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重做上海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988026
- 條形碼:9787505988026 ; 978-7-5059-880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做上海人 本書特色
“我是那么喜愛故鄉上海。 而命運卻屢屢將我與上海生生剝離。 我七歲那年**次離開上海,是全家跟隨父親去西安支援大西北建設。一家老小六口人竟然毫不猶豫地將上海戶口注銷,更令人費解的是,連同自己住過十數載的石庫門也拱手交給了政府。兩年后,又奔赴福建前線。1962 年,海峽兩岸戰火欲起,我先回到上海。 那時上海的戶籍已經嚴格。為了報進戶口,整個暑假年已古稀的祖母帶著我一大早就站在派出所門口,等負責的民警上班。 我記得民警對著門柱抽著煙:“上海本來人就多,大家都要來上海,上海怎么擠得下?”
重做上海人 內容簡介
《重做上海人》為紀實體文學。書中的文章大多是親歷親為、耳聞目染,是對數十載歲月的點滴回顧。通過對“老上海”氣質的懷念、對親朋好友的關愛、對知青生活的追憶,流露出作者對人情人性的拷問、對文明進步的執著、對青春流逝的思索,從而將兒時對故土上海的眷戀及三十年后重回上海的感受,很好地融合成一幅海派文化的濃郁畫卷;并讓各地的風土人情與上海文化交相輝映。作者的真情實感和細致、平實的文風,讓書中的故事更加動人。 老作家白樺先生的手跡,作了《重做上海人》的序;作者同學溫玉杰、王宛平、霍用靈寫了各自的感受,作了《重做上海人》的跋;并請高文龍題了書名。
重做上海人 目錄
告訴祖母,我有上海戶口了
杭哥
童年往事
福建情結
別夢依稀撫順橋
阿彩孃孃
靜安寺印象
感激老師
母親的餛飩
我的過房娘
沒能兌現的道歉
文林老師請吃飯
“校園暴力”的警示
一衣帶水話距離
隨想兩篇
千山萬水回上海
中篇:遠離上海
十五加一
青春一去不回來
琿春有個好小妹
闖珠海
虎魂
走向日本海——獻給第二個故鄉琿春
閱讀溫兄
大學寢室記
同學是緣
小杜學弟
小妮在上海
深圳會貴品
“牛人”小曾
剪腳指掐
班慶是座“快活林”
雙城記
趣說理發
鉆石王老五的尷尬
生命的延續
冬季又見老柴
廣東飲茶與上海小吃
下篇:重返上海
退休之歌
晚年的風景
老頭兒做媒
以化石的方式留傳后世
夢里夢外
尋找回來的精神
同輩人的離別
老壽童
黃梅時節練走路
老鼠過街人人怕打
陳鋼和父親陳歌辛
太太裹粽子
共同的名字
挽著女兒走進婚姻殿堂
夢系金達萊
重做上海人
邁克爾·杰克遜回來了
說不盡的《假如》
朝圣路上
在天堂等她
遠山的呼喚
敬畏生靈
跋
細節看人
印象范兄
鐘情于“上海氣息”
重做上海人 節選
《重做上海人》: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中國的城市人,唯一的標準就是有沒有城市戶口。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那長達幾十年的歲月里,城里人與農村人在各自的地盤上界定得十分森嚴。農村人到城市里生活簡直是做夢,而城里人到農村去是出于懲罰。一旦丟失了城市戶口,不啻于一場人生災難。 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從曾祖父算起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家世。從家譜看,我們是范文正公廿九代孫。聽祖母告訴我,范姓在上海虹鎮老街也是享有名聲的。宅上人家都羨慕我們家里吃飯每次是要扯旗上燈的(雇傭的工人白天看到旗幟晚上看見燈籠就會聚攏來吃飯)。