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老什物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5472557
- 條形碼:9787535472557 ; 978-7-5354-725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什物 本書特色
時光流逝,匆匆劃過人生,徒留下一些老什物,在我們的記憶里刻錄下?lián)]之不去的印記。 一副照片,是一片樹林,樹林里還有一個景,孩子們在林中玩耍,孩子長大成人,小樹也長大成林,不變的是老師依舊徜徉其中,坐在椅子上,是榮耀,是快樂,有無限的人生享受。 柳袁照所著的《老什物》記錄下作者整個人生的歷程中記錄下的生活感悟,如夢般的感受師生情誼。
老什物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發(fā)表的散文、隨筆作品約八十篇。作者以散文、隨筆的風格描寫了個人成長的經(jīng)歷、家庭發(fā)展的歷史、親情友誼的可貴,以及涉足華夏四方的喜聞樂見。這些文字,穿透歷史,思考人生,有著濃郁的滄桑感和深刻的人生體驗,樸實中隱含著熾烈,平淡中流露出深情,是一部質(zhì)樸的生命筆記,也是一片樹葉對于大地的回饋。
老什物 目錄
瑞芝里
毛家市
寄娘
齊門外
金村
麗娟
葑門橫街
過年
元宵平江路
正月二十二,我去光福看梅花
岳母
又到楊林河
雙塔巷46號
醋庫巷39號
寂寞的葬禮
又回毛家市
亦師亦兄
老火灶
老房子
乘涼
有線廣播
老什物
曾經(jīng)的曾趙園
青石弄五號
半條老街
第二輯 遇江南
《遇江南》詞話
泰戈爾:走在圣途
葉芝:夢幻著朝圣
紀德:在沙漠中自言自語
帕斯:內(nèi)心澎湃的詩人
特朗斯特羅姆:幸福不期而至
帕斯捷爾納克:該弄點墨水來哭泣
梅特林克:徜徉于童年
艾略特:從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
赫塔·米勒:從記憶、夢與內(nèi)心出發(fā)
拉格奎斯特:謎一般的斯莫蘭詩意
米沃什:沒有一樣?xùn)|西我想占有
他是小巷里的橋
一棵山頂?shù)臉?br> 玉人楊曦
《鴻蹤照影》札記
史鐵生:經(jīng)久不息的回響
第三輯 山河憶
初識西藏:走進喇嘛嶺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躺在瑪旁雍錯
前往普蘭
不負如來不負卿
樟木——科達里日記
穿越老里克湖
再遇長白山天池
京西爨底下
靈水舉人村
南園與黃天蕩舊事
武夷吃茶
五夫
*后的黃岡山
武夷山補記
弘一法師
亦晴亦雨游騰沖
瑞麗莫里谷
土耳其日記
寂寞秦淮河
肇興侗寨
岜沙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
岳陽樓散記
南非漫記
第四輯 因為這個園子
攝影是與世界的對話
這個園子生生不息
《西花園的頌》序
因為這個園子
《西花園的雅》后記
歸彼大荒
一片滿是陽光的樹林
同樣是一種攀越
為了那一扇詩之門
為了那一泓清流
老什物 節(jié)選
有時我們一個輕易的離別,并不知道分量之重。我曾在此讀書。一個早晨,天氣清爽,我們背起行李,走了出去,那時刻,青春年少,只顧朝前走去,并不會想到再見到它的時候,會是三十又四年之后。 我是1978年春天踏進這個園子的。在我踏進這個園子之前,這里叫蘇州地區(qū)師范。1977年我國恢復(fù)高考,我就是那年的考生。積壓了十屆中學(xué)生(含初、高中),突然都能趕考了,一下子蜂擁而出。可是那年招生指標極其有限,開榜之日,大批的考生都名落孫山。而我,既是落榜生,又不是落榜生——是擴招生。我竟被錄取了,錄取學(xué)校為江蘇師范學(xué)院,錄取的專業(yè)是蘇州地區(qū)師資專科班,后面還有一個括弧,寫著“文科”兩字。無疑,我是欣喜的,能夠離開農(nóng)村,且去上大學(xué),至于什么學(xué)校,什么專業(yè),對我并不重要。被江蘇師院錄取(以后畢業(yè)證書蓋的大印也是江蘇師院,院長張乃康從沒有見到過其人,畢業(yè)證書卻蓋著他的簽名章),卻與江蘇師院無關(guān),報到是在地區(qū)師范(當時蘇州市與蘇州地區(qū)是兩個行政區(qū)轄單位,蘇州市只管轄蘇州市區(qū),蘇州地區(qū)管轄吳縣、常熟、昆山、太倉、張家港、吳江、江陰與無錫八個縣),我進了戴帽子“高校”。 