在過去,只有魏徵每次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過錯。自從他死了之后,即使我犯了錯誤,也得不到指正。難道我只有過去做事有做錯的時候,而現今做事就全都做對了嗎?認真分析一下,這原因大概是你們許多人都膽小怕事,一味地茍且偷生,無原則地順從我,都怕冒犯我,怕我生氣吧?我希望別人提醒我,這勝過我自己的反省。在處理政務時,即使你們的言行不被采納,我也不會怪罪你們。我任用你們擔任官職,但誰都不愿說話,這究竟是誰的責任呢?從今以后,一切都要務求實際。我有什么過錯,就直接說出來,不要隱瞞。”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