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67436
- 條形碼:9787509767436 ; 978-7-5097-674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本書特色
本書始終力求融入兩個方面的功能:標識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方向,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導航;刻畫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進程,揭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成果。可以說,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提供“路線圖”和“考評卷”,全面而系統的推進中國公共財政建設進程,是作者從事此項研究的夢想與追求。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內容簡介
本書始終力求融入兩個方面的功能:標識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方向,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導航;刻畫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進程,揭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成果。可以說,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提供“路線圖”和“考評卷”,全面而系統的推進中國公共財政建設進程,是作者從事此項研究的夢想與追求。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目錄
1.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框架說明
1.1 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1.1.1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1.1.2 指標體系設計的技術原則
1.2 指標體系的基本設計思路
1.2.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理論基礎
1.2.2 設計指標體系的三種基本思路
1.2.3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職能與特征
1.3 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
1.3.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標
1.3.2 因素的分項
1.4 指標體系的解釋
1.4.1 政府干預度
1.4.2 非營利化
1.4.3 收支集中度
1.4.4 財政法治化
1.4.5 財政民主化
1.4.6 分權規范度
1.4.7 財政均等化
1.4.8 可持續性
1.4.9 績效改善度
1.4.10 財政國際化
2.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
2.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框架
2.1.1 指數的結構
2.1.2 幾個關鍵問題
2.2 財政公共化考評指標的篩選
2.3 財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
2.3.2 判斷矩陣
2.3.3 決策參與者貢獻程度分析
2.3.4 財政公共化因素綜合權向量的確定
2.4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方法
2.4.1 指標映射
2.4.2 權重合成
2.4.3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
3.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
3.1 指標權重及其意義
3.2 考評過程
3.2.1 調查對象確定
3.2.2 調查問卷設計
3.2.3 調查質量控制
3.2.4 抽樣精度
4.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
4.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
4.1.1 公共財政建設綜合評價指數
4.1.2 公共財政建設分項評價指數
4.1.3 公共財政建設因素評價指數
4.2 基礎環境評價指數
4.2.1 吱府干預度指數
4.2.2 非營利化指數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數
4.3 制度框架評價指數
4.3.1 財政法治化指數
4.3.2 財政民主化指數
4.3.3 分權規范度指數
4.4 運行績效評價指標
4.4.1 財政均等化指數
4.4.2 可持續性指數
4.4.3 績效改善度指數
4.5 財政國際化評價指數
5.數據匯總與分析(2014年)
5.1 分項指數得分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
5.2 因素指標排名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
5.3 基礎環境指標評價
5.3.1 政府干預度
5.3.2 非營利化
5.3.3 收支集中度
5.4 制度框架指標評價
5.4.1 財政法治化
5.4.2 財政民主化
5.4.3 分權規范度
5.5 運行績效指標評價
5.5.1 財政均等化
5.5.2 可持續性
5.5.3 績效改善度
附錄一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得分一覽表(2014年)
附錄二 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
附錄三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據報告(2013年)
主要參考文獻
1.1 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1.1.1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1.1.2 指標體系設計的技術原則
1.2 指標體系的基本設計思路
1.2.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理論基礎
1.2.2 設計指標體系的三種基本思路
1.2.3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職能與特征
1.3 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
1.3.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標
1.3.2 因素的分項
1.4 指標體系的解釋
1.4.1 政府干預度
1.4.2 非營利化
1.4.3 收支集中度
1.4.4 財政法治化
1.4.5 財政民主化
1.4.6 分權規范度
1.4.7 財政均等化
1.4.8 可持續性
1.4.9 績效改善度
1.4.10 財政國際化
2.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
2.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框架
2.1.1 指數的結構
2.1.2 幾個關鍵問題
2.2 財政公共化考評指標的篩選
2.3 財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
2.3.2 判斷矩陣
2.3.3 決策參與者貢獻程度分析
2.3.4 財政公共化因素綜合權向量的確定
2.4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方法
2.4.1 指標映射
2.4.2 權重合成
2.4.3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
3.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
3.1 指標權重及其意義
3.2 考評過程
3.2.1 調查對象確定
3.2.2 調查問卷設計
3.2.3 調查質量控制
3.2.4 抽樣精度
4.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
4.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
4.1.1 公共財政建設綜合評價指數
4.1.2 公共財政建設分項評價指數
4.1.3 公共財政建設因素評價指數
4.2 基礎環境評價指數
4.2.1 吱府干預度指數
4.2.2 非營利化指數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數
4.3 制度框架評價指數
4.3.1 財政法治化指數
4.3.2 財政民主化指數
4.3.3 分權規范度指數
4.4 運行績效評價指標
4.4.1 財政均等化指數
4.4.2 可持續性指數
4.4.3 績效改善度指數
4.5 財政國際化評價指數
5.數據匯總與分析(2014年)
5.1 分項指數得分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
5.2 因素指標排名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
5.3 基礎環境指標評價
5.3.1 政府干預度
5.3.2 非營利化
5.3.3 收支集中度
5.4 制度框架指標評價
5.4.1 財政法治化
5.4.2 財政民主化
5.4.3 分權規范度
5.5 運行績效指標評價
5.5.1 財政均等化
5.5.2 可持續性
5.5.3 績效改善度
附錄一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得分一覽表(2014年)
附錄二 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
附錄三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據報告(2013年)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作者簡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斌,男,1975年生。經濟學博士,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