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綠色混凝土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009185
- 條形碼:9787516009185 ; 978-7-5160-091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混凝土技術 本書特色
《綠色混凝土技術》一書所述綠色混凝土是指生產時資源和能源消耗低,使用時環境相容性好、高性能和長壽命,解體后可再生利用的一系列混凝土的統稱。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海洋環境混凝土、高性能自密實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透水生態混凝土以及環境修復型海工生態混凝土等。
綠色混凝土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所述綠色混凝土是指生產時資源和能源消耗低, 使用時環境相容性好、高性能和長壽命, 解體后可再利用的一系列混凝土的統稱。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 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海洋環境混凝土、高性能自密實混凝土等。
綠色混凝土技術 目錄
1.1 綠色建材的定義及其評價方法
1.1.1 定義與特征
1.1.2 綠色建材的評價方法
1.2 綠色混凝土的定義及其分類
1.2.1 綠色混凝土的定義
1.2.2 混凝土綠色度的評價指標
1.2.3 綠色混凝土分類
1.2.4 綠色混凝土研究發展動向
1.3 本書的主要內容
1.3.1 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
1.3.2 海洋環境混凝土
1.3.3 自密實混凝土
1.3.4 再生混凝土
1.3.5 透水生態混凝土
第2章 用于綠色混凝土生產的固體廢棄物
2.1 粉煤灰
2.1.1 粉煤灰的來源與組成
2.1.2 粉煤灰的化學活性
2.1.3 粉煤灰水泥基材料性能機理的研究現狀
2.1.4 水泥和混凝土用粉煤灰的分類與技術指標
2.2 高爐礦渣
2.2.1 礦渣的來源與成分
2.2.2 礦渣粉組成、結構與活性
2.2.3 礦渣粉作為水泥混凝土摻合料的利用
2.2.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的技術指標
2.3 超細礦渣粉
2.3.1 超細礦渣粉的磨細與其改性
2.3.2 超細礦渣粉的制備
2.3.3 超細礦渣粉的水化反應
2.4 再生骨料制備技術
2.4.1 建筑垃圾
2.4.2 再生骨料制備技術
2.5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2.5.1 顆粒整形強化對再生骨料性能的影響
2.5.2 再生粗骨料分類與規格
2.6 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
2.6.1 顆粒整形強化對再生細骨料性能的影響
2.6.2 再生細骨料分類與規格
第3章 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混凝土
3.1 混凝土中膠凝材料使用情況
3.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則
3.1.2 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的主要作用
3.1.3 礦物摻合料應用存在的問題
3.2 粉煤灰混凝土
3.2.1 原材料和研究方案
3.2.2 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增長規律的影響
3.2.3 粉煤灰混凝土參考配合比
3.2.4 粉煤灰對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響
3.2.5 粉煤灰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3.3 礦粉混凝土
3.3.1 試驗原料與研究方案
3.3.2 礦粉對混凝土強度增長規律的影響
3.3.3 礦粉混凝土參考配合比
3.3.4 礦粉對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響
3.3.5 礦粉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響
3.4 粉煤灰-礦粉復摻混凝土
3.4.1 粉煤灰-礦粉復摻混凝土研究方案
3.4.2 粉煤灰-礦粉復摻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3.4.3 粉煤灰-礦粉混凝土參考配合比
3.4.4 粉煤灰-礦粉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3.5 超細礦粉混凝土
3.5.1 超細礦粉混凝土研究方案
3.5.2 超細礦粉混凝土的強度
3.5.3 礦物摻合料種類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響
3.5.4 超細礦粉混凝土早期開裂性能
3.5.5 混凝土開裂面積與強度的關系
第4章 海洋環境混凝土
4.1 海洋環境對鋼筋混凝土的損傷作用
4.1.1 氯鹽對鋼筋混凝土造成的危害
4.1.2 硫酸鹽對混凝土的侵蝕破壞機理
4.1.3 防止氯鹽及硫酸鹽侵蝕的措施
4.2 海洋環境作用等級的劃分和海工混凝土制備原則
4.2.1 海洋腐蝕環境劃分
4.2.2 海工混凝土設計、施工與檢驗
4.3 抗硫酸鹽混凝土制備技術
4.3.1 抗硫酸鹽侵蝕混凝土的技術路線
4.3.2 防腐劑研發
4.3.3 防腐劑配方優化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4.4 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海工混凝土制備技術
4.4.1 海工混凝土配制技術
4.4.2 海工混凝土的性能
4.5 海工混凝土的應用
4.5.1 海水冷卻塔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4.5.2 工程條件分析
4.5.3 海水冷卻塔的環境類別和作用等級分析
4.5.4 海水冷卻塔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參數的確定
第5章 自密實混凝土
5.1 自密實混凝土簡介
5.1.1 工作性
5.1.2 結構與性能
5.1.3 配合比設計基本原則
5.2 國內外自密實混凝土研究及應用現狀
5.2.1 國外研究及應用現狀
5.2.2 國內研究及應用現狀
5.3 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評價方法
5.3.1 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流動性評價方法
5.3.2 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抗離析性評價方法
5.3.3 自密實混凝土拌合物填充性評價方法
5.3.4 自密實混凝土間隙通過性
5.4 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5.4.1 試驗方案
5.4.2 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
5.4.3 自密實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5.4.4 自密實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試驗研究
5.4.5 自密實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試驗研究
5.4.6 自密實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5.4.7 自密實混凝土水化熱
5.5 含氣量對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5.5.1 有害氣泡對自密實混凝土強度離散性的影響
5.5.2 含氣量對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影響
5.5.3 含氣量對抗壓強度的影響
5.5.4 含氣量對自密實混凝土耐久性性能的影響
第6章 再生混凝土
6.1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
6.1.1 試驗原料及方案
6.1.2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6.1.3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6.1.4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強度
6.1.5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6.1.6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6.1.7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抗凍性能
6.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6.2.1 試驗原料與方案
6.2.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6.2.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6.2.4 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強度
