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5777
- 條形碼:9787516145777 ; 978-7-5161-457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 本書特色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由寶艷園編著。 后馬克思主義的霸權理論是關于意識形態主導權和話語霸權的問題。在形形色色的霸權理論中,后馬克思主義者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巴特勒等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結合起來,以主體立場、權力斗爭為核心,把權力話語作為社會活動的現實力量,從社會政治層面、性別身份層面、意識形態層面揭示出了霸權的運行機制,采用權力話語的顛覆與重構的方法構建了新的未來社會的圖景。 后馬克思主義霸權理論所蘊含的多重思維向度和言說語境使政治視野逐漸擴大到階級之外的種族、性別和文化等日常生活領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從微觀政治哲學角度研究社會問題的新思維。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 內容簡介
后馬克思主義的新霸權理論就是西方的后馬克思主義者對意識形態領導權的認識和取向問題。寶艷園編著的《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主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幾位后馬克思主義者如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巴特勒的觀點。通過勾畫他們在社會政治層面、性別身份層面、文化實踐層面、意識形態層面的霸權,指出了每一種霸權雖然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以主體立場、權力斗爭、權力語言為核心,通過顛覆與重構的方法,建立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圖景來改變現實的社會環境,實現多元主義和文化多樣性訴求。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 目錄
一 問題的由來
二 目的和意義
三 采取的研究方法
四 研究現狀及趨勢
五 本書的創新之處
六 主要內容及文章結構
**章 后馬克思主義新霸權的內涵
**節 后馬克思主義新霸權存在的可能性及特征
第二節 拉克勞和墨菲、齊澤克、巴特勒——新霸權思想的代表
第二章 后馬克思主義新霸權的起點
**節 意識形態與“文化領導權”
第二節 “文化工業”批判與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第三節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與“召喚”的主體建構
第三章 社會政治層面的“霸權”
**節 對傳統意識形態理論核心范疇的顛覆
第二節 “霸權”的建構原則——“接合”、“認同”、“話語”實踐
第三節 “激進與多元的民主”——“社會主義”革命的理想圖景
第四節 拉克勞和墨菲“霸權”的實質和運作機制
第四章 意識形態層面的“霸權”
**節 作為“社會存在”的意識形態
第二節 “異化主體”的消解與主體的建構
第三節 “霸權”的遠景規劃——意識形態是永在的
第四節 犬儒主義的話語霸權
第五章 身份政治層面的“霸權”
**節 解構性別差異——對性/性別和異性戀霸權的質疑
第二節 性別主體的實現——“表演性”和話語的規定性
第三節 性別身份的策略:身份的暫時性
第四節 多元性、差異性的性別身份話語的建構和認同
第五節 巴特勒身份霸權的影響及評析
第六章 對后馬克思主義霸權理論的審視性思考
**節 后馬克思主義霸權理論是對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誤讀
第二節 對后馬克思主義新霸權理論的批判性揚棄
第三節 后馬克思主義文化霸權與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比較
第四節 霸權的文化批判范式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七章 后馬克思主義霸權理論:是文化批判也是微觀政治范式
**節 后馬克思主義霸權——多元差異的、分散化的微觀政治
第二節 新的研究范式:宏觀政治和微觀政治的結合
第三節 對文化批判理論的反思
參考文獻
后記
后馬克思主義之新霸權理論解讀 作者簡介
寶艷園,1978年出生,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200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博士學位;2012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現就職于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至今,已經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蘭州學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合作出版著作《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論辨》等3部。參與省部級課題2項。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