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yǎng)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shù)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chuàng)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qū)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xiàn)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智能電網-歐美的應用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493945
- 條形碼:9787111493945 ; 978-7-111-4939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電網-歐美的應用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由歐洲多名在智能電網理論和實踐研究上享有盛譽的知名學者共同完成,結合歐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對智能電網整體面貌以及在智能電網實際構建過程中所會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智能電網的商業(yè)模式、調度模式、能量管理、輔助決策、輸配電網、智能用戶、計量與信息通信等,均以精煉的語言加以描述,既有基礎的理論準備,也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 本書可以幫助所有智能電網業(yè)內相關人士、行業(yè)工作者、專家學者、在校學生、監(jiān)管機構、跨行業(yè)工作者和每一個對智能電網感興趣的人去理解它的實際運作和發(fā)展趨勢。
智能電網-歐美的應用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由歐洲多名在智能電網理論和實踐研究上享有盛譽的知名學者共同完成,結合歐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對智能電網整體面貌以及在智能電網實際構建過程中所會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包括智能電網的商業(yè)模式、調度模式、能量管理、輔助決策、輸配電網、智能用戶、計量與信息通信等,均以樸實的語言加以描述,既有基礎的理論準備,也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本書可以幫助所有智能電網業(yè)內相關人士、行業(yè)工作者、專家學者、在校學生、監(jiān)管機構、跨行業(yè)工作者和每一個對智能電網感興趣的人去理解它的實際運作和發(fā)展趨勢。
智能電網-歐美的應用與實踐 目錄
第1章 智能電網:動力、風險和前景
1.1 概述
1.2 為電力系統(tǒng)服務的信息和通信技術
1.3 先進技術的一體化
1.4 歐洲能源的前景
1.5向以電力為能量載體轉變
1.6 智能電網發(fā)展的主要誘因
1.7 智能電網的定義
1.8 智能電網的目標
1.8.1 輸電網特性
1.8.2 配電網特性
1.8.3 配電網的必然趨勢:智能電網
1.9 社會經濟與環(huán)境目標
1.10智能電網中的利益相關者
1.11 智能電網的科學研究
1.11.1 創(chuàng)新概念的發(fā)展實例
1.11.2 科學,技術,商業(yè)和社會的挑戰(zhàn)
1.12 發(fā)展智能電網所需的能力準備
1.13 結論
1.14 參考文獻
第2章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用戶
2.1 主要趨勢
2.1.1 危機
2.1.2 環(huán)境意識
2.1.3 新技術
2.2 個體與能源關系的演變
2.2.1 對能源的關切
2.2.2 透明的必要性
2.2.3 責任
2.3能源公司的歷史模式
2.3.1 自然壟斷中的傳統(tǒng)運營商
2.3.2以技術知識為重點
2.3.3 未開發(fā)的客戶關系
2.4 消費者理解的智能電網
2.4.1 **步:數(shù)據革命
2.4.2 第二步: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立
2.4.3 消費者的反對
2.5 商業(yè)模式
2.5.1 世界各國對商業(yè)模式的探討
2.5.2 政府對有效監(jiān)管模式的研究
2.5.3 新型利益相關者的機遇
