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當代刑法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99252
- 條形碼:9787300199252 ; 978-7-300-1992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刑法問題 本書特色
當代刑法問題與社會發展暨時代變遷息息相關。本書力圖緊扣時代脈搏,體現前沿性與現實性,論述了刑法與憲法暨其他部門法的關系、當代刑事政策、社會危害性理論、犯罪構成模式和刑罰改革等刑法基礎理論問題,恐怖犯罪、高官腐敗犯罪等熱點、疑難犯罪問題,以及中國區際刑法、國際刑法、外國刑法的若干專題,希冀對繁榮刑法學研究和促進刑事法治有所裨益。
當代刑法問題 內容簡介
當代刑法問題與社會發展暨時代變遷息息相關。本書力圖緊扣時代脈搏,體現前沿性與現實性,論述了刑法與憲法暨其他部門法的關系、當代刑事政策、社會危害性理論、犯罪構成模式和刑罰改革等刑法基礎理論問題,恐怖犯罪、高官腐敗犯罪等熱點、疑難犯罪問題,以及中國區際刑法、國際刑法、外國刑法的若干專題,希冀對繁榮刑法學研究和促進刑事法治有所裨益。
當代刑法問題 目錄
論我國憲法指導下刑法理念的更新 3
刑法與相關部門法關系論要 14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問題及對策研究 32
論中國刑事司法政策的現狀及趨勢——以三起典型死刑案件為切入點 74
“十一五”期間刑法學科發展與“十二五”展望——中國刑法學科調查報告 92
論刑法在反恐怖斗爭中的功能與局限 114
關于外國人犯罪的刑事管轄權研究 128
當代中國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評析 148
當代中國冤錯案件防治問題研究——以近年來典型冤錯案件為視角 198
社會危害性之當代中國命運 243
“通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理論的歷史梳理及中外對比 260
文化模式與犯罪構成模式 275
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解釋的發展與完善 299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等價性探析 322
論聚眾斗毆與正當防衛的界限——以聚眾打斗案件的司法認定為主要視角 331
論“當場擊斃”的正當化要件 347
論刑罰輕緩化的世界背景與中國實踐 367
深入踐行實體正義的量刑改革 387
刑事裁判功利性現象研究——兼論刑法規范的司法適用 392
法官角色視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國法官十杰”先進事跡介紹為分析范本 427
試論對初犯、偶犯的從寬處罰——對《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19條的解讀 447
關于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實行特赦的研討 458
第二編 刑法各論問題
我國懲治恐怖活動犯罪制度細化的合理性分析 481
新疆“75”事件的法治啟示 502
關于“酒駕”肇事案件刑法對策的初步研究 507
綁架罪爭議問題研究 534
刑訊逼供罪若干問題研究——以趙作海“故意殺人”冤案為視角 556
略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野中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 574
略談懲治淫穢電子信息犯罪的司法解釋 585
侵犯網絡數據安全犯罪研究 590
我國當前懲治高官腐敗犯罪的法理思考 598
試析案發前退贓交贓情節與受賄罪的定罪量刑 616
第三編 外向型刑法問題
論中國區際刑事司法合作法律機制的構建——以《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為切入點 627
中國區際追贓問題研究 644
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懲處偷渡犯罪比較研究 665
香港懲治黑社會有組織犯罪的刑事司法合作研究 708
論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間刑事訴訟轉移制度的構建 745
澳門刑事司法協助制度及其完善 762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問題新探討 797
改革開放30年的我國國際刑法學研究 811
90年來歷屆國際刑法大會決議的基本精神 838
國家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與司法認定——以塞爾維亞共和國被訴種族滅絕罪的案件為樣本 856
《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與中國相關法律機制完善 870
試論海盜罪的國際刑法規制 882
中國反腐敗刑事法治領域中的國際合作 896
運用移民遣返措施境外追逃腐敗人員之路徑與難點分析 922
論德國量刑基礎中的行為人罪責——對其不確定性的規范性檢驗 939
論德國傳統量刑理論中刑罰預防目的的邊緣化——實證性檢驗與事實性說明 954
中美賄賂犯罪刑事法律之比較 974
附錄:趙秉志教授個人學術成果一覽(2009—2013) 994
當代刑法問題 作者簡介
趙秉志,男,1956年生,河南南陽人。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中國首屆刑法學博士(1988年3月),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90—1991)。創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并任該中心第一﹑二屆主任(1999-2005)。1991年被國家授予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中國法學會評定為首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1997年被人事部評選首批納入“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9年被教育部評選納入“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8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暨中國分會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司法部社區矯正工作特邀專家,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中國區際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外國刑法暨比較刑法學。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犯罪主體論》、《犯罪未遂形態研究》、《刑法基本理論專題研究》、《死刑改革探索》、《刑法研究系列》(5本)、《趙秉志刑法學文集》(4卷)、《現代刑法問題新思考》(4卷)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