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091247
- 條形碼:9787220091247 ; 978-7-220-09124-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本書特色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是一本35萬字的紀實文學作品,是我國首次以紀實文學的形式,生動再現60多年前,人民解放軍堅決貫徹黨中央的偉大決定,廣大官兵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時代故事;本書將首次刊登大量從未發表的、極其珍貴戰地照片,凸顯了一代軍人的奮斗歷程。書稿從不同側面、多個角度,展現了西藏地區在劃時代的偉大歷史進程之中我黨的正確領導、解放軍的卓越功績和全體駐藏官兵艱苦奮斗、民族大愛、舍生忘死的群像。
本書以近200名親歷者的口述史,全景式展現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權,平息叛亂到民主改革的歷史畫卷。作者用娓娓講述的筆法,從基層指戰員和隨軍知識分子的角度,有血有肉地再現一生情系西藏的“老西藏”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解放和建設好祖國的神圣領土西藏,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奉獻熱血、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英雄群像。反映了為藏族人民謀求幸福,進藏大軍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以不畏犧牲、前赴后繼、一往無前的感人行動得到了西藏民眾的真心擁護的史實。凸現了“老西藏”們在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至民主改革時期,為西藏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為藏族人民翻身解放和幸福安康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熱地以翻身農奴的切身感受,深情地為此書作序。
本書作者張小康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近30年,了解并熟悉歐美地區讀者的閱讀特點,故從構思和寫作,都考慮了以上因素,擬以此書還原這段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真實歷史,糾正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媒體對這段歷史的曲解,增進西方讀者對新舊中國和新舊西藏的了解。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內容簡介
《雪域長歌——西藏 1949—1960》是一部體現“老西藏精神”的紀實文學作品,由作者歷時8年采寫而成,首次刊發多幅珍貴歷史圖片。書稿記述1949到1960的十一年間,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為主的人民軍隊進軍西藏到西藏實行民主改革的歷史進程,全景展現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權,平息叛亂到民主改革的歷史畫卷。書稿還原了那段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真實歷史,有血有肉地再現了一幅奉獻熱血、青春和生命的英雄群像。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目錄
●*高統帥,重重落子/12
1949年秋,毛澤東曾先后向西北、西南兩支部隊的*高指揮員發出電報,提到“西藏問題的解決應爭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出兵當然不只有西北一路,還要有西南一路”。毛澤東在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同時,啟動了解放西藏的戰略決策……
●軍令如山,使命在肩/22
首先是召回令,或者說是召喚令,即立即召回十八軍原班人馬中已經安排到地方工作的中上層軍政干部;同時吸收對西藏各方面情況有研究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加入進藏隊伍;盡快動員進步愛國的青年知識分子,特別是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參軍……
●八方英才,集結一堂/29
聽說王仲的畢業論文是《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史》時,范文瀾十分鄭重地問王仲,現在中央人民政府為配合和平解放西藏,決定責成政務院文教委員會牽頭組織一個西藏工作隊,是否愿意參加?……
第二章?甘孜歲月
●進軍三難,挑戰極限/38
對于一支幾萬人的大軍而言,面對極端復雜和特殊的自然環境以及人力物力都極度匱乏的后勤保障,無疑是極限挑戰。十八軍進軍誓師離開樂山時,當地群眾含淚告別說:“孩子,你們此行可要受大苦了!”可見一般百姓都明白完成進藏偉業必須迎接“極限挑戰”以及這“極限挑戰”意味著什么!……
●進軍守則/42
隨后進軍西藏的整個過程中,十八軍全體指戰員以這個《守則》嚴格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尊重藏族同胞、實行民族平等、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各個方面,恪守信條,忍辱負重,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甚至生命……
●先遣部隊入甘孜/46
