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4102356
- 條形碼:9787114102356 ; 978-7-114-10235-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 本書特色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以云南省為例》通過分析公路網均衡性影響因素,科學界定了路網均衡性的概念及內涵,提出了高原山區地形條件下的公路網規模、布局均衡性評價方法以及基于均衡性分析的公路網發展模式。能有效解決交通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和交通資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等問題。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以云南省為例》主要涵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內涵和基礎理論,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與區域經濟、面積及人口均衡性評價,高原山區公路網結構與社會發展空間布局均衡性評價,綜合運輸體系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評價,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確定方法,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布局等內容,*后列出基于理論研究的應用實例。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以云南省為例》對當前區域路網規劃和設計具有指導意義,可供交通路網規劃、設計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借鑒使用。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平性為出發點,通過分析公路網均衡性影響因素,科學界定了路網均衡性的概念及內涵,提出了高原山區地形條件下的公路網規模、布局均衡性評價方法以及基于均衡性分析的公路網發展模式,能有效解決交通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和交通資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等問題。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 目錄
1.1 高原山區環境特征
1.1.1 高原山區地形地貌、地理區位特征
1.1.2 高原山區氣候特征
1.1.3 高原山區經濟特征
1.1.4 高原山區社會特征
1.2 高原山區公路網現狀
1.3 公路網規劃常用方法
1.3.1 公路網規模常用預測方法
1.3.2 公路網等級結構確定的常用方法
1.3.3 公路網布局結構確定的常用方法
1.4 均衡性理念與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
1.4.1 均衡性理念的提出
1.4.2 均衡性理念在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中的作用第1章 概述
1.1 高原山區環境特征
1.1.1 高原山區地形地貌、地理區位特征
1.1.2 高原山區氣候特征
1.1.3 高原山區經濟特征
1.1.4 高原山區社會特征
1.2 高原山區公路網現狀
1.3 公路網規劃常用方法
1.3.1 公路網規模常用預測方法
1.3.2 公路網等級結構確定的常用方法
1.3.3 公路網布局結構確定的常用方法
1.4 均衡性理念與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
1.4.1 均衡性理念的提出
1.4.2 均衡性理念在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中的作用
1.4.3 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思路
1.5 云南省交通環境現狀
第2章 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內涵和基礎理論
2.1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概念及影響因素
2.1.1 均衡性基本概念
2.1.2 路網均衡性概念
2.1.3 路網均衡性的特點
2.1.4 路網均衡性的影響因素
2.1.5 路網均衡性基本內容
2.2 高原山區公路網等效里程
2.2.1 高原山區公路網等效里程計算模型
2.2.2 高原山區公路網地形起伏度修正系數的確定
2.3 云南省公路網等效里程
2.3.1 云南省各地州市公路網等效里程計算公式中修正系數的確定
2.3.2 云南省各地州市不同等級公路修正系數
2.3.3 云南省各地州市公路網等效里程
第3章 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與區域經濟、面積及人口均衡性評價
3.1 經濟需求分析
3.1.1 現有經濟需求分析
3.1.2 潛在經濟需求分析
3.2 基于基尼系數法均衡性評價
3.2.1 公路網均衡性的基尼系數評價法
3.2.2 云南省公路網均衡性評價
3.3 區域公路網均衡性差異分析
3.3.1 區域路網差異分析的理論基礎
3.3.2 云南省公路網均衡的差異分析
第4章 高原山區公路網結構與社會發展空間布局均衡性評價
4.1 公路網結構與社會發展空問布局的相關性分析
4.1.1 社會經濟發展與公路網結構的相關性
4.1.2 區域人口分布與公路網結構的相關性
4.1.3 區域資源布局與公路網結構的相關性
4.1.4 區域城鎮體系布局與公路網結構的相關性
4.2 公路網結構與社會發展空間布局評價指標
4.2.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2.2 技術性能指標
4.2.3 交通運行指標
4.2.4 社會效益指標
4.3 公路網結構均衡性評價方法
4.3.1 單項指標法
4.3.2 賽爾指數GE法
4.3.3 均衡指數法
4.4 公路網結構評價指標穩定性分析
4.4.1 指標值無量綱化處理
4.4.2 構建三角系統模型
4.5 云南省公路網結構與社會發展空間布局結構評價指標計算
4.5.1 公路網技術性能
4.5.2 公路網交通運行
4.5.3 公路網社會效益
4.6 云南省公路網結構均衡性評價
4.6.1 基于單項指標評價法的公路網結構均衡性評價
4.6.2 基于賽爾指數GE的公路網結構均衡性評價
4.6.3 基于均衡指數法的公路網結構均衡性評價
4.7 云南省公路網結構評價指標穩定性評價
4.7.1 指標值無量綱化處理
4.7.2 構建三角系統模型
4.7.3 云南省公路網評價指標穩定性結果分析
第5章 綜合運輸體系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評價
5.1 綜合運輸體系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評價理論
5.1.1 綜合運輸體系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
5.1.2 公路網密度均衡性評價
5.1.3 綜合運輸均衡性評價
5.2 云南省綜合運輸體系下高原山區公路網均衡性評價
5.2.1 云南省綜合運輸的均衡性分析
5.2.2 云南省綜合運輸體系下公路網密度均衡性分析
第6章 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確定方法
6.1 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
6.1.1 公路網規模的界定
6.1.2 高原山區公路網規模發展理念
6.2 公路網規模發展規律
6.2.1 發達地區公路建設規模的發展歷程
6.2.2 欠發達地區公路建設規模的變化規律
6.3 區域公路網合理發展規模的確定
6.3.1 基于均衡性的路網規模確定
6.3.2 高原山區綜合運輸體系下公路網均衡性發展規模修正
6.3.3 均衡規模下等級結構的確定
6.4 基于均衡性的云南省公路網發展
6.4.1 云南省公路網規模發展規律
6.4.2 云南省公路網均衡規模確定
6.4.3 基于均衡性的云南省公路網等級結構的確定
第7章 基于均衡性的高原山區公路網布局
7.1 公路網布局均衡性發展概述
7.1.1 公路網布局均衡性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7.1.2 公路網布局結構均衡性發展總體思路
7.2 基于重要度的均衡性的公路網布局
7.2.1 重要度-均衡性影響度模型
7.2.2 基于重要度-均衡性影響度模型的公路網布局
7.2.3 基于快速聚類分析法的節點間公路網等級結構配比
7.3 基于穩定性分析的公路網布局
7.3.1 基于穩定性分析的標準邊長值確定
7.3.2 基于穩定性發展的公路網布局評價指標發展范圍
7.4 基于均衡性的云南省公路網布局
7.4.1 基于重要度-均衡性影響度模型的公路網布局
7.4.2 云南省公路網布局評價指標與穩定性
第8章 實踐與展望
8.1 均衡性評價方法在高原山區公路網發展中的實踐
8.2 均衡性評價與應用理論的展望
參考文獻信息
高原山區路網均衡性評價方法與應用 作者簡介
張長生,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云南省蘭坪縣人,1960年生,白族。從事交通運輸規劃、公路建設和養護、科研和管理工作30余年,主持研究的《高原山區路網均衡研究與應用》項目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多篇理論文章;先后出版了《云南公路建設與管理》、《路人心語(云南公路管理與探索)》、《彈石路面建設與養護》等著作。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