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088402
- 條形碼:9787201088402 ; 978-7-201-0884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 內容簡介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首先對跨國公司對華投資作了實際考察,從中抽象出兩大階段特征,即對華投資階段和在華撤資階段,并根據研究需要,確定跨國公司與我國政府、本土企業、行業協會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為《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分析的基點。接下來從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影響因素、對華撤資的表現形式及原因等方面,對跨國公司與利益相關者進行了系統規范的分析。在此,我國的外資政策被分解為政策工具、政策話語、政策背景等,而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規模和質量也被描述成影響我國外資政策的博弈策略。 在此基礎上,提出實行多元治理模式,即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的動態演進過程綜合表現為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的博弈、跨國公司與本土企業的競合、跨國公司與行業協會的依托。為了實現這一日標,應適時修訂我國外資政策,不僅要從政策工具上適應新時期的變化,而且還要在政策過程上適度調整。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 目錄
**節 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節 跨國公司傳統理論
第三節 國際環境的發展變化
第四節 跨國公司的新理論
第五節 本書的研究定位
第六節 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可持續性分析
**節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概述
第二節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內涵
第三節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
第三章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的互動分析
**節 跨國公司母子公司的博弈
第二節 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博弈分析
第三節 跨國公司對本土企業的溢出效應與擠出效應
第四節 跨國公司與行業協會的相互依托
第四章 中國外資政策變遷
**節 我國外資政策的特點
第二節 政策網絡視角下的中國外資政策變遷
第三節 外資政策的范式轉變
第四節 中國外資政策變遷的路徑分析
第五章 跨國公司對外資政策的影響機制分析
**節 跨國公司對外資政策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跨國公司對外資政策的影響路徑
第三節 跨國公司對我國外資政策過程的影響
第六章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與我國外資政策過程調整
**節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外資政策工具選擇的新趨勢
第三節 中國外資政策過程的適度調整
參考文獻
后記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 節選
由于服務商品的非實體性、異質性、不可分割性以及不可儲存性,使服務商品往往被認為是不可貿易品,也不存在規模經濟。因此服務業過去一直被視為應當是當地化、個性化傾向特別明顯的一個行業。然而現代電信和信息傳遞技術使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逐漸喪失了其重要性,服務的不可儲存性和運輸的傳統特性發生了改變。從此,許多生產和消費原需同時進行的服務現在可以實現生產與消費的分離,銀行、保險、醫療、咨詢和教育等原需與供需直接接觸的服務現在可以采用遠距離信息傳遞的方式;通信革命大大提高了服務的國際可貿易性,生產的專業化迅速發展。進而服務業國際化的范圍從運輸、工程建筑等傳統領域轉向知識、技術和數據處理等不斷涌現的新興領域;現代科技的發展使物質生產和服務生產中的知識、信息投入比重不斷提高,從而推動了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以勞動密集為特征的傳統服務貿易地位逐漸下降,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為特征的新興服務業逐漸發展壯大。 由于*新的服務業發展主要由經濟網絡型服務帶動,使經濟網絡型服務與工業的發展形成互補;與此同時,又由于許多服務產品無法出口,因此服務業更多地采用跨國公司的形式。而跨國公司在資金、技術和信息上的巨大優勢和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經營行為,也使其在服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由于新興服務業的知識化和信息化特征,服務業跨國公司比制造業跨國公司的資本密集度更高,技術優勢更強,也更容易形成世界市場的壟斷局面和全球范圍的網絡優勢。可以預見,隨著全球市場的融合,信息成本降低,交易費用進一步下降,在更加完全的市場中,服務業將比制造業更加具有采用跨國公司形式對外發展的傾向。 (五)跨國公司戰略大調整 由于市場的復雜化、全球化,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形勢多變的國際與地區市場等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客觀上要求跨國公司有相應的動態化的戰略和新的競爭優勢源泉。結果影響競爭成敗的是對市場趨勢的預測和迅速地對變化的顧客需求作出反應,戰略的根本點不在于公司的產品和市場結構,而在于區別于其他競爭者的、難以模仿的組織資源與競爭能力。這一能力的含義主要有: (1)動態環境中不存在永遠的競爭對手。為了某項資源(特別是技術),跨國公司需要更多地考慮與對手的、基于資源的戰略合作。 (2)傳統的判定價值創造環節的分析工具不再適合這種嶄新的環境。例如傳統的戰略觀認為,規模與市場影響力密切相關,但在當今的動態環境中,龐大的規模未必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產業影響力。以前競爭賴以成功的優勢現在可能會成為致命的劣勢,仍沉迷于“母國優勢”的跨國公司會喪失很多獲取新優勢的機會,而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 (3)全球產業結構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供應商、競爭對手、顧客與合作者的角色存在著動態轉化,從而對跨國公司提出了柔性和快速反應的更高戰略要求。 環境的變動帶來的變化是跨國公司必須面臨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跨國公司所作出的反應又強化了環境的動態性,促使全球經營環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致使復雜的組織間跨國網絡應運而生,幾乎把所有的企業間接或直接地聯系在一起,使得跨國公司經營優勢的來源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公司內部的資源或能力,或者是僅僅依靠母國優勢,而是在全球網絡中獲得并重新組合一系列互補的資源,并進而獲得新的經營優勢。這樣,跨國公司必然會不斷地更新傳統的經營觀念、改變傳統的競爭規則、產生新的經營范式和不再依賴傳統的“全球推廣模式”。所以不論目前處于何種國際經營階段的跨國企業,都必須努力在環境與自身優勢之間謀求一種動態的適應性,超越由大規模和多樣化生產所帶來的傳統經營優勢,不斷尋求新的基于資源與能力的優勢來源,保持與環境要求相匹配的戰略柔性。 ……
跨國公司在華可持續發展及對我國外資政策的影響研究 作者簡介
劉暢,法學博士,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講師,復旦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后,主要從事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全國博士后面上基金項目一項,天津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等省部級項目兩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專著一部,主編教材一部。2013年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