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西行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04573
- 條形碼:9787567004573 ; 978-7-5670-045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行隨筆 本書特色
《拉斯維加斯與大峽谷:人與天的杰作》;《墨西哥:第三世界鄰國》;《圣地亞哥:海洋特色城市》;《芝加哥:現代建筑博物館》;《華盛頓的頂級博物館群》;《尼亞加拉大瀑布:震撼!》;《波士頓:歷史文化名城》……《西行隨筆》作者馮天瑾1990年去荷蘭做訪問研究,并先后到過西歐、東歐、北歐和美國等20個國家。作者從學人和旅游者視角認識西方燦爛文化與弊病,聯想偉大祖國大好河山與改革開放。
西行隨筆 內容簡介
《西行隨筆》作者1990年去荷蘭做訪問研究,并先后到過西歐、東歐、北歐和美國等20個國家。作者從學人和旅游者視角認識西方燦爛文化與弊病,聯想偉大祖國大好河山與改革開放。《西行隨筆》以大量照片和日記、雜記作基礎素材,以游記形式漫談親身經歷,既瀏覽與介紹世界風光,又觀察與思考社會文明,坦露所見、所聞、所感與所思。
西行隨筆 目錄
(一)手拿10美元出國
(二)一個窮人之家
(三)馬路上的文明
(四)心茫然·夢成真
1.巨大的挑戰
2.我的發現
(五)屯特大學
(六)郁金香·風車·奶牛
1.郁金香
2.風車
3.奶牛
(七)能讀懂梵·高嗎?
(八)不到大壩枉游荷蘭
(九)知心好友:豪克斯
(十)話說荷蘭人
1.身高體強
2.溫馨家園
3.他們小氣嗎?
4.紅燈區與全裸浴
5.開放與自由
(十一)*懷念什么?
1.優雅的自然環境
2.和諧的人文環境
(十二)福利國之遺憾
二、錦繡德國
(一)坐“三次”火車繞德一圈
(二)柏林墻
(三)慕尼黑
(四)浪漫皇帝的夢幻城堡
(五)優秀民族?
三、銘心比利時·峽谷盧森堡‘
(一)處于十字路口的比利時
(二)峽谷之城:盧森堡
(三)蒙斯學人的悲哀
1.處處有歧視
2.凄涼的圣誕節
(四)蒙斯學人的奮斗
1.18歲的小姑娘
2.語音壓縮算法開發者
3.化學家小熊
4.我的研究工作
(五)荷、比、盧旅游歷程圖
四、新加坡歷險記
(一)工作期延長的“政治”
(二)簽證危機
(三)“小龍”新加坡
(四)新加坡模式
1.國父李光耀
2.小國多元文化
(五)驅逐出境?
1.同性戀者相中了我?
2.大使介入
3.茫茫夜空中閃光的金子
五、臺灣同胞·東歐之旅
(一)臺灣博士生組織的旅游團
(二)音樂天國:維也納
(三)多瑙河上的明珠:布達佩斯
(四)建筑教科書:布拉格
(五)大巴上的文藝會
六、浪漫法國·摩納哥
(一)破樓房·可憐人
(二)宏偉的浪漫之都:巴黎
(三)西方藝術之瑰寶
(四)地中海之花:尼斯、戛納
(五)世界第二小國:摩納哥
七、藝史長廊:意大利
(一)意大利列車懸案
(二)古文化水城:威尼斯
(三)她誤入“外星人世界”
(四)頂級露天歷史博物館:羅馬
(五)哪里是梵蒂岡?
(六)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薩
1.佛羅倫薩
2.比薩與斜塔
八、北歐仙境
(一)恬靜的芬蘭
(二)瑞典與斯德哥爾摩
(三)童話世界:丹麥
(四)世外桃源:挪威
九、偉大俄羅斯
(一)莫斯科印象
(二)圣彼得堡的“西化”與傳統
(三)俄羅斯的偉大與困惑
十、美國夢
(一)洛杉磯·好萊塢
(二)拉斯維加斯與大峽谷:人與天的杰作
(三)墨西哥:第三世界鄰國
(四)圣地亞哥:海洋特色城市
(五)芝加哥:現代建筑博物館
(六)華盛頓的頂級博物館群
(七)尼亞加拉大瀑布:震撼!
