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黃山-太平湖及其周邊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25607
- 條形碼:9787030425607 ; 978-7-03-0425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山-太平湖及其周邊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教程 本書特色
地質認識實習是地質學及其相關專業低年級本科生*為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好機會。黃山-太平湖及周邊地區地層剖面經典、生物化石眾多、地質現象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實習區。本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尤其是野外工作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和未來的野外地質工業奠定基礎,全書大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地學基礎理論(三大類巖石、構造、地貌等)、野外工作方法、建議實習路線。
黃山-太平湖及其周邊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教程 內容簡介
地質認識實習是地質學及其相關專業低年級本科生*為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好機會。黃山-太平湖及周邊地區地層剖面經典、生物化石眾多、地質現象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實習區。本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尤其是野外工作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和未來的野外地質工業奠定基礎,全書大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地學基礎理論(三大類巖石、構造、地貌等)、野外工作方法、建議實習路線。
黃山-太平湖及其周邊地區地質認識實習教程 目錄
第1章 緒言
1.1 實習目的和任務
1.2 實習內容和要求
1.3 實習時間安排
1.4 實習觀察路線
1.5 組織領導
1.6 實習成績評定
1.7 實習地點
第2章 野外工作基本方法
2.1 野外工作一般性指導
2.2 出發前的準備
2.3 地形圖的應用
2.3.1 讀地形圖
2.3.2 地形圖的應用
2.4 gps的使用
2.4.1 gps分類及功能
2.4.2 garnain etrex接收機
2.4.3 gps的坐標系統及坐標系轉換
2.5 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2.5.1 地質羅盤儀的基本構造
2.5.2 地質羅盤儀的使用方法
2.6 距離和厚度測量
2.7 類型和顏色對照卡片
2.8 拍攝照片
2.9 野外觀察記錄
2.9.1 野外記錄要求
2.9.2 野外地質記錄內容
2.10實習報告編寫
第3章 地層、巖石和構造的基本知識
3.1 地層
3.2 巖石野外工作方法
3.2.1 沉積巖野外工作方法
3.2.2 巖漿巖野外工作方法
3.2.3 變質巖野外工作方法
3.3 地質構造
3.3.1 基本概念
3.3.2 褶皺
3.3.3 斷層
3.3.4 節理的觀察與研究
3.4 地貌調查工作方法
3.4.1 基本概念
3.4.2 地貌調查的工作程序
第4章 實習區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
4.1 自然地理概況
4.2 交通
4.3 經濟
4.4 人文
4.5 旅游
4.5.1 名山
4.5.2 名水
4.5.3 名洞
4.5.4 名城
4.5.5 徽州古民居
第5章 區域地質特征
5.1 地層
5.1.1 新元古代地層
5.1.2 古生代地層
5.1.3 中生代地層
5.1.4 新生代地層
5.2 巖漿巖
5.2.1 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巖
5.2.2 晚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巖
5.2.3 火山巖
5.3 變質作用和變質巖
5.3.1 區域變質作用
5.3.2 接觸變質作用
5.3.3 動力變質作用
5.4 構造
5.4.1 斷裂構造
5.4.2 褶皺構造
5.5 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
5.5.1 工程地質環境
5.5.2 水體污染
5.5.3 地質災害
第6章 觀察路線和內容
6.1 休寧藍田南華系-寒武系地層及冰川沉積觀察路線
6.2 油竹坑一羊棧嶺新元古代地層及海底扇沉積觀察路線
6.3 寧國縣胡樂鎮奧陶系地層和古生物觀察路線
6.4 黟縣宏村-西遞古民居及震旦紀-寒武紀地層、石煤沉積觀察路線
6.5 涇縣昌橋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層序及構造觀察路線
6.6 齊云山白堊紀紅層以及丹霞地貌
6.7 黃山復式巖體巖漿作用及花崗巖地貌觀察路線
6.7.1 黃山復式花崗巖體
6.7.2 地貌特征
6.8 歙縣伏川蛇綠巖套剖面及板塊俯沖帶
6.9 廣德太極洞及喀斯特地貌觀察路線
6.10工程地質和災害地質路線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