我*初的欣喜,沒多久,就被“失落”取代了。 這是一所怎樣的學(xué)校啊?在常熟城里的小巷深處,大小規(guī)模還不如我曾讀過的中學(xué)。所謂“文科”,就是一幢樓,是三層還是四層?我已記不太清楚了,因為我們的教室是在底樓,二樓以上我從沒有上去過。說大樓其實也不貼切,每層只有四個教室,是那種放在現(xiàn)在江南任何重點高中校園都會被拆除的房子。我們就在這樣的大樓與這樣的教室里,讀了兩年書。那是一段十分有趣的日子。我的同學(xué)絕大多數(shù)比我大,不是大一點點,而是大很多,當年我二十一歲入校,*大的同學(xué)要比我大十五歲,他們都是老三屆學(xué)生,許多都成了婚,有的小孩都上中學(xué)了。我們的班長、副班長人校之前,早已是當?shù)刂袑W(xué)的校長。像我這般年齡小的只有幾個人,*小的那一位,與他的中學(xué)老師一同坐到了我們教室。同學(xué)個個厲害、博學(xué),又見過世面。有作家,且早已出了名;有理論家,文章已在類似《紅旗》這樣的刊物發(fā)表。我的同桌就是研究明清史的,對正史、野史了如指掌,只要你隨便說出一個人、一件事,他都會頭頭是道地對你講個明白。他從不聽老師的講課,偶然抬起頭,那是課堂上爆發(fā)笑聲,驚醒了他,嘿嘿,那時他才會跟著笑兩聲。他的岳母是日本人,那個年代這樣的家庭背景是不可思議的。我班還有一個日本通,生在日本,父母吃夠了苦頭,對他只有一個要求,什么都可以學(xué),與日本有關(guān)的都不能學(xué)。可他偏偏喜歡日文,整天嘰里呱啦讀日語。在我的印象中,同學(xué)們幾乎都有奇招。教我們的幾個年輕老師真難,大學(xué)生小老師,做了充分的備課,往往開口講的,我的那些同學(xué)幾乎全知道,什么古今中外,什么名家名篇,他們往往比老師還能說得出一個所以然來。 這些人既然這么有水平,怎么才考到這么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xué)校?后來才知道,他們(也包括我)都有些家庭或社會關(guān)系問題。剛剛撥亂反正,免不了還會受極左思想的影響。不過,畢竟改革開放了,當政者看到這批考生還是不錯的人才,就想盡辦法,通過中師“戴帽子”,把我們擴招了進來。我們有些尷尬,在這之前都是中師生,從我們開始才是大專生。有一階段,別人問我是哪里畢業(yè)的?我支支吾吾總說不清,說是江蘇師院畢業(yè)?畢業(yè)證書是這樣寫著,可我們一天也沒有踏進過校門;說是蘇州地區(qū)師范畢業(yè)的?在我們的檔案里找不到任何資料可以證明,然而又確實天天在其中讀書。不久,蘇州地區(qū)師范上升為常熟師專,說我們是常熟師專畢業(yè)的?我們畢業(yè)之時,還不知道它在哪里。我是我們公社**個通過高考離開農(nóng)村的知青,當年沒有考上的人,第二年再考,有的進了浙江大學(xué),有的進了南京大學(xué)。為何我要急匆匆地離開呢?為何不再等一等呢? 多年來,我寫懷舊文章,唯獨這里沒有涉及。*近幾年,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到這里來,已是一種期待。雖然前幾年我去過常熟師專,一次是“三月三詩會”,其中一個活動就是詩人與常熟師專的學(xué)生見面,是在異地新建的校園。我也去了,走在曠達的校園,一切都是新的美麗;還有一個活動是師專舉辦“長江以南”詩叢研討會,有幸我是詩作者之一,又來到了學(xué)校。走在湖光山影掩映的校園,一切更是詩意。不過,我沒有感覺,心里并不認同它。我認同的母校,還是那個翁府前的校園,雖然狹小、簡陋,但那是我心中的念想。
老什物 作者簡介
柳袁照,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xué)校長,江蘇省政協(xié)委員、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國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xué)》、《詩刊》、《星星詩刊》、《中山》、《雨花》、《揚子江詩刊》、《中西詩歌》,以及《光明日報》、《文匯報》等雜志、報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