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087834
- 條形碼:9787209087834 ; 978-7-209-0878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本書特色
何家弘主編的《法學家茶座(2014.4總第44輯)》是一本雜志型圖書,每2個月出版一期,目前已經出版至33期。它以“輕松、休閑、高雅”的風格特點和“有趣、有識、有用”的內容特點,贏得了法律人士以及普通讀者的喜愛。其一方面強調作者的權威性,文章作者大多為國內**流的法學家;另一方面強調圖書的通俗性,力求內容貼近讀者、貼近生活。它市場定位明確,讀者意識強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學術;貼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熱點;強調通俗,但絕不追求庸俗。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內容簡介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主要包括:馬小紅尋找“法”的共識;蘇杰禮法傳統下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彭勃裁判終局與司法慣性;周遵友陳永洲案距離法治要求還有多遠;陳光中我經歷的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和北京政法學院的成立;宋華琳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安全與選擇——哈佛大學桑斯坦教授耶魯三場講座后的追記等。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目錄
何家弘大學教師應該講什么
(前沿聚焦)
任進重視發揮憲法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莫于川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特殊歷史意蘊
侯欣一我為何建議國家設立憲法節
王旭法治中國命題的三重維度
(三言拍案)
張晶呼格吉勒圖案重述
張紹彥用什么守護生命——由呼格吉勒圖案看死刑觀念和制度變革
何家弘誰是呼案真兇
周詳該隱故事的啟示與死刑廢除——也談呼格吉勒圖案
(法治漫談)
馬小紅尋找“法”的共識
蘇杰禮法傳統下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
彭勃裁判終局與司法慣性
周遵友陳永洲案距離法治要求還有多遠
(法學札記)
陳光中我經歷的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和北京政法學院的成立
宋華琳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安全與選擇——哈佛大學桑斯坦教授耶魯三場講座后的追記
王秀梅人權博物館漫談
李敬漫談《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兒童權利保護之一二
(法苑隨筆)
王利明為什么正義女神要戴著眼罩
何兵不斷旋轉的法院
徐英榮我的地盤誰做主
從立先為什么總是經不起推敲
(域外法制)
高樹超少有人走的路:我的WTO上訴機構實習經歷
楊國華熟面孔——在WTO打官司的那些人
周文英種族歧視與警察濫權——從弗格森騷亂看美國社會之殤
(身邊法事)
張遠煌網絡犯罪: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張忠民留住APEC藍:再談霧霾
仲崇玉少林寺到底是誰的?——少林寺追討5000萬門票款的法律分析
劉太剛單雙號限行的法理和無理
陳莎莎為她們打開通向美好的那扇窗——從兩起真實案例談殘障兒童的性權益保護
(聊齋閑話)
喻中對貴陽的學術訪問
(史海鉤沉)
郝鐵川“文革”期間獄中的刑法學家楊兆龍
劉聽杰秦人風骨焦易堂:身兼國醫館館長的*高法院院長
(書城夜話)
沈云樵讀熊秉元讀波斯納
劉晶法律即生活——聽史老師講故事
王燃張曉敏司法判例制度的源流與演變——“司法判例制度比較研討會”側記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節選
《法學家茶座(2014.4 總第44輯)》: 從古至今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命案,全知全能的上帝當然知道誰是真正的兇手,問題是上帝將管理地球的重大任務交給人類之后,就從來不直接參與或者干涉人類個案的審判。因此從證據學的角度看,在現有證據與人的認識能力局限面前,人類早期的四個人,個個都有殺人的嫌疑。既然人人都是犯罪嫌疑人,憑什么說該隱一定是殺人犯?事實上,該隱敢于將他的弟弟亞伯殺死,恐怕也是利用了“上帝不參與人的審判”這一點。在很多命案中,被公安司法機關認定為嫌疑*大的人,事實上可能是無辜的,嫌疑較小的甚至沒有進入偵查范圍的人,也有可能是真兇。所以,哪怕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是該隱殺了亞伯,卻不能讓認識能力有限的他人去定該隱的死罪。因為人類按照自己的認識能力認定他人有罪并判死刑,一旦出錯,就沒有任何彌補的可能性。而只要生殺予奪的權力掌握在人的手中,無論人怎么謹慎、司法程序如何科學嚴謹,都必然會存在殺錯人的案件。對于死刑犯的生命而言,所謂的“有錯必糾”毫無意義,因為除非發生奇跡,否則人死不能復生。 如此看來,在該隱的古老故事中,《圣經》一方面按照神的眼光來敘事(神告訴你“客觀真實是什么”),另一方面卻按照人的認識可能性來處理案件(神提醒你“法律真實是什么”)。如果上帝按照人所不能準確把握的客觀真實來對該隱判處死刑,那么就為人類司法立下了極壞的榜樣:審判者要么假定自己如神一般永遠不會犯錯,把自己當做全知全能的神來判決其他人死刑,要么堅持“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縱一個”的政治立場。 ……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