(八)波士頓:歷史文化名城
(九)紐約:金融與文化城
十一、多彩澳大利亞
(一)新穎的旅行
1.澳大利亞特色游
2.新穎的旅行方式
3.誠信的溫馨和友愛
(二)美麗舒適的悉尼
(三)大自然之神筆
1.漫長、蜿蜒、秀麗的海岸線
2.自然奇觀大堡礁
3.神秘的熱帶雨林
4.澳大利亞寶貝
十二、歐洲文藝復興聯想
(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扭轉乾坤
(二)湖北農民的教育救國
(三)父輩的理想與追求
(四)“反右補課”
(五)摘了帽,實質沒變
(六)“文革”與心靈
(七)對中國文化復興的期待
1.父母離世前的尋覓
2.我的“中國夢”
十三、雜感集
(一)簽證·簽證“產業鏈”
(二)大學比較
1.以出國手續為例
2.大學與企業合作
3.校訓與學風
4.出國深造
(三)學術會議比較
(四)山河·水
(五)大城市·上班族
(六)建筑與社會
(七)在西方奮斗的中國人
(八)中國人的尊嚴
(九)體育文明
(十)人的不同活法
1.漁夫與經濟學碩士對話
2.瀟灑與勤奮
3.幸福感
(十一)同性戀者
(十二)揭穿導游的騙術
西行隨筆 節選
“這悲慘事件太不可思議了!它把我們帶回現實。它清楚地表明,我們是多么渺小和脆弱。它與圣誕卡所說絕然相反。它使我再次反思: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這讓我想起了偉大的達爾文。達爾文目睹了無數人類悲劇以后,開始懷疑他曾深信不疑的上帝。晚年,他的愛女突然早逝,導致他不再相信確有至善和萬能的上帝存在。 2005年春,我告訴豪克斯,我要去巴黎與會,并偕夫人游歐洲。他立即復信說: “真讓我高興,你還在搞科學研究,而且頗有成就。太好了。我原計劃要去葡萄牙。現在,我重調時間安排,以便在荷蘭等你和錢玲到來。到了荷蘭,你們不必住旅館,可在我家中住一至兩周,然后我們再去干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是指他的“生意”:在葡萄牙海邊買了一套住房,在網上向旅游者出租。近兩年遭遇經濟危機,生意慘淡。2012年5 月,他只好把它賣了。他到屯特大學任職以前是飛利浦公司的高工,不是像我這樣一生泡學校的“書呆子”。 近些年,每當他在歐洲網上發現了我的文章,便高興地將它轉發給我。當我問2005年他帶我們旅游的具體路徑,他就給我寄來一張詳細的荷蘭地圖,并在上面作了標記。 我們之間生活水準差別之大,帶來一些彼此難以理解的小事。前面說過,他不理解我在歐洲一月拿500美元能維持生活。1992 ~1996年他3次來青島,工作之余學校安排了游覽。我驚訝地發現,每次早上出游到傍晚返回,他不在外面上廁所(嫌太臟),也不去小餐館吃飯(他帶了一些干糧)!他很擔心中國旅游區的衛生條件,早做了思想與物質準備。 讓我老伴高興的是,他對于我們當時“小套二” 之家和家庭餐食,他倒放心得很。來得高興,吃得滋味。 他們有幾點給我印象頗深。 1.身高體強 有一回,一幫大學生剛好和我同時擠上一部電梯。我猛一下覺得自己被他們“埋了”——他們個子太高了! 荷蘭人平均高度世界**。20歲的人平均身高1 .83米(1997年)。后來,我到了法國,感覺絕然不同:法國人身高和我們差不多。 1993年,我陪豪克斯坐火車去泰安,游泰山。行前,他擔心中國火車臥鋪趟不下他1.88米的大個子。他說,和中國一樣,荷蘭年輕人的身高還在增加,有的學校不得不改造30年前建造的教室。 冬季,實驗室里其他人都穿單衣,只有我穿毛衣。 1991年春,屯特大學舉辦一年一度的全校游泳、自行車和長跑“鐵人三項” 比賽。我的朋友小沈和小馮酷愛運動,身體壯實,在國內是各自學校的體育運動佼佼者。