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愛無疆-魯甸地震抗震救災100個感人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3828
- 條形碼:9787010143828 ; 978-7-01-01438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愛無疆-魯甸地震抗震救災100個感人故事 本書特色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當前把救人放在**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有關方面要抓緊了解災情,組織群眾避險,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涌現出來,讓人淚流。該書選編出100個感人的故事,記述魯甸地震中的大愛,展現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同時也是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生動的素材。
大愛無疆-魯甸地震抗震救災100個感人故事 內容簡介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當前把救人放在**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有關方面要抓緊了解災情,組織群眾避險,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涌現出來,讓人淚流。該書選編出100個感人的故事,記述魯甸地震中的大愛,展現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同時也是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生動的素材。
大愛無疆-魯甸地震抗震救災100個感人故事 目錄
戰士忠誠青春不朽
昭通市魯甸縣公安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陳蓉:
廢墟上的鏗鏘玫瑰
龍頭山派出所所長夏大猛:
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民警楊洪仟:
英魂永駐
“烏蒙鐵軍”:
率村民生死大轉移
云南邊防總隊災區義診:
“我們沒有撤退時間表”
云南巧家民警唐遠均:
直面災難不退縮
巧家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長古永熙:
癱倒在救災一線
昭通軍分區昭陽區人武部部長李四剛:
帶領民兵拼命救災的急先鋒
成都軍區13集團軍劉科:
“小伙子,你們立大功了,千萬注意安全!”
解放軍昆明民族干部學院30名少數民族學員:
“軍人就該沖鋒在前”
災區的“橋頭交警哥”羅輝:
一位心系災區的好警察
民警莫大鋼:
痛失親人仍堅守救災一線
檢察官馬勇:
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堅守
彝良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沈古才: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
武警黃金部隊:
災難中,那群*可愛的人
云南邊防總隊副總隊長張琪:
指揮抗震救災,是我無上光榮的責任
昭陽區人武部政委夏洪帥:
用愛撐起生命的脊梁
陸軍第14集團軍某炮兵團余才皓:
唯一的請求
云南省昭通軍分區:
爭分奪秒營救不畏艱險沖鋒
昭通交警:
保障生命通道線暢通
云南消防總隊特勤支隊:
英勇善戰的“橙衣軍團”
武警云南總隊昭通支隊朱發棟:
“大爺,我的軍帽你戴著”
武警云南總隊“8·03”抗震救災心理服務:
炎炎夏目送清涼
云南昭通軍分區政委張亮:
“精神不垮人就不會垮”
第二炮兵抗震救災部隊肖權:
“開路先鋒”
魯甸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馮國鳳:
走在抗震救災前沿的女法官
一對并肩奮戰災區的警察夫妻:
“再累我也要挺住”
武警8751部隊政委向榮貴:
“諸葛政委”
妹妹為救被埋哥哥刨斷手指:
“你們能不能幫我,找到哥哥的錄取通知書”
七旬夫婦:
徒手挖出四位家人
龍頭山龍泉村村民蔡關兵:
斧頭劈鐵鍬撬救出三人
犧牲在搶通現場的共產黨員繆方洲:
用生命延續“生命線”
孕婦互相鼓勵:
為了寶寶堅持!
