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力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一分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02165
- 條形碼:9787030402165 ; 978-7-03-04021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力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一分冊 本書特色
國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以紀傳文體記述中國20世紀在各學術專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數千位華人科學技術專家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展示他們的求學經歷、學術成就、治學方略和價值觀念,彰顯他們為促進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經濟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力學卷 **分冊》按學科分別結集卷冊,并于卷首簡要回顧學科發展簡史,卷末另附學科發展大事記。這與傳文兩相映照,從而反映出中國各學術專業領域的百年發展脈絡。書中著力勾畫出這些知名專家學者的研究路徑和學術生涯,力求對學界同行的學術探索有所鏡鑒,對青年學生的學術成長有所啟迪。《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力學卷》記述了二百多位力學家,本分冊擬收錄力學家60位左右。
力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一分冊 內容簡介
國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以紀傳文體記述中國20世紀在各學術專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數千位華人科學技術專家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展示他們的求學經歷、學術成就、治學方略和價值觀念,彰顯他們為促進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經濟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貢獻。全書按學科分別結集卷冊,并于卷首簡要回顧學科發展簡史,卷末另附學科發展大事記。這與傳文兩相映照,從而反映出中國各學術專業領域的百年發展脈絡。書中著力勾畫出這些知名專家學者的研究路徑和學術生涯,力求對學界同行的學術探索有所鏡鑒,對青年學生的學術成長有所啟迪。《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力學卷》記述了二百多位力學家,本分冊擬收錄力學家60位左右。
力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一分冊 目錄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力學卷》前言
20世紀的中國力學
20世紀中國知名力學家
金愨(1899~1983)
周培源(1902~1993)
劉寶智(1906~1975)
劉先志(1906~1990)
王仁東(1908~1983)
王俊奎(1908~1998)
伍榮林(1908~2002)
王德榮(1908~1982)
許玉贊(1909~1985)
孟昭禮(1909~1966)
郭永懷(1909~1968)
周明□(1909~1995)
陸士嘉(191l~1986)
錢學森(191l~2009)
季文美(1912~2001)
曹鶴蓀(1912~1998)
錢偉長(1912~2010)
陳百屏(1913~1993)
張維(1913~2001)
范緒箕(1914~)
岳劫毅(1915~2007)
馬明德(1915~1969)
沈元(1916~2004)
錢令希(1916~2009)
徐華舫(1916~2008)
王培生(1916~)
黃茂光(1916~2007)
賈有權(1916~)
屈維德(1916~1999)
談鎬生(1916~2005)
王蓉孫(1917~2013)
楊式德(1917~1976)
周履(1917~2005)
卞蔭貴(1917~2005)
錢壽易(1917~1991)
李灝(1917~1996)
黃玉珊(1917~1987)
李敏華(1917~2013)
董鐵寶(1917~1968)
張桂聯(1918~)
張福范(1918~1989)
江可宗(1918~1997)
程世祜(1918~1968)
林同驥(1918~1993)
杜慶華(1919~2006)
周光垌(1919~)
趙祖武(1919~2002)
黃克累(1919~2006)
郭本鐵(1919~)
張阿舟(1920~2009)
康振黃(1920~)
孫天風(1920~2010)
羅祖道(1920~1992)
陳士櫓(1920~)
施祖蔭(1920~1981)
黃震中(1920~1997)
王仁(192l~2001)
朱兆祥(1921~2011)
陳肖南(1921~1985)
沈志榮(1922~1999)
20世紀中國力學大事記
力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一分冊 作者簡介
鄭哲敏院士,錢學森的學生;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外籍院士。早期在水彈性力學研究中取得成就。長期從事固體力學研究,開拓和發展了我國的爆炸力學事業。擅長運用力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倡導海洋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性能、環境災害力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為推動我國力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從2008年起與李佩先生一起主持錢學森科學和教育思想研究會。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