只不過東洋人占領上海后才遭了殃,房子燒了,土地沒了,財產搶了,人也散了。 對于上海,那是中國城市化*完善的地方,凝聚著中國各地精華與世界先進文明。那萬國建筑博覽的外灘,高貴而驕傲;那氣宇軒昂的西裝、那美人與我是那么喜愛故鄉上海。 而命運卻屢屢將我與上海生生剝離。 我七歲那年**次離開上海,是全家跟隨父親去西安支援大西北建設。一家老小六口人竟然毫不猶豫地將上海戶口注銷,更令人費解的是,連同自己住過十數載的石庫門也拱手交給了政府。兩年后,又奔赴福建前線。1962年,海峽兩岸戰火欲起,我先回到上海。 那時上海的戶籍已經嚴格。為了報進戶口,整個暑假年已古稀的祖母帶著我一大早就站在派出所門口,等負責的民警上班。我記得民警對著門柱抽著煙:“上海本來人就多,大家都要來上海,上海怎么擠得下?”祖母指著我說:“迭個小囡本來就是上海人,戶口是從上海遷出去的。”民警說:“戶口已經遷出了,不是誰要回來就可以回來的。”祖母說:“我們又不是勞改犯人,刑滿也得留在原地。我們是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國家建設的,怎么就不可以回來?另外,還不是因為福州前線吃緊?”民警說:“福建是前線,難道上海就是后方?你知道有多少槍炮要打大上海,有多少敵機要來炸大上海?上海人都得往外疏散呢!”說得祖母啞口無言。 我人小,見到祖母說不過民警,心里只有干著急!但是倔強的祖母還是天天一早就去等候上班的民警,弄得民警很煩。于是,今天要你從原居住地打證明,明天要你叫福建單位寫戰備疏散情況。我們都一一照做。后來另一家逃難回來的薛阿姨戶口報進了上海,給了我們一個參照,再與民警交涉則理直氣壯了。不久,我的戶口也報進了上海。 這一段經歷讓我牢牢記住,城市戶口是出去容易進來難的這條真理。本想這一回來,就像祖母所說的死活也要在上海了,誰知道事隔七年之后,領袖一揮手,又要我離開上海去邊疆。而這一去不單單是取消了上海戶口,取消了做城市人資格,而且是插隊落戶當一輩子農民。 我清晰地記得去控江派出所遷戶口的情景。只見民警將戶口薄翻到有我名字的這一頁,高高舉起手中的紅印章,帶著鄭重的神態兩眼望著我,在那一瞬間看我是不是還會反悔,隨后手中的紅印章就重重地壓在了我的名字上。這短短數秒鐘,就開除了我的上海籍貫,將故鄉的孩子推出了上海的大門。 這一推就是四十年!戶口的遷出,在家里引起過一場震動。祖母抑制著悲傷對我說:“好不容易從外地回到上海,又要到這么遠的天邊去當農民。上海人從來沒種過地,今后靠種地怎么能夠養活你自己?”戶口遷出后,街道就上門敲鑼打鼓貼喜報歡送我。祖母端坐著一聲不響,待人走后祖母便將門上的喜報揭下來撕掉了。我們十分敬佩祖母的膽量,當時革命行動再厲害也是奈何不得八十歲老祖母的。有了祖母作榜樣,我面對學校工宣隊送來批準我加入紅衛兵的袖章時,斷然拒絕道:“我都要下鄉種地了,哪有功夫再當紅衛兵?”祖母是大人家出身。我們從小受到她的教誨。印象*深的是,她屢屢用遠房親戚倪家孃孃處世不驚、堅毅剛強的例子教導我們。 解放前,倪家孃孃的先生開過幾家戲院,被告成盤剝戲子的罪魁禍首,被抓進監牢。原本說已經沒事了要放人的,不料有一日,倪家孃孃正在機器前搖織毛衣。派出所來人通知她,先生已被槍斃。她驚得眼前發黑,但仍然用顫抖的雙手將毛衣袖口縫合好。來人都吃驚于她的鎮靜,催促她交出五分錢子彈費。她在口袋里摸索了許久將鈔票掏出來并簽了字。待人走后,她關上門才失聲痛哭,直到悲傷得昏倒在沙發上……這就是有教養的上海女人在外人面前不失態的絕好典型。我們小孩子聽了,真正是把倪家孃孃比作江姐、趙一曼一般來敬重。 ……
重做上海人 作者簡介
范文發,上海人。吉林大學中文系七七級。曾任大學教師、企業管理等職務。著有《白山黑水》、《新花》、《光明行》等作品多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