雙臂保持托舉姿勢的女孩田應先:
地震前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舍身護奶奶的三兄弟:
出于本能的反應
累倒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共產黨員周清順:
村組長的擔當與燃燒
抗震救災英雄梁龍洲:
他的青春和生命定格在路上
客車司機馬永富震中安全轉移乘客:
“一個都不能少”
巧家縣馬樹鎮水磨村民小組長胡興柱:
臨危不亂沖鋒在前
巧家縣包谷垴鄉紅石巖村黨總支書記蔣先林:
不顧群眾就是失職
昭交集團魯甸分公司黨支部書記馬殿敏:
“災難面前要敢于擔當”
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云:
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昭通電視臺丁永權:
把悲傷留給自己
魯甸縣火德紅鎮黨委書記臧爾方:
釘在崗位上的共產黨員
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云:
廢墟上屹立不倒的主心骨
龍頭山鎮光明村黨總支書記譚德軍:
“我是支書,我先來”
小寨鎮黨委掛職副書記高燕:
孩子們的“臨時媽媽”
“父子兵”忙救援:
災區5日才見面
村醫黃明學:
堅守災區
李家妮:
為了那份深沉厚重的愛
李學科:
帶病抗震救災的“90后”新農村指導員
龍頭山供電所副所長李銳:
鐵打的漢子累倒搶險現場
魯甸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敏:
“龍頭山鎮*忙的人”
巧家縣藥山鎮泥石流隱患點檢測員李乾章:
挽救全村66個生命
挖掘機手李才清:
清障保通的開路先鋒
魯甸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順云:
人刨手抬也要搶通生命線
包谷垴鄉紅箐村村支書孫選偉:
舍小家顧大家
包谷垴鄉周家坪村殘疾黨員何榮華:
他把鄉親視親人
大學生村官王世金:
地震中展本色
魯甸地方公路管理段段長張煜:
危難之處顯本色
巧家縣新店鎮開基村大學生村官楊德坪:
在救災路上扛好“村官旗幟”
魯甸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馬茜:
災區救援“千里馬”
巧家縣新店鎮青山村張家寶:
強忍喪子之痛帶病率領受災群眾自救
病床上的常禮煥:
堅決要求回崗位
昭通總段應急中心機械操作手胡廷斌:
感動在身邊*美交通人
魯甸縣火德紅鎮李家山村村醫楊國蘭:
生命的守護者
被垮塌的房屋掩埋的供電員工趙旗:
“我還能堅持,先送重傷員”
巧家縣檢察院檢察長石安軍:
危急關頭勇擔當
追憶在魯甸“8·03”地震中不幸遇難的龍頭山
司法所女干警馬金鳳:
永不凋謝的“金鳳”花
昭通市交通運輸局何明瑞:
一個抗震救災急先鋒與病危老父親的特殊約定
魯甸縣交通局總工程師李云曦:
勇于擔當的“80后”
“切糕王子”阿迪力·買買提吐熱:
萬斤切糕送災民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
“為災區人民做一鍋地道的新疆手抓飯!”
云南日報報業集團蔡侯友:
災區“新聞父女兵”
昭通日報專職攝影師張廣玉:
沖鋒在災區一線的“摩托車記者”
山東黨員趙龍海:
千里送愛心
黑龍江黨員曹樹貴:
萬里援災區
滑板明星耿星:
摩托行走震區
丁福鳳、丁福建:
姐弟攜手在救災中升華青春
攜500萬資金前往一線救災的鄧啟平:
魯甸災區“硬漢哥”
楊四龍的感恩車隊:
這回不送土豆送拖拉機
巧家縣防震減災局楊崳:
8天免費為醫院傷員提供飯菜1658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偉:
“捕捉”地震波軌跡的人
張中華:
災區有個獨臂志愿者
云南昆鋼鋼結構有限公司:
“板房學校”保開學“抗震民居”啟新篇
社會各界在魯甸6.5級地震抗震救災中踐行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
澎湃的力量高揚的旗幟
玉溪市人民醫院醫療隊:
不畏艱險不辱使命
蒙牛志愿救援隊:
“哪兒有需要就上哪兒”
震區里的農民工“義務接送摩托隊”:
“災難面前,我們都是中國人”
活躍在災區的心理疏導服務志愿者:
青春在災區綻放
通信搶險隊員黃明:
在余震中架起生命線
昭通市疾控中心:
扛起災區防疫重任
魯甸縣國稅局:
奔走在災區的國稅人
抗震救災免費圖書閱讀點:
給災區群眾一個心靈的港灣
中電投牛欄江公司:
一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昭通市廣播電視系統:
“鐵肩擔道義大愛存天地”
三峽集團:
情系魯甸
中國移動云南公司:
那些閃光的瞬間
“8·03”魯甸地震各民族抗震救災紀實:
廢墟上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