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7280269
- 條形碼:9787107280269 ; 978-7-107-280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內容簡介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專科教材》力圖*大限度地體現學科發展的新成果和新觀念,充分反映學前兒童心理的主體性、客觀性和規律性。《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專科教材》力圖闡明兒童發展的多元性和復雜性,除著重闡述認知、情感、社會化三條心理發展主線的年齡特征和發展趨勢外,還努力反映學前兒童在游戲和各類藝術活動中的心理特點,貼近學前兒童的主觀世界。此外,《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專科教材》在介紹有關知識的同時,注重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的宣傳,力圖讓學習者樹立應有的科學精神。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目錄
[學習目標]
[本章提要]
**節 心理現象與心理學
第二節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發展中的學前兒童心理
[學習目標]
[本章提要]
**節 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
第二節 學前兒童情感的發展
第三節 學前兒童個性有關因素的發展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交往中的學前兒童心理
[學習目標]
[本章提要]
**節 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
第二節 學前兒童的親子關系
第三節 學前兒童的同伴關系
第四節 學前兒童的社會行為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活動中的學前兒童心理
[學習目標]
[本章提要]
**節 音樂活動中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
第二節 美術活動中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
第三節 游戲活動中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結語——學前兒童在發展中
[學習目標]
[本章提要]
**節 正確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
第二節 尊重兒童就是尊重人類本身
[思考與練習]
主要參考文獻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節選
兒童在識別顏色的過程中,一般先認識顏色,然后才學會標志顏色的詞。將標志顏色的詞與相應的顏色聯系起來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大約4歲起,兒童能將基本顏色與其名稱聯系起來。5~7歲的兒童能正確地命名常見的顏色。有研究認為,5歲是兒童顏色命名和再認能力發展的轉折點。 兒童的顏色視覺有個別差異,也有性別差異。一般來說,女孩的顏色辨別能力比男孩強。兒童的顏色視覺能力通過適當的學習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顏色視覺方面的一個重要缺陷是色盲。色盲有許多種類,*常見的是紅綠色盲,患者不能辨別紅色和綠色。色盲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一般由男性患者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外孫。色盲患者占總人口的3%~4%。(二)聽覺新近的研究表明,不僅新生兒有聽覺,連胎兒都有聽覺。研究發現,孕婦子宮內有一種低周波動,這種波動與孕婦的脈搏一致。孕婦說話時,她的聲音也傳人子宮內。孕婦身體周圍500~1000赫茲的聲波能完好地傳人子宮,影響胎兒。但高強度和高頻率的噪聲對胎兒有危害,輕則影響身心發展,尤其是導致聽力損傷,重則可能導致胎兒流產或死亡。媒體上已經有此類報道,劣質胎教音帶導致胎兒耳聾。妊娠20周的胎兒已經具備聽覺能力。25周的胎兒對聲音刺激能做出身體運動的反應,并伴隨生理指標的變化。28周的胎兒對聲音刺激表現出驚跳反射,緊緊地閉起眼瞼。研究者發現,胎兒的這些反應還具有預測性。凡不能做出這類反應的胎兒出生后往往有聽覺問題。研究還進一步發現,新生兒的心理與行為與胎兒期的心理與行為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有實驗對5個月的胎兒進行聽覺刺激,將90分貝的聲音通過母腹上的揚聲器連續發音5秒,發現胎兒心律突然加快。隨著成長,胎兒對音響的反應越來越明顯。胎兒出生后,用同樣的音響作用于新生兒,發現這個新生兒心律的反應與胎兒期的反應十分類似。 1.聽覺敏度 新生兒出生后就能聽到聲音,聽覺閾限在*好的情況下比成人高10~20分貝,*差時要比成人高40~50分貝。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的聽覺閾限逐步下降。4~7歲的兒童對純音的聽覺敏度不同于成人的聽覺敏度。相比之下,在不同的頻率上,兒童的聽覺閾限比成人高2~7分貝。13歲以下兒童的聽覺敏度在所有頻率上都很低,在低頻范圍里更低一些。4~13歲兒童聽覺閾限的變化,在低頻區域內是6~7分貝,在高頻區域內是2~5分貝。兒童對純音的*低聽覺閾限出現在14~19歲,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兒童的聽力*好。 聽覺除了要求“聽見”聲音,還要求能辨別聲音的差異。差異包括聲音的強度、頻率、持續時間等。嬰兒對這些差異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典型的反應是低頻聲音對嬰兒的安撫作用。這種現象早在胎兒8個月時就表現出來了。胎兒對父親的聲音比對母親的聲音更容易接受。當然,嬰兒的辨別不如成人精細,但其辨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兒童對語言的聽覺敏度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其速率在不同年齡階段各不相同。4~9.5歲期間發展較慢,以后發展相對加快。例如,4~9.5歲期間,兒童的聽覺閾限下降3~4分貝,而9.5~12.5歲期間,下降6~7分貝。 2.聽覺定位 嬰兒的聽覺定位表現出令人費解的U形發展。新生兒出生后5分鐘就表現出聽覺定位的能力。但2~3個月時,這一能力卻消失殆盡,直到4——5個月時才再次出現。有可能早期的定位是一種皮質下的原始反射,而后來重新出現的定位能力是來自皮質相對成熟的反應,具有更多的認識功能。 ……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