2.6 參考文獻
第3章 輸電網:智能電網的利益相關者
3.1 變化的能源環(huán)境: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
3.2 變化的能源環(huán)境:新型消費模式
3.3 新的挑戰(zhàn)
3.4 輸電網的發(fā)展
3.5 結論
3.6 參考文獻
第4章 智能電網與能量管理系統(tǒng)
4.1引言
4.2分布式發(fā)電資源管理
4.2.1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特征70
4.2.2.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管理過程中
4.3需求響應
4.4儲能技術、微電網及電動汽車的發(fā)展
4.4.1新的儲能方式
4.4.2微電網
4.4.3電動汽車
4.5高壓直流輸電連接管理
4.6供電可靠性分析
4.6.1基于模型的穩(wěn)定性分析
4.6.2基于連續(xù)測量的分析:相量測量單元
4.6.3動態(tài)極值
4.6.4自愈電網
4.7智能化設備管理
4.8智能電網推廣
4.8.1試點項目的需要
4.8.2電網可靠性的投資激勵
4.8.3可再生能源
4.8.4能源效率的投資激勵
4.8.5成本/利潤分配
4.8.6新的監(jiān)管框架
4.9標準
4.9.1智能電網案例分析
4.9.2工作進展
4.9.3合作
4.10系統(tǒng)架構項目
4.10.1發(fā)展前景
4.10.2考慮垂直變化
4.10.3開發(fā)集成工具
4.11致謝
4.12參考文獻
第5章 智能電網的核心—配電系統(tǒng)
5.1配電網簡述
5.2復雜化是當今電網的變化趨勢
5.3智能電網促進無碳能源轉型
5.4智能電網的組成
5.5智能設備壽命
5.6智能運行
5.7智能電表
5.7.1linky智能電表項目
5.7.2用戶新服務
5.7.3智能電表極大地推動電網管理現(xiàn)代化
5.8智能服務
5.9智能局部優(yōu)化
5.9.1分布式發(fā)電
5.9.2積極的需求側管理
5.9.3分布式儲能方式
5.9.4新用途(包括電動汽車)
5.9.5系統(tǒng)的局部優(yōu)化
5.10配電商是未來智能電網的核心
5.11參考文獻
第6章 配電網的規(guī)劃和重組
6.1 引言
6.2配電網的結構
6.2.1高/中電壓輸送變電站
6.2.2 網狀和環(huán)狀配網
6.2.3導線的種類
6.2.4地埋線/架空線
6.2.5中低壓變電站
6.3配電網的規(guī)劃
6.3.1規(guī)劃/工程的原則
6.3.2電網架構必須滿足的標準
6.3.3 案例116
6.3.4長期和短期的規(guī)劃
6.3.5接入分布式電源對中壓電網結構的影響
6.3.7提議的新環(huán)型結構:混合結構
6.4減少能量損失的重新配置
6.4.1銅損問題
6.4.2優(yōu)化問題的數(shù)學公式
6.4.3 組合優(yōu)化
6.4.4 尋找*優(yōu)配置的不同方法
6.4.5部分網狀結構電網的重建
6.5參考文獻
第7章 能源管理及輔助決策工具
7.1引言
7.2電壓控制
7.2.1簡介
7.2.2配電網的電壓控制
7.2.3含分布式發(fā)電的配電網電壓控制
7.2.4結論
7.3保護方案
7.3.1中壓保護方案
7.3.2中性點接地模式
7.3.3故障特征
7.3.4停電
7.3.5分布式發(fā)電對饋線保護的影響
7.4 故障后重置:integral項目的結果
7.4.1 integral項目目標
7.4.2示范點描述
7.4.3一般自愈原則
7.4.4 結論
7.5可靠性
7.5.1蒙特卡羅模擬的基本概念
7.5.2可靠性結論
7.6參考文獻
第8章 大規(guī)模充電式電動汽車接入配電網
8.1個人電動交通工具的變革
8.1.1技術可靠性的提升
8.1.2 案列分析:fluence ze
8.1.3對電網的影響如何?
8.1.4需求管理與v2g
8.2 電動汽車作為“有源負載”
8.2.1 能源服務
8.2.2 頻率調整
8.2.3 負載儲備和減少
8.3經濟影響
8.3.1未來有利可圖但又有局限性的市場
8.3.2新的商業(yè)模式
8.3.3市場一體化
8.4 環(huán)境影響
8.4.1 間歇能源的協(xié)同效應
8.4.2能源效率
8.4.3其他優(yōu)勢
8.4.4環(huán)境影響評估
8.5 技術挑戰(zhàn)
8.5.1體系結構
8.5.2通信基礎設施
8.5.3控制策略
8.5.4反饋
8.6不確定因素
8.6.1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
8.6.2 需求管理的可行性
8.6.3技術因素
8.6.4 經濟因素
8.7 結論
8.8 參考文獻
第9章 信息和通信技術如何影響智能電網
9.1 引言
9.2 分布式控制
9.2.1 為什么智能電網不能稱為“智慧型電網”?
