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集社會支援服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84704
- 條形碼:9787532884704 ; 978-7-5328-84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集社會支援服務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闡述了我國志愿服務的歷史脈絡和發展現狀,剖析了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許多中肯可行的對策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集社會支援服務 內容簡介
如今,志愿者、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有效彌補了“政府不為”和“市場不能”的空隙,成為中國社會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組織,它有著怎樣的特性,又面臨怎樣的問題呢?《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焦社會志愿服務》一書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問題入手,注重實踐性和學理性研究,對此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書全面詮釋了志愿服務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內在精神及理論基礎,詳細闡述了我國志愿服務的歷史脈絡和發展現狀,剖析了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在鏡鑒國外志愿服務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中肯可行的對策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作為研究社會志愿服務的專著,本書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必將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和踐行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集社會支援服務 目錄
序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 (一)志愿服務是對社會道德狀況的優化 (二)志愿服務是學雷鋒活動的延展 (三)志愿服務是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 (四)志愿服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實踐載體 (五)志愿服務是人類文明的時代凝結 三、研究現狀 (一)關于志愿服務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 (二)關于志愿服務的實證研究成果 (三)關于我國志愿服務研究的幾個階段 (四)當前志愿服務研究狀況的評述**章 理論支點:志愿服務相關理論分析 一、志愿服務的科學內涵 (一)志愿服務的實質 (二)志愿服務的主體 (三)志愿服務的客體 (四)志愿服務的內容 二、志愿服務的基本特征 (一)志愿服務的人本性 (二)志愿服務的公益性 (三)志愿服務的群眾性 (四)志愿服務的實踐性 (五)志愿服務的社會性 (六)志愿服務的時代性 三、志愿服務的內在精神 (一)關懷友愛的精神 (二)自愿奉獻的精神 (三)社會互助的精神 (四)勇于擔當的精神 (五)追求理想的精神 (六)文明進步的精神 四、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 (二)中國的傳統仁愛思想 (三)西方的人道主義思想 (四)社會互助及服務理論第二章 歷史演變:中國志愿服務發展脈絡和現狀 一、中國志愿服務的歷史淵源 (一)現代志愿服務的起源 (二)中國志愿服務的當代精神 二、當代中國志愿服務發展的歷程梳理 (一)志愿服務的孕育與萌芽階段(1949—1966) (二)“自下而上”的自發探索階段(1978—1993) (三)“自上而下”的組織推動階段(1994—2000) (四)本土化、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階段(2001—2007) (五)全民參與、全國統籌、全面推進的發展階段(2008年以來) 三、當前中國志愿服務的主要構成因素 (一)以共青團為主導、以青年為主力軍的志愿服務組織 (二)以社區為主戰場的志愿服務陣地 (三)慈善志愿組織 (四)以各專業服務為基礎的志愿服務項目 (五)以相關法規和政策為依托的保障體系 四、當前志愿服務的基本原則 (一)自愿原則 (二)合法原則 (三)平等原則 (四)無償原則 (五)誠信原則第三章 問題分析: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從主觀上講:參與志愿較高,但主動性不強 (一)動機因素 (二)認同因素 (三)文化因素 (四)宗教因素 二、從客觀上看:志愿服務的管理不完善、保障不足 (一)行政色彩濃厚,自主空間不足 (二)組織經費短缺,人力資源不足 (三)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薄弱,志愿精神難為 (四)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志愿者流失率高第四章 對策思考:推進志愿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作為,打造自己心中的道德高地 (一)培養自身的志愿意識 (二)積極參與志愿服務 二、引導民眾正確理解志愿服務 (一)政府轉變理念,將志愿服務納入現代社會的發展框架 (二)宣傳志愿服務政策,普及志愿服務理念 (三)豐富人文精神要素,拓展志愿服務外延 (四)協調多元化發展因素,逐步樹立志愿服務的自覺意識 (五)積極在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宣傳,打造志愿服務的基礎平臺 三、合理有效地發揮政府的促進作用 (一)加強志愿服務立法建設 (二)建立志愿服務資金籌措機制 (三)建立志愿服務監督與評估機制 (四)建立順暢的志愿服務協作溝通機制 四、重視并強化社會工作對志愿服務發展的推動功能 (一)厘清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的關系 (二)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合作機制的實踐探索 (三)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的合作路徑 五、完善志愿服務組織的內部治理 (一)提升基本能力建設 (二)完善內部激勵機制 (三)建立內部監督機制第五章 他山之石:志愿服務的國際與地區鏡鑒 一、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志愿服務的發展和演進 (一)萌芽階段(19世紀早期至中期) (二)發展階段(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40年代) (三)規范階段(20世紀中后期) (四)海外服務階段(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 二、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志愿服務概況 (一)歐美發達國家志愿服務發展現狀 (二)亞太地區志愿服務概況 三、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志愿服務的啟示 (一)志愿服務發展與其公民社會的興起密切相關 (二)志愿服務發展與其宗教精神相契合 (三)志愿服務以民間團體為主導 (四)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和規范志愿活動 (五)政策鼓勵和引導志愿服務 (六)社區是志愿活動的重要載體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社會的良心與善行-聚集社會支援服務 作者簡介
遲云,出版專著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問題研究》《移風易俗與文明村鎮建設》《科學發展觀—新農村建設論》《科學發展觀—文化建設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