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晚清法部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9843
- 條形碼:9787516149843 ; 978-7-5161-498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法部研究 本書特色
謝蔚編著的《晚清法部研究》講述了:法部是清代皇權政治體制向憲政體制演變的關鍵性部門,其自身變革透視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具體情況,其主導的司法改革使晚清各級審判機構從無到有,并逐漸壯大。光緒丙午年,為應和司法權的獨立,運行千年的刑部改成法部,專掌司法行政,其成立、內部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決策制度和各項新職能的實現,都體現了“新舊兼營”的職能性特點,展現了中央司法行政機構從傳統向近代的過渡轉型。法部所推進的清末司法體系改革、獄政革新以及法律教育變革,使中國兩千多年來行政官兼掌司法的體制開始轉變為司法權、行政權分開,這為民國司法體制奠定了基礎,甚而影響到我們今天司法的某些經軌制度。
晚清法部研究 內容簡介
法部是清代皇權政治體制向憲政體制演變的關鍵性部門,其自身變革透視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具體情況,其主導的司法改革使晚清各級審判機構從無到有,并逐漸壯大。光緒丙午年,為應和司法權的獨立,運行千年的刑部改成法部,專掌司法行政,其成立、內部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決策制度和各項新職能的實現,都體現了“新舊兼營”的職能性特點,展現了中央司法行政機構從傳統向近代的過渡轉型。法部所推進的清末司法體系改革、獄政革新以及法律教育變革,使中國兩千多年來行政官兼掌司法的體制開始轉變為司法權、行政權分開,這為民國司法體制奠定了基礎,甚而影響到我們今天司法的某些經軌制度。
晚清法部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研究現狀 三 主要資料和研究方法**章 法部建立 **節 “新政”改革前的清代司法制度 一 律法 二 審判人員和機關 三 審判程序 四 獄政 五 刑部 六 司法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刑部改革案 一 端戴方案 二 載澤方案 三 奕勖方案和欽定方案 第三節 刑部向法部的過渡 一 部務籌備 二 法部官制 三 交代現審 四 官員更補 五 司法權限之爭 六 修律制度之爭第二章 法部人事制度 **節 官員制度 一 法部科層制 二 法部機構變遷 三 升遷制度 四 人員構成 五 管理制度 六 官員收入 第二節 吏役制度 一 書吏 二 皂役 三 法部人事制度的特點第三章 法部的職能、運作與終結 **節 公文形成和決策 一 公文形成 二 書吏和司官的博弈 第二節 復核、修律與司法審判權 一 案件復核和欽命官犯現審 二 秋朝審 三 修律 四 司法審判權的漸次剝離 第三節 法部財務 一 經費變化 二 日常收支 第四節 司法統計 一 法部統計處 二 督導地方司法統計 第五節 律學館 第六節 法部的終結 一 擬定中的法部改革案 二 北京司法部接收法部第四章 創辦京師各級審判廳 **節 籌備 一 京師各級審判廳規制的討論 二 籌措開辦經費 三 制定審判程序 第二節 開辦與審判 一 各級審判廳開辦 二 審判廳司法官 三 審判廳審判第五章 推進地方司法改革 **節 提法使 一 提法使官制 二 提法使任命及提法使司管理 第二節 推動地方審判廳建立 一 規劃建制 二 制定訴訟規則 三 經費籌措 四 各省審判廳的開辦第六章 推動法學教育與獄政改革 **節 法部與法學教育 一 京師法律學堂 二 法學專門教育 第二節 獄政改革 一 改革措施 二 參加萬國刑律監獄改良會 三 創辦京師模范監獄第七章 加強司法人員管理與推進新式審判 **節 司法人員管理 一 司法官獨立 二 司法官任命 三 司法官管理 四 其他司法人員管理 第二節 新式審判的困境及審判體系的變遷 一 新式審判的困境 二 審判體系變遷結論參考文獻 一 檔案及檔案匯編 二 文獻匯編 三 文集、日記、報紙、雜志 四 研究論著 五 外文資料及論著附錄一 法部大事記附錄二 法部官員補缺表后記
晚清法部研究 作者簡介
謝蔚,1974年出生,浙江麗水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云南大學歷史學博士后,現為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研究。在《史學月刊》、《孫學研究》(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思想戰線》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