6.2.5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6.2.6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6.2.7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凍性能
6.2.8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6.3 高性能再生細骨料混凝土
6.3.1 試驗原料與試驗方案
6.3.2 高性能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用水量
6.3.3 高性能再生細骨料混凝土強度
6.3.4 高性能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6.3.5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6.3.6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抗凍性能
6.4 高性能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6.4.1 試驗原料與試驗方案
6.4.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用水量
6.4.3 高性能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強度
6.4.4 高性能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6.4.5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6.4.6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凍性能
第7章 透水混凝土
7.1 透水混凝土簡介
7.1.1 透水混凝土特點
7.1.2 透水混凝土的分類與用途
7.1.3 透水混凝土國內外的研究情況
7.2 透水混凝土制備方法
7.2.1 原料選擇
7.2.2 透水混凝土性能要求
7.2.3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7.2.4 透水混凝土結構設計
7.2.5 透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7.2.6 透水混凝土驗收要求
7.3 透水混凝土性能評價方法
7.3.1 透水系數的測定方法
7.3.2 孔隙率測定方法
7.3.3 透水混凝土抗凍性測試方法
7.3.4 透水混凝土耐磨性測試方法
7.4 透水混凝土的應用
7.4.1 用于雨水滲透的透水型混凝土材料
7.4.2 用于場地透水性鋪設的透水混凝土制品
第8章 環境修復型海工生態混凝土
8.1 試驗原料
8.1.1 水泥
8.1.2 粗骨料
8.1.3 細骨料
8.1.4 礦物摻合料
8.1.5 外加劑
8.2 試驗方法
8.2.1 試樣的制備與養護
8.2.2 孔隙率的測定方法
8.2.3 力學性能測試方法
8.2.4 快速凍融試驗方法
8.2.5 抗硫酸鹽腐蝕性能的試驗研究方法
8.3 粗骨料緊密堆積填充理論的制備技術
8.3.1 粗骨料緊密堆積填充理論
8.3.2 配合比設計主要參數確定
8.3.3 粗骨料緊密堆積填充理論的驗證研究
8.4 粗骨料包裹厚度的填充理論制備技術
8.4.1 粗骨料包裹厚度的填充理論
8.4.2 控制技術研究
8.4.3 試驗驗證研究
8.5 海工生態混凝土孔隙率和強度
8.5.1 海工生態混凝土參考配合比
8.5.2 海工生態混凝土試驗結果分析
8.6 海工生態混凝土的抗凍性能
8.6.1 快凍試驗結果及分析
8.6.2 慢凍試驗結果及分析
8.7 海工生態混凝土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
8.7.1 海工生態混凝土抗硫酸鹽腐蝕性能
8.7.2 膠凝材料用量對海工生態混凝土抗硫酸鹽腐蝕性能的影響
8.7.3 孔隙率對抗硫酸鹽腐蝕性能的影響
8.7.4 礦物摻合料種類對抗硫酸鹽腐蝕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綠色混凝土技術 作者簡介
李秋義,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7月生人。山東省高校首席專家(依托混凝土實驗室),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創新團隊(海洋環境混凝土材料)帶頭人。現擔任山東省高校混凝土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省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青島市建筑材料行業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和教育部海洋環境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建筑材料的研制開發,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綠色混凝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新型墻體材料等。為建設部新型建材制品應用技術專家、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再生混凝土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墻體保溫材料及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研制開發”、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子課題“鋼結構用木塑自保溫外墻體系的研究”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子課題“磨細高硫石油焦脫硫灰渣建材利用技術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再生骨料品質控制及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理論研究”等多項課題,同時還承擔了“海水冷卻塔混凝土材料與耐久性研究”、“綠色混凝土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等重大工程項目研究等橫向課題30余項。 出版了《再生混凝土骨料》、《再生混凝土性能與應用技術》、《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和《綠色混凝土》等4部專著,主編了《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和《混凝土學》。主編了《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GB/T25176-2010)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等2部國家標準,參編了《混凝土再生骨料應用技術規程》(JGJ/T240-2011)等多部標準;獲得國家質量三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被評為國家‘十五’建設科技進步先進個人;獲得授權專利8項,發表論文100余篇,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80余名。 高嵩,1975年7月出生,遼寧省朝陽市人,博士,青島理工大學建材教研室教師、山東省混凝土耐久性工程中心成員。主要從事新型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性能研究以及利用分形維數模型和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定性和定量研究混凝土耐久性。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20余篇,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5項。 薛山,男,1968年6月生人,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鑄造專業,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國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青建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兼技術中心主任、青建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青島青建新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主要從事綠色混凝土材料的生產與應用,已獲得山東省建筑業技術創新一等獎1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城陽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項,申報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10余篇。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