自恃有實力,便去報名。組委會的人說: “歡迎,歡迎!……把你們安排在哪個組呢?”思考一下后說:“你們參加退休人員組吧。”他擔心,如果小沈和小馮參加其他組,可能落后太遠。開始,小沈和小馮不大服氣:怎么讓我們和老人比賽?結果呢,也只得到中等名次。 精心美化自己的家園,是荷蘭人和德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 除了日常呵護,大部分人家每兩年(一年屋外,一年屋內)大修一次。 他們有一個很值得學、也不難學的環保方法:把廢樹干樹枝粉碎(垃圾處理場有專門的粉碎機),鋪在花叢附近地面上,既覆蓋了地面,又為植物提供了營養。這樣,你在荷蘭很難看見土:除了硬化地面外,土地都被草皮、小石子、石板或碎樹片所覆蓋。 豪克斯家園在小鎮之中,卻好似遠離城鎮;除了花草和樹叢,你看不見別的建筑。他的車庫前面,僅僅兩條車輪道硬化了,兩輪之間的地面居然也是草坪! 然而,當**次來到系秘書安妮卡家時,我脫口而:“你們家的花園比豪克斯家更好!”她丈夫埃森立刻笑著提醒我:“你可不要當著豪克斯的面講這話!”——怕豪克斯聽了不高興。其實,安妮卡家的設施也更現代化,一個洗澡盆就價值3000盾;小轎車可拉走的活動小屋內應有盡有,在一20℃的環境中車屋內也能溫暖如春。 她彈奏了一首鋼琴曲后,到花園里設席,請我吃燒烤。我**次見到,一根火柴就能點著一盆煤球;才知道,燒烤香蕉也別有風味,香甜,很好吃。 她介紹說,他們買下的是新建房,自己動手(有朋友幫忙),花了5年時間搞裝修和建花園。她拿出一大沓照片給我看:“我給整個建造過程拍了照。”照片展示:多才多藝的埃森如何用磚鋪設小道,如何墊隔水布造水池;種花不下20 種,果樹4種;設計有遙控門的地下工作間和便于夫人(腿殘疾)上下的電梯,等等。他的工具問像個商店,應有盡有。 15年以后,我偕老伴再訪安妮卡家。那些小樹已高聳。這對沒有子女、已婚35年的夫妻,擁有溫馨和美麗的家園。 2010年國際兒童節前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報告稱:“荷蘭兒童是歐洲*幸福的孩子。家庭開放,善于溝通,父母與孩子關系融洽、民主,幾乎可以討論任何話題。”我曾到屯特大學幼兒園看過:園地很大,孩子很少,卻有多位教師和孩子做游戲,其樂融融。 當年,我很想知道荷蘭底層人的家園如何。前面談過我的一個“窮朋友”,有5個孩子的失業者的幸福家庭。我還特意去看過一個安置“越南難民”的居民區:一排5層樓房,每家占兩層,底層是車庫。他們也學會了精心收拾周邊的草坪、花木和樹叢。 ……
西行隨筆 作者簡介
馮天瑾,1938年生,湖北紅安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1990~1992年赴荷蘭、比利時研究神經網絡理論與應用。曾任中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中心主任,國家級863/CIMS工程青島市專家組組長,中荷政府級合作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兼任IEEE高級會員、中國神經網絡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主持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童點實驗室項目,出版著作《智能機器與人》、《神經網絡技術》,在國際國內發表論文100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