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王羲之十七帖-王愛本研習歷代草書經典名帖墨跡選-(卷二)-原著首版古今對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48005
- 條形碼:9787511348005 ; 978-7-5113-480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羲之十七帖-王愛本研習歷代草書經典名帖墨跡選-(卷二)-原著首版古今對照 本書特色
《十七帖》是“書圣”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由一組書信匯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絕無狂怪怒張之態,故風規自遠。南宋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真所謂狀若斷還連,勢似斜反正。《十七帖》用筆以圓筆為主,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道勁于婉媚之內,外標沖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正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故歷代都把《十七帖》推崇為習草的首選范本。 《王愛本意臨十七帖》,基本保持了原帖的風貌,將個別筆畫的方筆改為了園筆,個別字結體作了適度改變,牽帶較原帖略有增加,通篇氣韻較原帖有所強化。本卷《王愛本意臨十七帖》與《王羲之十七帖》原帖采用單頁對照編排,以方便讀者與原帖對照,洞察古今兩帖字畫的微妙不同。
王羲之十七帖-王愛本研習歷代草書經典名帖墨跡選-(卷二)-原著首版古今對照 內容簡介
《十七帖》是“書圣”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由一組書信匯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絕無狂怪怒張之態,故風規自遠。南宋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真所謂狀若斷還連,勢似斜反正。《十七帖》用筆以圓筆為主,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道勁于婉媚之內,外標沖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正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故歷代都把《十七帖》推崇為習草的首選范本。 《王愛本意臨十七帖》,基本保持了原帖的風貌,將個別筆畫的方筆改為了園筆,個別字結體作了適度改變,牽帶較原帖略有增加,通篇氣韻較原帖有所強化。本卷《王愛本意臨十七帖》與《王羲之十七帖》原帖采用單頁對照編排,以方便讀者與原帖對照,洞察古今兩帖字畫的微妙不同。
王羲之十七帖-王愛本研習歷代草書經典名帖墨跡選-(卷二)-原著首版古今對照 作者簡介
王愛本,男,山東青州人,居泉城濟南,歸國留學人員,8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教授,在高等教育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成就卓著,曾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因受家庭熏陶自幼酷愛書法,50年耕耘不輟,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書法研習,并將研究自然科學“嚴謹、精確”的態度和“比較、對照”的方法借鑒到書法研究領域。他主張學好書法重在“師古”,“創新”必須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之上,如置幾千年來先賢們所積累的寶貴書法實踐經驗于不顧,一味的追求“個性”、“創新”,則易走彎路,甚或“走火入魔”。他在草書方面工“二王”、追“旭素”,博涉歷代名帖,在學習“二王”“艷麗道美”書風的同時,力求“旭、素”草書的“瀟灑、靈動”。其草書墨跡謹遵法度、筆筆到位,運筆圓勁、結體規范,故可作為習草者的參考范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