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181336
- 條形碼:9787504181336 ; 978-7-5041-813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 本書特色
書稿緊緊圍繞小學數學中“圓柱與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這幾節課,從上位數學知識(解決一桶水的問題)、課標(從*高的綱領性文件中明確這節課的定位)、教材比較(教學的藍本,需要認真研讀)、學情(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設計(教學前的準備)等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深度、系統研究,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實現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中重、難點課的有效教學,并啟發其進一步思考教學,為其開展教學研究提供了可參照的藍本和思路。書稿適合教師閱讀和培訓。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 內容簡介
你見過對一節課這樣研究的嗎—— 梳理大中小學的相關知識 查閱百年來國內外課標(大綱) 比較國內外多個版本教材 綜述主要雜志的研究成果 給出多個不同的教學設計 形成系列的校本教研方案 呈現作者讀者的互動對話 匯成十幾萬字的學術專著 本書將讓你見到上面所有“樣子”,減輕你備課上課研究課的工作負擔!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 目錄
1上位數學知識研究
1.1上位數學知識解讀
1.1.1圓柱與圓錐的定義
圓柱與圓錐是如何定義的?
可以怎樣解讀定義?
屬于哪種定義方式?
如何以更高維度探索定義?
1.1.2圓柱與圓錐的性質
圓柱的性質有哪些?
圓錐的性質有哪些?
圓柱、圓錐與點、線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1.1.3圓柱與圓錐的面積與體積
圓柱與圓錐的面積如何計算?
圓柱與圓錐的體積如何計算?
長方體、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聯?
1.2上位數學知識對教學的啟發
1.2.1操作中理解本質屬性
1.2.2比較中了解圓柱的平移與滾動
1.2.3圓柱與圓錐認識的誤區
2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研究
2.1回顧歷史要求
2.1.1圓柱和圓錐教學的開始年限
2.1.2 1978—2000年教學大綱中有哪些具體的教學要求?
1978—2000年教學大綱中對圓柱與圓錐的教學要求分別是怎樣的?
在發展過程中,教學要求有怎樣的變化?
2.2了解課程標準導向
2.2.1 2001年起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是怎樣的?
2.2.2與2011年課改前的課程標準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過程性目標上有怎樣的變化?
在問題解決上有怎樣的要求?
2.3球的認識教學要求
2.4學習歷年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后的啟示
2.4.1學習要求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
2.4.2學習目標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
制定教學目標時需注意哪些方面?
培養空間觀念的落腳點在哪里?
3圓柱與圓錐認識的教學研究
3.1教材比較研究
3.1.1我國2001年后教材的編寫特點
教材編寫是如何安排課時的?
教材是如何命名教學內容的?
各部分編排有何異同?
3.1.2各版本教材比較給我們的啟示
為什么要重視實物與抽象圖形之間的聯系?
如何用運動的觀點認識圖形特征?
3.2學情研究
3.2.1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有哪些?
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3.3教學設計研究
3.3.1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可以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如何安排各個教學環節?
3.3.2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在apos理論指導下,進行圓柱的認識教學?
如何從小組合作的角度設計教學?
4圓柱表面積的教學研究
4.1教材比較研究
4.1.1 2001年前的教材比較
20世紀70年代四套教材是怎樣編排的?
20世紀90年代三套教材是怎樣編排的?
2001年前教材的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1.2 2011年后的四套教材比較
選取了哪些教材進行比較?
各套教材編排有何異同?
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2學情研究
4.2.1調查研究,分析學情
學習起點是怎樣的?
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如何?
4.2.2學情調查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利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推導公式?
如何利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
4.3教學設計研究
4.3.1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可以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如何安排各個教學環節?
4.3.2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從“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自學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基于差異,能力分層”角度進行設計?
4.3.3還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5圓柱體積的教學研究
5.1教材比較研究
5.1.1教材編寫情況分析
引入情境有什么不同?
探究部分編寫有什么不同?
練習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類型?
5.1.2各版本教材比較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突出知識的系統性與聯系性?
如何突出活動經驗的積累?
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5.2學情研究
5.2.1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是怎樣的?
測試結果如何?
5.2.2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分析
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好?
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什么?
存在的*大困難是什么?
5.2.3學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把握好學生原有的認知起點?
如何把握探究公式與公式結果之間的關系?
公式應用該如何展開?
5.3教學設計研究
5.3.1教學目標綜述
教學目標一致嗎?
5.3.2教學過程綜述
如何教學引入環節?
如何展開探究環節?
5.3.3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從自學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現代信息技術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學生自主探究的角度進行設計?
6圓錐體積的教學研究
6.1教材比較研究
6.1.1 2001年前教材比較研究
20世紀70年代四套教材如何編排?
20世紀90年代兩套教材如何編排?
2001年前教材的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6.1.2實驗稿課程標準下四套教材的比較研究
四套教材的整體編排有何異同?
四套教材的各部分編排有何異同?
新課改后的教材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6.2學情研究
6.2.1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是怎樣的?
測試結果如何?
6.2.2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分析
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好?
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什么?
存在的*大困難是什么?
6.2.3學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是計算公式重要還是推導過程重要?
得出公式后該如何進行應用?
6.3教學設計研究
6.3.1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是如何安排各個環節的?
6.3.2同課異構研究 /
如何從合情推理的角度設計教學?
如何從變換幾何的角度設計教學?
如何從合作交流的角度設計教學?
6.3.3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
是容積還是體積?
復雜問題怎樣深入淺出?
參考文獻
附錄
1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與圓錐認識的教材圖片
2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表面積的教材圖片
3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體積的教材圖片
4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錐體積的教材圖片
5圓柱與圓錐認識的前測試卷
6圓柱表面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7圓柱體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8圓錐體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后記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 朱樂平,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研究員。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研制組核心成員,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副主編,浙江省(也是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杭州市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小學數學工作室首席導師,杭州師范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 ? 本書作者—— 吳玉蘭,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天長小學數學教師。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學科帶頭人,上城區特級教師。曾參與省級課題和獨立承擔市、區級課題的研究。近5年來,主動承擔各級各類公開課40余節,近30篇論文及13篇教學設計發表或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 張麟,大學本科,小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天長小學數學教師。浙江省及杭州市“教改之星”金獎獲得者,杭州市教壇新秀。曾獲浙江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華東地區六省一市課堂教學大賽數學學科一等獎。10余篇論文及案例在省、市、區評比中獲獎或在刊物上發表。 沈美蓮,研究生,小學高級教師,杭州天長小學數學教師。杭州市最受歡迎老師,上城區教壇新秀。2011年獲第九屆小學“希望杯”數學邀請賽浙江省數學競賽優秀教練員。多篇論文及案例在省、市、區評比中獲獎或在刊物上發表。 章劍,大學本科,小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勝利小學數學教師,杭州市教改之星,上城區首屆“新秀獎”獲得者,上城區教壇新秀。多篇論文及案例在省、市、區評比中獲獎或在刊物上發表。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