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左傳 本書特色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此外,在歷史上還有《左氏春秋》、《春秋內傳》等名稱。此書是我國史學史上一部著名的編年體史書。它按年編排記載了春秋時期以魯國為主的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許多歷史事件。 《左傳》本是儒家十三經之一,也是儒家元典《春秋》的“三傳”之一。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歷經戰國到秦漢,傳授《春秋》學的主要有五家。這五家是:《左氏傳》(簡稱《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和《夾氏傳》。其中“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因而均已失傳。《左氏傳》和《公羊傳》、《穀梁傳》三家都很興盛,成為當時顯學,被合稱為“《春秋》三傳”。在《春秋》三傳中,《公羊傳》和《穀梁傳》屬今文學派,《左傳》屬古文學派。 本書是從《左傳》中選取了可讀性強、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比較高的一些章節進行譯注,并根據內容為各個章節擬定了小題目,以醒眉目。在體例上,本書依照《左傳》原書的編年順序排列有關內容。在譯注過程中力求做到準確、通俗、易懂。本書為普及讀物,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參考了楊伯峻先生的《春秋左傳注》、沈玉成先生的《左傳譯注》、徐中舒先生的《左傳選》、王守謙先生的《左傳選譯注》、陳世鐃先生的《左傳選譯》等前賢時修的《左傳》選本和注譯本,以及其他有關《左傳》的研究成果,限于編寫體例,未能在書中一一標注,在此一并致謝。 本叢書充分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所選國學經典進行注釋、翻譯,對難字加以注音,有的還在篇前加以導讀性質的題解。其中,古文辭類各書采用原文加注釋和譯文的形式,詩詞類各書采用原文加注釋、賞析和輯評的形式;對于大部頭的原著采用選編的方式,選擇其重要且可讀性強的篇章。叢書追求注釋簡明,譯文通達。本叢書的編輯出版,旨在為國學愛好者提供一套淺近曉暢的國學讀本——通過難字注音,使讀者誦讀經典順暢無礙;通過題解、注釋、翻譯和賞析,令讀者領悟國學經典的內在魅力,彰顯國學經典的現代價值。
左傳 內容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此外,在歷史上還有《左氏春秋》《春秋內傳》等名稱。此書是我國史學史上一部著名的編年體史書。它按年編排記載了春秋時期以魯國為主的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許多歷史事件。 《左傳》不僅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因而近代學者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中高度評價《左傳》的學術價值說:“左氏敘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論,亦當在司馬遷、班固之上,不必依傍圣經,可以獨有千古。
左傳 目錄
前言
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9
周鄭交質而失信(隱公三年)12
宋穆公立侄(隱公三年)13
衛公子州吁之亂(隱公四年)15
臧僖伯諫隱公觀魚(隱公五年)17
鄭莊公侵陳(隱公六年)18
鄭莊公敗北戎(隱公九年)19
鄭莊公入許(隱公十一年)20
申繻論命名(桓公六年)23
楚武王伐隨(桓公八年)24
楚敗鄖師(桓公十一年)25
鄭昭公奔衛(桓公十一年)26
楚屈瑕輕敵兵敗身亡(桓公十三年)27
衛公子共赴難(桓公十六年)29
魯桓公死于齊(桓公十八年)30
鄧三甥請殺楚文王(莊公六年)31
齊連稱、管至父作亂(莊公八年)31
鮑叔牙薦管仲(莊公九年)33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34
宋萬亂宋(莊公十二年)36
鄭厲公復國(莊公十四年)37
鬻拳強諫楚文王(莊公十九年)38
田完辭卿(莊公二十二年)39
驪姬始惑晉獻公(莊公二十八年)41
莊公逝后慶父作亂(莊公三十二年)42
仲孫論魯難(閔公元年)43
衛懿公玩物喪國(閔公二年)44
晉獻公將廢太子申生(閔公二年)45
晉假虞伐虢(僖公二年)48
齊伐楚而成召陵之盟(僖公四年)49
驪姬終亂晉(僖公四年)51
晉復假虞伐虢(僖公五年)53
葵丘之盟(僖公九年)55
惠公反晉(僖公九年)57
管仲辭上卿之禮(僖公十二年)60
泛舟之役(僖公十三年)61
晉人背施(僖公十四年)61
秦、晉韓之戰(僖公十五年)62
子魚諫宋襄公(僖公十九年)68
宋、楚泓之戰(僖公二十二年)69
晉懷公淫刑以逞威(僖公二十三年)71
重耳及秦(僖公二十三年)72
重耳入主晉國(僖公二十四年)76
周襄王引狼入室(僖公二十四年)80
展喜犒齊師(僖公二十六年)83
楚、晉備戰始爭霸(僖公二十七年)84
晉文公伐曹(僖公二十八年)87
城濮之戰(僖公二十八年)88
晉文公稱霸(僖公二十八年)92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99
秦、晉郩之戰(僖公三十三年)101
楚穆王弒父奪位(文公元年)104
趙盾始主國政(文公六年)105
趙盾立晉靈公(文公七年)108
諸侯滅鄋瞞(文公十一年)111
士會歸晉(文公十三年)112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113
晉、楚邲之戰(宣公十二年)116
齊、晉鞍之戰(魯成公二年)123
申公巫臣助吳始強(成公七年)126
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127
晉、楚鄢陵之戰(成公十六年)130
晉悼公復霸(成公十八年)135
晉魏莊子議和戎(襄公四年)138
晉平公伐齊(襄公十八年)140
崔杼弒齊莊公(襄公二十五年)144
吳公子季札聘于中原(襄公二十九年)145
鄭子皮授子產政(襄公三十年)149
虢地會盟(昭公元年)151
晉平公問疾(昭公元年)155
晏嬰、叔向論季世(昭公三年)158
詹桓伯責晉(昭公九年)161
楚費無極陷害太子建(昭公十九年)163
伍子胥奔吳(昭公二十年)164
晏嬰論“和”、“同”(昭公二十年)166
子產臨終托政(昭公二十年)168
宋國華氏之。ㄕ压荒辏169
專諸刺殺吳王僚(昭公二十七年)172
囊瓦因貪害楚(定公三年)174
再盟召陵(定公四年)175
吳伐楚破郢(定公四年)179
申包胥乞師(定公四年)183
秦師救楚(定公五年)184
涉佗、成何壞晉衛之盟(定公八年)185
陽虎叛魯(定公九年)186
吳王闔閭之死(定公十四年)187
衛太子蒯聵出逃(定公十四年)188
伍子胥勸夫差滅越(哀公元年)189
子西論闔廬父子為政(哀公元年)191
楚昭王終知大道(哀公六年)192
吳伐魯(哀公八年)194
冉求率師敗齊(哀公十一年)196
伍子胥之死(哀公十一年)199
子路舍生成仁(哀公十五年)200
左傳 作者簡介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學術界普遍認為《左傳》為春秋時期的左丘明所作。自唐宋以迄當今,學術界關于《左傳》一書的作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無定論。人們懷疑左丘明作《左傳》,并提出了一些新說,但均無充分的根據。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