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25776
- 條形碼:9787562525776 ; 978-7-5625-257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 本書特色
嚴林生編著的《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帶你深入到歐洲地區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服飾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進而觸摸到歐洲文化傳承的脈絡,品味它韻味濃郁的建筑藝術,探究它淵源深厚的民族習性,體驗它風味獨特的烹調技藝……本書帶你走進法國、威尼斯、布魯塞爾、羅馬、佛羅倫薩、荷蘭、阿爾卑斯山和瑞士,本書力圖向縱深探索,使所聞所見更添文化興味。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 內容簡介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從文化角度透視歐洲魅力,發掘各國歷史及文化對風光人情的影響,為后繼的旅游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除文字以外,針對所寫景物盡量采攝圖像資料,使讀者獲得更具體生動的印象,各圖片除提供標識性信息,并略作欣賞性評點,既橫向豐富文字色彩,全書插圖80幾幅又可自成體系,直接提供歐洲視覺形象,權且視作獨立圖冊。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 目錄
二、魅力威尼斯
三、中世紀氛圍中的布魯塞爾
四、哥特式建筑的巔峰——科隆大教堂
五、歐洲古城——羅馬
六、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薩
七、風車之國——荷蘭
八、大自然的宮殿——阿爾卑斯山
九、世紀花園——瑞士
文化孕育的歐洲風采:歐洲心旅與采影 節選
由武漢直飛巴黎的班機中午11:30起飛,法國航空公司的空中巴士機型由于人性化的設施,大大減少了乘客旅途的寂寞。機上餐飲服務的時間到了,我想,作為法國航班的特色,想必該有品牌的法國酒供應,我咨詢了送餐的法籍空姐,她微笑地點點頭,彬彬有禮地遞給我一小瓶約200毫升的法國紅酒。周圍的中國旅客似乎有了新的發現,紛紛請我轉達同樣的要求,場面倒挺熱鬧,但我立刻想起曾見過的“搶購風潮”,“國格”一詞浮出腦海,對不起,我這個義務譯員也只得暫停服務了。 我們意念中的“午夜”11時,廣播聲使大家在蒙蒙睡意中醒來,拉開舷窗蓋,猛然射進嬌艷的陽光,驚訝之余,才突然想起時差問題,此時巴黎戴高樂機場正是陽光充沛的下午5時左右,兩地時差為6個小時。雖然人們還未完全擺脫困倦的睡意,但當一幅新奇的異國風情畫卷展現在眼前時,就像蒙太奇畫面瞬間切換,產生了如此突然的強烈反差。一位年輕的旅友竟激動得唱了起來,武漢的女同胞們也以當地特有的“嘖嘖”贊聲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進入巴黎市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古老與現代風格交織的建筑風貌,中世紀巴洛克風格的穹頂、拜占庭式的門廊、羅馬式的雕像石柱、哥特式的尖尖塔樓。與這些莊重典雅的古典建筑相輝映的是現代風格以巧妙體現內在力學結構特點而精心設計的新奇的建筑造型,以及雅致的圖案紋飾,你可欣賞到多樣的建筑藝術流派和審美詣趣,令人不得不驚嘆浪漫的法國人競如此巧妙地將所鐘愛的藝術融進了生活空間。 透過現代都市的喧囂,遠處傳來我們已感陌生的教堂鐘聲,這沁人肺腑的天籟之音,敘述著古老的故事,送來溫馨的祝福,更凈化了遠方來客的心靈。 塞納河沿線各富個性的多孔拱橋既銜接著兩岸的繁華,又以各自獨有的建筑之美裝點著這條母親河,為巴黎的魅力又抹上濃濃一筆。河流兩岸參差錯落的樓宇簡直構成了法蘭西古典建筑和世界建筑藝術的博物館,讓你驚嘆設計與建造者非凡的天才與智慧。游船徜徉河上,令人目不暇接,真是一次高品位的藝術享受,現在才意識到建筑作品競也有如此驚人的美學震撼力,其中溫馨的色調以及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也為之增色不少,尤其藝術大師們不朽的雕塑造詣都恰到好處地在穹頂、石柱、拱門、塔樓等處找到*理想的歸宿,簡直妙不可言,在驚嘆設計者們巧思匠心的同時,一種發自肺腑的敬意油然而生。當眼前所有這一切在瞬間向你撲來,卻又轉眼即逝時,幸好手中的攝像機幫我記下了這精彩的片刻,留待今后細細咀嚼回味吧。 游船航行過程中,船上用英、法、中等國語言進行導游講解,沿途我們不斷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盧浮宮、巴黎圣母院、凡爾賽宮……當然有的地方是無須解說的,人們一眼就認出那是埃菲爾鐵塔,在塞納河上觀賞鐵塔是再理想不過的角度,在周圍環境的襯托下,更突顯出它的巍峨、挺拔乃至幾分俊秀。 對比我在鐵塔腳下所得印象,除了排隊等待登塔的各國游客焦燥的面孑L和鐵塔高處緩緩移動的徒步攀頂的勇士們模糊的身影之外,便是滿目縱橫錯雜、理不清頭緒的鋼梁鋼柱,就像身處在北京鳥巢面前難睹廬山真面目一樣。當然,走到近處體驗一下它宏偉的氣魄、摸一摸巨人的臂膀,也有另一種樂趣。 游船在塞納河上徐徐航行,船身劃破閃光的微波,兩岸建筑在水中映著倒影,多風格的拱橋在頭頂頻頻掠過,更助興的是遠處傳來的法國古典樂曲的旋律,給四周古雅的樓宇更抹上中世紀的情調。音樂與建筑的呼應,出現在此時此地真是絕妙的一筆。西方哲人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面對此情此景,耳濡目染,對這一名言可能會有更深的領悟。 在游船上,我身邊坐著三位法國少女,其中一位是醫院護士,兩位是在校學生,都能用流暢的英語與我們交談,我印象較深的是她們彬彬有禮、謙和高雅的氣質,既使人樂于接近,又不失莊重,從舉止談吐可以看到她們良好的教養,這是法國傳統教育和理念熏陶的一代,看到這般溫雅舉止,不禁使人有所感觸。我想,在我國當前所強調的素質教育中,除社會責任角度以外,在個人行為修養方面如能充實更廣義的內涵,何愁不能培養出“禮儀之邦”具有大國儀態風范的一代。 中國人掀起的國外旅游熱潮是隨著經濟發展衍生的新事物,在國外也能看到它的方方面面。記得在意大利威尼斯馬可廣場上,我遇到一位美國游客,交談中他舉起大拇指連聲說中國人“rich”(富有),這可能是他在歐洲游歷中所得出的結論,大凡在歐洲造訪的國家多了,或許就會產生類似印象。在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國著名的旅游景點,中國人是常見的游客,有的旅行社甚至是由寧夏、青海、甘肅等過去較少出游的省區發團的。據旅行社方面說,目前歐洲外來游客中,10車人中就有7車是中國人,我們在歐洲所見也大體相同。穿梭于各國著名景點的黃皮膚同胞總習慣于打聽對方來自何省何市,這是中國認鄉親文化的體現,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或許表達了有別于他國的這種心理趨向。 ……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