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72383
- 條形碼:9787504372383 ; 978-7-5043-723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 本書特色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在別出心載地將魯迅定位為一代雜學大家的基礎上,以開闊的視野、沛然的情懷,詳細地分析探討了魯迅雜文所彰顯體現的地方性方法、野史視野、幽暗意識、小說氣和民俗美與中國雜學——鄉邦文獻、野史筆記、古典小說、集部文集與民俗學等之間影響、吸納、批判、創新、超越的錯綜復雜關系。在魯學作為顯學而陷入難以為繼的學術困境之際,《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魯迅研究的一個罅隙,開拓了魯迅雜文研究的疆域,更新了千千萬萬中國讀者對魯迅及其雜文的認識。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 內容簡介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在別出心載地將魯迅定位為一代雜學大家的基礎上,以開闊的視野、沛然的情懷,詳細地分析探討了魯迅雜文所彰顯體現的地方性方法、野史視野、幽暗意識、小說氣和民俗美與中國雜學——鄉邦文獻、野史筆記、古典小說、集部文集與民俗學等之間影響、吸納、批判、創新、跨越的錯綜復雜關系。在魯學作為顯學而陷入難以為繼的學術困境之際,《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魯迅研究的一個罅隙,開拓了魯迅雜文研究的疆域,更新了千千萬萬中國讀者對魯迅及其雜文的認識。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 目錄
緒論 **節 選題的意義和構想 第二節 以往研究成果述要 第三節 主要研究方法**章 雜以成家——雜學家魯迅及其雜學、雜文 **節 雜學家魯迅及其雜學 第二節 魯迅雜學形成的原因 第三節 雜學對魯迅雜文的整體意義第二章 雜花生樹——魯迅雜文與其鄉邦文獻、鄉賢著作 **節 魯迅輯錄鄉邦文獻的內在動力 第二節 魯迅所輯鄉邦文獻的分析 第三節 輯錄活動對魯迅的意義 第四節 魯迅所輯文獻中的民俗文化 第五節 地方性知識的方法與視野第三章 雜以整合——魯迅雜文對經史的揚棄 **節 讀經與讀史 第二節 魯迅雜文的野史視野 第三節 魯迅雜文與具體野史的分析第四章 雜而化之——魯迅雜文對子集的化用 **節 魯迅雜文與子部小說家類 第二節 魯迅雜文的小說氣 第三節 魯迅雜文駢偶化傾向與生命飄逝感第五章 雜而不越——魯迅雜文與民俗學 **節 魯迅民俗觀形成的因素 第二節 魯迅雜文創作的民俗學語境 第三節 魯迅雜文創作的民俗化傾向 第四節 魯迅雜文與語言民俗 第五節 魯迅雜文與節日民俗 第六節 魯迅廢舊歷問題上的雙重態度 第七節 魯迅雜文對道教民俗的積極利用 第八節 魯迅雜文與漢畫像 第九節 魯迅雜文與紹興習俗剪刀陣、壺瓶罵 第十節 從民俗學的視角細讀魯迅雜文結語參考文獻附錄一 涉及民俗學的魯迅雜文作品目錄附錄二 1881—1936中國民俗學大事記附錄三 魯迅與民俗學家交往情況一覽表后記
魯迅雜文與中國雜學 作者簡介
趙獻濤,男,1975年12月出生,河北肥鄉人。1998年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2003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分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北工程大學文學院講師。在《魯迅研究月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淪文多篇。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