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揚州歷代名賢錄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14108425
- 條形碼:9787214108425 ; 978-7-214-10842-5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揚州歷代名賢錄 本書特色
李坦所著的《揚州歷代名賢錄》從“歷史文化名城”著墨,以歷史為脈絡(luò),以文化為主線,為揚州108位歷代名賢賦詩立傳,初步勾勒了由春秋至清末揚州文化發(fā)展的形態(tài)與輪廓。除人們所熟知的“揚州文選學(xué)”、“揚州文字學(xué)”、“揚州八怪”、“揚州學(xué)派”外,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奇小說等各個文學(xué)高峰上,揚州都有人扮演著擔(dān)綱的角色,證明揚州文化乃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揚州歷代名賢錄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歷史文化名城”著墨,以歷史為脈絡(luò),以文化為主線,為揚州108位歷代名賢賦詩立傳,初步勾勒了由春秋至清末揚州文化發(fā)展的形態(tài)與輪廓。除人們所熟知的“揚州《文選》學(xué)”、“揚州文字學(xué)”、“揚州八怪”、“揚州學(xué)派”外,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奇小說等各個文學(xué)高峰上,揚州都有人扮演著擔(dān)綱的角色,證明揚州文化乃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作者所標(biāo)舉的揚州文化初榮于漢,唐朝李氏宗室的“揚州畫派”,上官儀、上官婉兒等人對唐代詩國繁榮的引領(lǐng),以及揚州的唐代“竹西文化”、宋代“平山文化”和清代“紅橋文化”等論題,雖為一家之見,卻也別具新意,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討論。
揚州歷代名賢錄 目錄
凡例
一、先秦至南朝時期——揚州邗溝文化期
1.夫差
2.伍子胥
3.劉濞
4.董仲舒
5.劉細君
6.陳子回
7.張綱
8.張?
9.陳琳
10.皇象
11.吳普
12.劉頌
13.華譚
14.謝安
15.徐湛之
二、隋唐五代宋時期——揚州隋運河文化期
16.來護兒
17.楊廣
18.王遠知
19.曹憲
20.上官儀
21.來濟
22.李緒
23.李善
24.王紹宗
25.李思訓(xùn)
26.張若虛
27.上官婉兒
...........
揚州歷代名賢錄 節(jié)選
《揚州歷代名賢錄》: 韓琦(1008-1075),字稚圭,北宋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 年二十,舉進士,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賢院,歷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諫。時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尸位素餐,略無建樹,琦連疏其過,四人同日罷免。又前后上七十余疏,奏請蠲免荒歲逋欠,逐貪殘不職吏,以是汰冗員數(shù)百人,活饑民190余萬。自寶元三年(1040)起,西夏連年寇邊,琦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畫攻守二策,頗見成效。慶歷二年(1042),宋置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琦與范仲淹各領(lǐng)一路,同駐涇州,二公聲名相侔,時稱“韓范”。邊人謠日:“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次年,入朝為樞密副使,慶歷五年(1045),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揚州。嘉祜元年(1056)拜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遷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封儀國公。仁宗無嗣,又久病不能御政,琦與包拯等連疏勸立,仁宗乃擇宗室之賢者趙曙為皇子。英宗既立,進封魏國公。英宗病故,琦又扶立神宗即位。以在中書久,堅請外任,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改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使。熙寧初,王安石用事,琦與之政見不合,請辭四路安撫使,只領(lǐng)一路,還判相州,熙寧八年(1075)卒,神宗輟朝三日,為治冢,篆其碑日:“兩朝顧命,定策元勛。”贈尚書令,謚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其子忠彥使遼,遼主問知其貌類父,即令工圖之,此忠獻亦見重于外邦也。 揚州為東南重鎮(zhèn),既稱富庶,捐稅尤多。當(dāng)年楊行密以軍儲乏,于民常稅外借取其半,而不載稅籍,此例至宋未改。琦知揚州,謂圣朝不當(dāng)有無名之?dāng)浚垶轭萌ァr朝廷詔罷義倉,所有米谷入官支遣,琦以為此舉失信于民,乃上疏議復(fù)義倉,每遇水旱災(zāi)害,悉以賑濟貧民。諸多舉措,深孚民望。一日,廳后園中有芍藥一枝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紅,中間黃蕊。問之,名金纏腰,又謂之金帶圍。初無種,有時而出,則城內(nèi)當(dāng)有宰相。公異之,為一會,召屬官大理評事通判(王圭)、大理評事簽判王安石及過客留揚之大理寺丞陳升之與會。剪四花,主客各簪一花,極一時之盛。后三十年間,四人皆為相。說者謂金帶圍為人瑞之兆,亦揚州地靈之征也。琦在郡,惠愛及人,亦見于詩。其《廣陵大雪》詩寫冬日風(fēng)雪交加,折樹毀屋,“罾魚江叟冰透蓑,賣炭野翁泥沒輻”,“牛衣破解突無煙,餓犬聲微饑子哭”,“太守憂民仰天祝,愿噓氛霾看晴旭”。與民同憂之狀,躍然紙上。既去郡,揚人思慕不已,往往畫像奉之。公卒后,郡人又于雍熙院中建韓忠獻公祠,以孫賁所藏之圖像置祠祀之。 琦能文,尤善詩。有《安陽集》50卷。 ……
揚州歷代名賢錄 作者簡介
李坦,1941年生,江蘇濱海人。原揚州師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任中敏教授古代文學(xué)博士生指導(dǎo)小組副組長;兼任揚州市原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與人合作整理出版了《杜詩言志》和《炎黃氏族文化考》,后者于1990年獲國家古籍圖書出版三等獎:主編四卷本《揚州歷代詩詞》;參編(副主編)沈鵬、曉光為主編的《中國當(dāng)代書法名家手書揚州歷代詩詞》;論文《萬里和親**人――簡論劉細君的歷史功績》入編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領(lǐng)導(dǎo)干部論壇》2010卷,并收入香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大陸知名專家學(xué)者成就展·論著篇》”。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xué)評論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