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73779
- 條形碼:9787540773779 ; 978-7-5407-737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 本書特色
吳思敬編著的《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是為紀念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制度建立十年而編選的,與《首師大駐校詩人作品選》一起,從創作與研究兩個層面對首師大駐校詩人制度做一回顧與總結。本書的編選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對駐校詩人駐校生活的回顧以及對于駐校詩人制度的研究;一部分是對駐校詩人在駐校時期以及離校以后詩歌創作成就的研究。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 內容簡介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是為“駐校詩人十周年慶典”活動而結集出版的。內容包括江非、路也、李小洛、李輕松、邰筐、阿毛、王夫剛、徐俊國、宋曉杰、楊方十位駐校詩人每位詩人的照片、簡介、詩歌新作和一篇駐校體驗文章。每位詩人駐校歷時一年,不是一種表面的形式和說法,它為青年詩人提供了有效的磨煉與再學習的機會。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 目錄
以白云為師
——在2006年度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入校儀式暨朗誦會上的致辭
在首師大每一個明亮而飽滿的日子里
從鄉村挽歌到大話英雄
——江非早期詩歌論
劈柴的那個人還在劈柴
——江非訪談錄
想象的情感結構
——從路也的長詩《心臟內科》出發的一次微觀研究“江心洲”:我的子虛之地烏有之鄉
——路也訪談錄
準在言說?
——對李小洛詩歌的一種閱讀
偏愛詩歌的時日
——李小洛訪談錄
李輕松:“每一首詩都是一條命”
“愛上打鐵這門手藝”
——李輕松訪談錄
改革時代的卑微抒情
——從邰筐的詩歌說起
風吹過城市,也吹來震驚
——邰筐訪談錄
“旋轉的鏡面”與“途中的美學”
——阿毛詩歌論
她仍穿著海藍色的綢裙
——關于“變奏”與“堅持”對話阿毛
流淌,見證大海之低
——我讀王夫剛
向上的枝條,向下的落葉
——王夫剛訪談錄
“精神根據地”的構建
——徐俊國的詩歌體系之探
大地上*小的紀念碑
——對話徐俊國
在原始之野相逢人生
——評宋曉杰詩集《忽然之間》
“只有我,是越來越舊的”
——宋曉杰訪談錄
生命之河哪里是岸是故鄉?
——讀楊方的詩
“走在分又的樹枝上,走在分支的河流上”
——楊方訪談錄
詩人與校園-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研究論集 節選
“駐校詩人”在中國:回顧與展望
王士強
在國外,駐校詩人制度是一些著名大學中較為常見的詩歌與大學教育溝通互補的方式,詩人駐校后有的成為教授、帶研究生,有的則沒有教學任務,主要進行自己的創作。在中國“駐校詩人”屬于進入21世紀才出現的新生事物,首都師范大學在2004年開此先河,青年詩人江非成為該校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的**位駐校詩人。而今,該項目已經連續進行了十年,駐校詩人的數量也達到了十位。十年之間,駐校詩人制度在中國已逐漸為人所知,生根發芽,發展壯大,且有蓬勃發展之勢。到目前,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都已開展了駐校詩人項目,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本文擬對我國的駐校詩人制度與實踐進行一定的回顧、反思,并結合當前的發展狀況對其未來發展做一展望。
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十周年回顧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是國內首個推出駐校詩人制度的學術機構。該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古代詩歌與現當代詩歌研究方面均具有較高水準和較大影響,堪稱中國詩歌研究的熏鎮。在“駐校詩人”方面他們也成為“**個吃螃蟹者”,開風氣之先。首師大駐校詩人項目*初是由該校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與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合作的,人選從《詩刊》社評選的上一年度“華文青年詩人獎”獲獎詩人中遴選而出。故而,首師大的駐校詩人均為“華文青年詩人獎”的獲得者,與陔獎有著密切的關聯。據“中國作家網”介紹:“‘華文青年詩人獎’是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著力打造的一個青年詩人年度詩歌獎項。旨在表彰獎勵漢語詩壇上‘具有獨特藝術氣質和獨特詩歌創作力’的青年詩人。”“《詩刊》社與漓江出版社和首都師范大學強強聯合,采取評選一個獎、舉辦一個獲獎詩人座談會、出版一本獲獎詩人詩選、推薦一名獲獎詩人到首師大駐校的‘四個一’方式,使詩歌評獎立體化。”①首師大駐校詩人制度也經歷了一個逐步探索、完善的過程,大概也是過了幾年才逐步定型,進入常態化階段。其所形成的大致運作模式如下:駐校時間為期一年,與大學的學年同步,從**年秋到第二年夏;駐校期間學校提供住宿條件,給予一定生活補助;詩人人校時舉行人駐儀式和詩歌朗誦會,出校時舉辦針對駐校詩人詩歌創作的研討會;駐校期間有數次與本科生、研究生的講座、交流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料等資源,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駐校期間無硬性的創作、發表任務。
首師大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遴選的駐校詩人一個重要的特點是“青年”.其人選者均為45歲以下的青年詩人。這與它和“華文青年詩人獎”的綁定有關,當然也與其扶持青年詩人成長、為青年詩人服務的定位有關。正如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詩歌評論家吳思敬曾談到的:“2004年我們中心和《詩刊》社合作,在首都師范大學設立駐校詩人,旨在給年輕詩人提供較好的寫作條件、更充分的信息和交流的機會,實際上是為青年詩人服務。”②這種關注青年詩人的特點也體現在它與“青春詩會”的關聯上。由《詩刊》社主辦的“青春詩會”被稱為詩歌界的“黃埔軍校”,許多的著名詩人均是從青春詩會而為人所知、逐步成長起來的。經過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首師大的駐校詩人全都參加過青春詩會,這里面自然不無值得分析之處。
……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