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377130
- 條形碼:9787561377130 ; 978-7-5613-77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首次提出了“史態紀錄影像”與“史態紀錄片”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別于過去僅僅把“歷史”作為一個表現對象的模糊提法,也異于歷史學對影像制作的要求。它是站在影像制作的角度提出的,強調一個片種的類型確立。“史態”與“歷史”有關聯,但各自的適用范圍有所區別。“史態”影像是指過去時態的各種影像制作樣態。“史態紀錄影像”是對過去時態發生的事件、人物進行“再現”的非虛構影像,“史態紀錄片”則是其具體的承載樣態。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章是關于影片類型的確立依據以及文本包含的子類型范圍;第二章到第五章是對現有中外史態紀錄片的文本分析。該分析系統地分為時空構建、敘述方式、影像修辭和意識形態呈現等四個方面。第六章是對史態紀錄影像的歷史、社會、文化傳播的價值和功能以及傳播環境、傳播策略等的分析。第七章則是深刻剖析和反省現有的史態紀錄片的文本創作弊端引發的相關幾個重大問題以及對史態紀錄片的批判研究存在的問題。
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 內容簡介
孫莉編寫的《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首次提出了“史態紀錄影像”與“史態紀錄片”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別于過去僅僅把“歷史”作為一個表現對象的模糊提法,也異于歷史學對影像制作的要求。它是站在影像制作的角度提出的,強調一個片種的類型確立。“史態”與“歷史”有關聯,但各自的適用范圍有所區別。“史態”影像是指過去時態的各種影像制作樣態。“史態紀錄影像”是對過去時態發生的事件、人物進行“再現”的非虛構影像,“史態紀錄片”則是其具體的承載樣態。
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 目錄
**節 文本類型的范圍
一、歷史文獻和理論紀錄片
二、歷史文化和科教紀錄片
三、歷史人文和節 慶紀錄片
四、歷史調查和劇情紀錄片
第二節 影像的歷史價值
一、影像與歷史的聯姻
二、影像的價值變遷
三、影像的文獻價值
四、影像的歷史書寫
第二章 史態紀錄影像的時空構建
**節 時間的呈現
一、自然時間進程
二、影像敘述時間
三、內在時間意識
第二節 空間的呈現
一、原始的現場空間
二、境界與場同構的真實
三、象征空間與生命體驗
四、運動與靜止哲學的空間
第三章 史態紀錄影像的敘述
**節 特殊敘事方式
一、口述訪談的多重價值
二、真實再現的敘事模式
第二節 敘事視角與結構
一、多視角敘事功能
二、敘事結構的悖論
三、敘事流暢的負面性
第三節 影像敘事的趨勢
一、視覺與文字敘事區別
二、集體記憶與影像敘史
三、劇情片的成功的要素
第四章 史態紀錄影像的修辭
**節 修辭的歷史感染力
一、細節 魅力凸顯
二、多重意蘊并存
第二節 修辭的史學新價值
一、風格與歷史的書寫
二、修辭參與歷史敘述
三、修辭增強歷史經驗
第五章 史態紀錄影像的意識形態呈現
**節 隱蔽型意識形態的表現
一、歷史哲學隱于敘述結構
二、生命理性隱喻國家意識
三、修辭風格呈現審美意識
第二節 開放型意識形態的構建
一、影像敘史的自由空間
二、多敘述主體的共融
三、主持人的修辭功用
第六章 歷史文化的整合及影像傳播
**節 歷史影像的傳播策略
一、儀式化的傳播理念
二、影像內容知識化
第二節 文化傳承與影像媒介
一、中華文明的視覺傳播與集體記憶
二、代言機制的本質與影像神話思維
三、民間影像書寫與多元文化的構建
四、消費語境下的史態紀錄影像生產
第七章 批評的權力與重構真實
**節 批評的批評
一、闡釋與批評
二、歷史與現實
三、主體的焦慮
四、抗衡與對話
第二節 真實的路徑
一、信息開放與去政治化
二、生態批評與去媒體化
三、獨立制作與去商品化
參考文獻
后記
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 作者簡介
孫莉,廣播影視文藝學博士,西南財經大學教師,發表各類研究論文數十篇,主編(參編)著作5部.<紀錄影像與歷史再現——史態紀錄片研究>是最新研究成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