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20735
- 條形碼:9787547820735 ; 978-7-5478-207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本書特色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精)》以南海西沙群島為研究區域,緊扣生態環境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響應這一主題,以糞土沉積層以及附近海域的硨磲為主要研究載體,利用多學科交叉的技術手段開展過去2000年島嶼生態演變、海鳥古生態以及人類活動歷史記錄的研究,同時從多個時間尺度上重建晚全新世南海西沙地區海表面溫度和降雨變化,進而探討大尺度氣候系統如enso、itcz、東亞季風等的變化,并通過重建記錄間的相互對比研究,深入探討了低緯度地區海洋島嶼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機制,闡明了西沙海鳥數量變化的原因。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精)》可供從事全球環境變化的工作者參考,對于從事第四紀地質、氣候變化、環境科學和地球化學的科學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們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南海西沙群島為研究區域,以糞土沉積層為主要研究載體,利用多學科交叉的技術手段開展了過去2000年島嶼生態演變、海鳥古生態、氣候變化過程以及人類活動歷史記錄的研究,并通過記錄間的相互對比研究,深入探討了低緯度地區海洋島嶼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機制,闡明西沙海鳥數量變化的原因。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島嶼生態地質學的形成發展與基本原理
1.1 生態地質學
1.2 南極無冰區生態地質學概述
1.3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西沙群島生態環境概述
2.1 南海的季風和洋流
2.2 西沙群島概況
2.3 西沙群島氣候特征
2.4 西沙群島地形地貌特征
2.5 西沙群島土壤特征
2.6 西沙群島植被
2.7 西沙群島現代鳥獸生態
2.8 西沙群島水文環境特征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過去2000年西沙海鳥數量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3.1 西沙群島海鳥糞土沉積物采集、分析與定年
3.2 西沙群島糞土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環境意義
3.3 宣德群島東島紅腳鰹鳥數量變化
3.4 永樂群島甘泉島2200年海鳥數量變化記錄
3.5 海鳥數量恢復的新方法——反射光譜
3.6 海鳥數量變化原因分析
3.7 西沙海鳥食譜的同位素記錄
3.8 西沙附近海域古海洋生產力記錄初步恢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西沙群島晚全新世降雨量變化及可能的影響因素
4.1 enso對西沙現代氣候的影響
4.2 西沙群島過去千年降雨變化及機制
4.3 過去2000年南方濤動指數重建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南海近千年前的古海嘯事件
5.1 研究的材料與方法
5.2 牛塘沉積柱中記錄的高能水動力事件
5.3 東島硨磲和珊瑚大化石反映的事件信息
5.4 東島和琛航島礁盤上基巖卵石反映的信息
5.5 1024年發生的海嘯事件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西沙群島陸源粉塵歷史記錄及其氣候環境意義
6.1 粉塵沉降和東亞季風系統研究概況
6.2 陸源粉塵指示元素的確定
6.3 陸源粉塵歷史記錄恢復
6.4 西沙群島陸源粉塵傳輸與大氣環流特征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珊瑚砂礫屑灰巖磷質膠結物的生態環境信息
7.1 膠結物的結構特征及其化學、礦物學組成
7.2 磷質膠結物的元素分布特征和成因解釋
7.3 磷質膠結物的影像學特征及其環境意義
7.4 南海東島成島歷史與海平面研究的新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南海西沙群島硨磲古氣候研究
8.1 西沙群島現代大硨磲同位素、sr/ca分析及古氣候意義
8.2 不同種類硨磲高分辨率sr/ca研究
8.3 晚全新世溫暖期南海西沙高溫特征的硨磲記錄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人類文明在西沙群島海鳥遺跡中的歷史記錄
9.1 西沙群島珊瑚砂質沉積中hg的來源識別
9.2 過去700年蛋殼hg記錄
9.3 明代以來永樂群島海鳥糞土層中hg沉積與人類活動
9.4 過去1000年東島海鳥糞土層中的hg記錄與亞太文明
9.5 明代以來永樂群島海鳥糞土層中pb沉積與人類活動
9.6 2000年來西沙東島紅腳鰹鳥糞中pb記錄與亞太文明
9.7 過去2000年鳥糞中cu元素變化記錄與中國冶金文明
9.8 西沙永樂群島近400年來黑碳沉降記錄及環境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島嶼生態地質學的發展方向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彩版插圖
南海島嶼生態地質學 作者簡介
孫立廣:現任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政府參事。自2000年來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論文100余篇。參加了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首次北極考察并參與黃河站建站工作,2003年和2012年兩次率隊赴南海西沙群島進行野外考察。獨創的“企鵝考古法”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上,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評為“2000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評為“九五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