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51575
- 條形碼:9787534851575 ; 978-7-5348-515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本書特色
宋海龍編著的《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講述了持槍步兵既是戰場上的“清道夫”,也是戰場上勝負的*后決定者。17—19世紀歐洲槍械技術領先于中國,并率先完成熟兵器革命,而清軍長期處于冷熱兵器混用狀態。歐洲槍械技術持續創新孕育出近代三次軍事變革,清軍仍蹈常襲故,致使在鴉片戰爭中雖擁有絕對優勢兵力而不能取勝。洋務運動時期,清軍開始由冷熱兵器并用向以熱兵器為主過渡,并研究出相應的梯式兵力配置戰術。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內容簡介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講述了持槍步兵既是戰場上的“清道夫”,也是戰場上勝負的*后決定者。17—19世紀歐洲槍械技術領先于中國,并率先完成熟兵器革命,而清軍長期處于冷熱兵器混用狀態。歐洲槍械技術持續創新孕育出近代三次軍事變革,清軍仍蹈常襲故,致使在鴉片戰爭中雖擁有絕對優勢兵力而不能取勝。洋務運動時期,清軍開始由冷熱兵器并用向以熱兵器為主過渡,并研究出相應的梯式兵力配置戰術。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目錄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關于槍械技術發展
2.2 關于槍械生產及裝備
2.3 關于影響槍械發展的社會因素
2.4 關于槍械發展的軍事影響
2.5 小結
3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3.1 研究內容
3.2 研究方法
3.3 創新點
4 研究背景
4.1 槍械技術演進概述
4.2 小結
5 17—19世紀中國槍械技術發展及其軍事應用
5.1 鴉片戰爭前中國槍械技術的發展
5.2 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槍械技術
5.3 鴉片戰爭后中國槍械技術的發展
5.4 17—19世紀中國槍械及彈藥生產情況
5.5 小結
6 17—19世紀歐洲槍械技術發展及其軍事影響
6.1 16—18世紀歐洲火門槍、火繩槍技術與“方陣戰術”
6.1.1 歐洲火門槍技術
6.1.2 歐洲火繩槍技術
6.1.3 16—18世紀歐洲“方陣戰術”
6.2 17—18世紀歐洲燧發槍技術及“線形戰術”
6.2.1 歐洲燧發槍技術
6.2.2 17—18世紀歐洲“線形戰術”
6.3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擊發槍技術及“縱隊戰術”
6.3.1 歐洲擊發槍技術
6.3.2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的“縱隊戰術”
6.4 19世紀中葉以后歐洲槍械發展及“散兵線戰術”
6.4.1 19世紀中葉以后歐洲槍械發展概況
6.4.2 19世紀中葉以后歐洲的“散兵線戰術”
6.5 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槍械及彈藥的制造
6.6 小結
7 中國與歐洲槍械技術及戰術差異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8 討論
9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節選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2.3 關于影響槍械發展的社會因素 在影響槍械技術發展的社會因素方面,尚缺乏較為直接的研究成果。但通過查閱已有的著作和論文,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孫毓棠的《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輯(1840———1895年)(科學出版社,1957)從六個方面綜述了中國近代工業發生發展的過程:**,18、19世紀中國手工業的基本情況;第二,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的近代工業;第三,清政府經營的近代軍用工業;第四,清政府經營的采礦、煉鐵與紡織工業;第五,民族資本經營的近代工業;第六,近代工業工人初期的情況。雖然該書所搜集資料并非軍工企業及技術方面的專門研究,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五冊)(上海神州圖片社,1954)中所載義律·賓漢的《英軍在華作戰記》一文對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和清軍所使用的槍械外觀及其性能進行過簡單描述,為比較中英兩軍的槍械性能提供了一些可資利用的資料。彭澤益所著《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1卷)(中華書局,1984)一書,引用了大量清史資料,對清代鳥槍、軍需火藥的制作過程進行了較為仔細的考證。據嘉慶十七年《欽定工部軍器則例》卷二五,鳥槍筒的打造過程是:“每凈重壹斤用荒鐵叁斤,鋼叁錢,油壹兩。每荒鐵壹斤用煤炸陸斤,木炭貳兩。每凈重壹斤用鐵匠捌分工,擰匠伍分工。每鳥槍壹桿用裝錠匠伍分工。各項鳥槍打眼,應照炮位分別厚薄核算,裝錠什件,匠工銼槍筒并火漆,與炮位例同。” ……
17-19世紀中歐槍械比較研究-以兩次鴉片戰爭為重點 作者簡介
宋海龍,河南方城人,1964年7月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理學院教授。先后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華東師范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所(哲學碩士)、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理學博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軍事學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及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人文社科基金課題數項,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數部。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