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家與家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13557
- 條形碼:9787549613557 ; 978-7-5496-135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與家庭 本書特色
聽中外經典作家談家與家庭—— 亞里士多德說:“關于家庭中人的因素,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女人……” 蒙田說:“倘若我們想要消解子女對我們的怨恨那就讓我們竭誠扶持他們吧……” 培根說:“子女使父母的苦惱變甜,但也使他們的不幸更不幸……” 黑格爾說:“婚姻是具有法的意義的倫理性的愛……” 尼采說:“如果夫妻不在一起生活,金玉良緣就會更常見……” 羅素說:“西方世界的家庭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 胡適說:“我不贊成把‘兒子孝順父母’列為一種‘信條’……” 魯迅說:“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 林語堂說:“一個人*不幸的遭遇,按中國人的家庭理念,或許就是兒子不肖……”
家與家庭 內容簡介
《經典作家如是說系列:經典作家談家與家庭》共選入中外18位經典作家的20篇談家與家庭的文章,論述精辟,風格多樣,讀之既獲教益,又是美文欣賞。所選作家中,外國作家11位,均是歷代大師,如:亞里士多德、蒙田、培根、黑格爾、尼采、羅素等;中國作家7位,皆為現代名家,如:胡適、魯迅、周作人、林語堂、張愛玲等。
家與家庭 目錄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論夫妻
[法]米歇爾·德·蒙田
論父愛
[英]弗朗西斯·培根
論父母與子女
[德]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論家庭
[意大利]朱塞佩·馬志尼
對家庭的責任
[英]查爾斯·蘭姆
家雖不佳仍是家?
[法]夏爾·德·托克維爾
民主對美國家庭的影響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孩子和結婚
論婚姻與家庭
[法]阿蘭
家庭的和平
[法]安德烈·莫洛亞
論父母與子女
[英]伯特蘭·羅素
論家庭
中國篇
胡適
兒子一定要孝順父母嗎?
魯迅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周作人
家之上下四旁
林語堂
中國式的家庭理念
張愛玲
心腹話
蘇青
論夫妻吵架
張愛玲蘇青
對談記
蘇雪林
家
家與家庭 節選
《經典作家如是說系列:經典作家談家與家庭》: 關于家庭中人的因素,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女人,因為對于男人來說,和女人共同生活乃是*為根本的事情。我們在其他地方已經提到,大自然有意產生許多這類結合的形式:譬如,各種動物的雌雄結合就是一例。如果沒有雄性,雌性不可能完成這種結合;如果沒有雌性,雄性也無法完成這種結合。因此,兩性結合是必需的。 在其他動物中,這種結合是非理性的,依賴于它們所具有的大量的自然本能,并僅僅出于生育的目的;不過,在受過教化的和較有理性的動物中,這種結合就比較復雜(因為從中表現出更多的互助與合作)。對于人類來說,情況*為復雜,因為男女之間的結合不僅意在生存,而且意在幸福地生存。生男育女不只是在履行自然賦予的義務,而且自身也能得到好處;因為如果父母在年富力強時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孩子們付出了艱辛勞作,那么這種付出將會在他們年老體衰時,得到正當鼎盛之年的孩子們的報答。 同時,自然周而復始地完成其永恒存在的目的,以持續作為人類的永存,但不能保存個體的永存。因此,男女共同生活的本性是由神明所預先決定了的。男女有別,因為他們各自具有的能力不適合于同一種工作,而適合相反種類的工作,盡管相反種類的工作趨于同一目的。自然造化出一種性別比較強健,另一性別較為孱弱,后者由于柔弱的本性而比較適合于看管工作,前者由于剛猛的本性而比較適合于保衛工作;一方從戶外獲取生活資料,一方在家內照料家務。在勞作方面,一方能夠靜坐室內,但無力于戶外勞動,另一方盡管不太適合靜坐室內,但具備健壯的體魄以參加戶外活動。至于’生男育女,兩性承擔相同的生育責任,但各自分享不同的撫養義務,一方哺育子女,另一方教育子女。 現在談談男人對待妻子的原則。**條就是不能不公正。因為如果遵循了這條原則,他自己也就不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一點為公眾習俗所倡導,正如畢達哥拉斯學派①的人所聲稱的那樣,如果把妻子視為遠離娘家的乞討者,這是不公正的。丈夫有外遇,就是他給妻子帶來的不公正。 在夫妻共同生活方面,妻子不應強求丈夫,也不必在丈夫外出時如坐針氈。無論丈夫在不在家,都應習慣于忍受。赫西俄德說得好:娶少女為妻,教她養成謹慎的習慣。 因為習慣不同就不會有感情。 對于夫妻之間的虛飾問題,我們的觀點是:夫妻之間不應借助于容顏舉止上的或肉體上的虛假做作來相互親近。 依賴于這種虛飾的夫妻生活無異于粉墨登場的演員的表演。 一個好的女人應該在家中主持家政,按照制定好的規則關照一切;如果她的丈夫不知道,她就不讓任何人進入家中;她應該特別畏懼那些使游手好閑的女人們的靈魂墮落的流言蜚語。至于家中發生的事情,只要她自己知道就行了,但倘若由外來者造成了什么損害,則應由她的丈夫負責。她必須學會掌管丈夫所允許的用于節慶上的開支,服裝、家具所使用的經費也應低于國家法令所規定的水準,并且應考慮到,無論是服裝的花樣翻新還是金錢的眾多,都不像在任何事情上都保持節制和對高尚而有條理的生活的追求那樣,對一個女人的德行有所增益。事實上,每一種這樣的事情都是她靈魂的裝飾和升華,由于這將給她自己和她的子女帶來應有的榮耀,從而對她的老年來說是更為可靠的保障。 ……
家與家庭 作者簡介
劉文榮,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主要著作有《19世紀英國小說史》《人類文明遺產》《英國文學論集》《歐美情色文學史》和《當代英國小說史》等;主要譯作有《毛姆讀書隨筆》《伍爾夫讀書隨筆》《文學中的色情動機》《人類動物園》和《裸猿》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