9.2.2 從家庭局域網到智能家居網絡
9.2.3 智能家居網絡用于本地能效優(yōu)化
9.2.4從家庭到微網:子網自主控制
9.3 互操作性和連通性
9.3.1“效用計算”:當電網成為一個信息技術模型
9.3.2連通性,從物理層到信息模型
9.4從同步性到異步性
9.4.1底層和頂層的絕對或相對同步
9.4.2從異步數(shù)據到異步電力
9.4.3 從數(shù)據包到能量包
9.5 智能電網的未來
9.5.1 智能電網和物理網絡共享的基礎設施:傳感器
9.5.2 基礎設施共享:云智能電網
9.6 結論
9.7 參考文獻
第10章 電網的測量與管理信息系統(tǒng)
10.1引言
10.1.1信息系統(tǒng)分類
10.1.2方法
10.2計量信息系統(tǒng)
10.2.1計量系統(tǒng)介紹
10.2.2計量系統(tǒng)的結構
10.2.3操縱性數(shù)據
10.2.4計量系統(tǒng)的布置
10.3電網管理中的信息系統(tǒng)計量
10.3.1配電網與is管理的連接
10.3.2智能電網三聯(lián)圖
10.4結論:計量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化
10.4.1兩種方法
10.4.2“生產用戶”信息
10.4.3總結
10.5參考文獻
第11章 智能電表和智能電網
11.1 需求響應
11.1.1電力的特殊性
11.1.2引入競爭的影響
11.1.3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影響
11.2傳統(tǒng)的價格監(jiān)管方式的局限
11.2.1 避免缺電
11.2.2昂貴的先進發(fā)電方式降低了投資激勵
11.2.3強調價格的季節(jié)性差異
11.3智能電表:實現(xiàn)減負荷和衡量市場容量的工具
11.3.1向節(jié)電型市場發(fā)展
11.3.2誰為安裝智能電表買單?
11.3.3 智能電網運行的經濟效果
11.4.從智能電表到智能電網
11.5.參考文獻
第12章 智能電網的調度
12.1.智能電網的監(jiān)管及資金
12.1.1 是否必須建立激勵機制以支持研發(fā)?
12.1.2如何處理智能電網的實施成本?
12.1.3哪些投資、多少投資可以計入輸電價?
12.1.4是否需要建立合作機制?
12.2 監(jiān)管和經濟模型
12.3價值鏈的演變
12.3.1電力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門之間應該如何合作?
12.3.2價值鏈中用戶及新主體的角色是什么?
12.4智能電網商業(yè)模式的出現(xiàn)
12.4.1歐洲是否需要制定能源監(jiān)管框架促進智能電網實施?
12.4.2法國有哪些變化?
12.5監(jiān)管有助于智能電網的發(fā)展
12.5.1如何保證系統(tǒng)運行者在投資決策中考慮公眾利益?
12.5.2 linky智能電表
12.5.3 如何為智能電網投資籌措資金?
12.5.4應該采用怎樣的能源監(jiān)管框架來鼓勵智能電網有效投資?
12.5.5消費者可以接受怎樣的價格?
12.5.6能源監(jiān)管機構如何促進智能電網的發(fā)展?
12.6商業(yè)模式構建
12.7智能電網標準化
12.7.1為什么說標準化是電力系統(tǒng)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12.7.2標準化能否滿足智能電網互操作性的需要?
12.7.3歐洲智能電網標準化完成了哪些工作?
12.7.4標準化是不是一個重要的商業(yè)議題?
12.8結論
12.9參考文獻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