軍人們真正領教到雪山的厲害:感到明顯的缺氧,氣喘不上來,胸悶得厲害,臉都憋得烏紫烏紫的。開始時先遣部隊還是按照內地行軍慣例,走五公里歇十分鐘,走十五公里“打個尖”;后來眼看掉隊掉得不成樣子,后面的人離得越來越遠,只好改成一二公里一歇,快到山頂時,每隔五十米或一百米就要歇一歇,喘喘氣……
●勒緊褲帶度糧荒/50
為了統一思想,共渡難關,決定立即召集營以上干部會議。大家來得很早,我們還沒吃早飯。有幾個營級干部來到時,緊繃著臉,見了我們也不敬禮,便一屁股坐到地上,背朝著我,一聲不吭。團領導想打破這種尷尬場面,主動和大家交談,反應也很冷淡……
●會戰機場迎接“天菩薩”/56
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曠野,到處是起伏不平的小丘,荊棘叢生,亂石林立,環視一周,四面都是高山,唯有遠處大金寺的金頂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領導交代任務時風趣地說:“我們的任務是削平一座座小土丘,填平一個個大洼地。”……
●藏漢一家人/65
每天學習藏語文一至一個半小時成為部隊雷打不動的制度。不久,被藏族群眾譽為“通司切嘎(半個翻譯)”的人數大增。當年十八軍的官兵們,從一句藏語都聽不懂、說不出,到“藏話、漢話加比畫”能跟藏族百姓溝通交流,再到個別精通者可以用地地道道的拉薩話宣講政策,交藏族朋友。軍人們知道,學會藏語,才能真正走進西藏,走進藏族百姓的心中……
第三章?昌都戰役
●導火索,格達活佛被害/78
全國政協曾邀請格達活佛到北京開會,格達活佛表示:“等西藏和平解放了,我再去北京見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格達活佛不會想到,他再也到不了北京了,再也見不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了。隨后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格達活佛慘遭暗殺!這一重要事件的發生,在當時直接影響到和平解放西藏的整個進程……
●南北夾擊,解放昌都/86
炮兵連用夾叉法進行試射,彈點忽遠忽近,藏軍不知其中奧秘,以為是炮兵打不準,就像看熱鬧似地高聲叫喊,手舞足蹈,有的還吹起號角。炮兵連試射完畢,轉入效力射,指揮員一聲令下,成排的炮彈在藏軍隊伍中間和四周開了花,有幾頂帳篷被擊中飛上了天。藏軍這時才知道解放軍炮火厲害……
●達賴喇嘛親政/100
向“神”請教“戰和二舉何為上”的結果是請達賴喇嘛親政,由達賴喇嘛決定“戰與和”。從親政后達賴喇嘛給毛澤東主席的信來看,達賴喇嘛選擇了“和為上”。既然如此,他為什么又要出走呢?達賴喇嘛后來在他的回憶錄中描述了當年的情況……
●昌都斷糧/104
半個多世紀以后,孫常愉還記得那時做過的一生中*美的夢:夢到自己在昌都大街上,用全部衛生費買到了五六個又大又香的豬肉包子,興沖沖地跑回帳篷里……正在這時她突然被人胳肢醒了,原來她笑出了聲!她把夢中的情景說給大家聽,一位年長的女兵風趣地說:“你們真不該把她弄醒,要不然我們都能跟著她在夢里吃到大肉包子了!”
●“我們被解放了”/109
“阿媽啦,你得好好想一想嘍!天下哪有這樣好的軍隊,不搶我們的青稞,不讓我們支烏拉,不殺我們的牛羊,他們全是金剛身子菩薩心嘍。對豺狼,他們是雄獅猛虎,對百姓卻比綿羊還溫順。他們遠從幾千里外趕來,還不是為了把我們這些苦娃子、苦差巴,從火坑里從地獄里搭救出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讓我們門前有酥油茶桶,屋后有雞鴨牛羊,天天有糌粑吃,頓頓有奶茶喝嗎?”……
第四章?艱難挺進
●《十七條協議》的簽訂/116
中央人民政府態度謹慎,耐心等待,就是希望何時改、怎么改,要等待西藏地區人民群眾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覺悟,以破壞更小、損失*小、相關各方更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改革,以保證西藏的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以更和平的方式來完成……
●各路并進/122
挺進的部隊,每天都在和各種突發而來的困難做著艱苦頑強的較量,時時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血犧牲。由于進軍時間長,進軍路線長,這種在與大自然搏斗中的傷亡,幾乎等同于一場人與人的大規模戰爭……
●先遣支隊/127
有段約五十里的一二尺寬的小路,一邊是峭崖陡壁,一邊臨深淵急流,其間要走一截棧道,那截棧道只是一根懸架在半空中的樹干。牽馬望著下面奔騰咆哮的激流,心驚肉跳。當戰士們爬過一段一里多長的苔蘚石階時,忽然后面有人喊:“不好啦,馬摔下去了!”……
●護送電臺/136
這支奇特的馬隊,簇擁著吊跨在馬鞍上的四個大箱子,頗為壯觀,還真有點神秘感。一路上,竟在當地群眾中引出許多傳說和議論,有說是某大首長的重要行李,有說是某種新式武器,還有說是毛主席派來的菩薩兵使用的“法器”……
●那時,我們正年輕/140
從城市里來的青年人,一看到用手拾牛糞,不習慣。開始時,他們都不肯用手拾,有的手拿著木棍往袋子里撥弄,有的用腳往袋子里踢。年輕的醫生們更是戴著白手套,捂著雪白的口罩,用筷子去夾牛糞。到后來,也顧不上了,一只手抓炒面吃時,另一只手還忘不了去拿牛糞……
●雪山娘子軍/146
徐永亮突然發現前面隊伍走過的雪地上,留下一串血跡,在一片白茫茫中顯得那樣扎眼。他不禁喊:“啊呀,誰受傷了?在流血!”一道冰河,河面上留下一片鮮紅,令人觸目驚心!幾個老兵回頭一看,沒吭聲。他快走幾步,發現有個女兵的褲腳上一片暗紅,血正順著褲腳滴下來,他忍不住又大喊起來,立即遭到女兵們一陣白眼……
●獨立騎兵師進藏先遣連/151
人們發現,在日記本的*后一頁,李狄三早已對自己的遺物作了安排:茶缸留給一位班長,皮大衣送給一名戰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一支金星鋼筆留給在河北老家的兒子;而寫著“進藏工作總結”的日記本,則獻給“偉大母親——中國共產黨”。日記本里,還有一封寫給上級黨委的信,信上說:“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請黨寬恕……”
第五章?向拉薩進發
●官兵一致同甘苦/160
張國華的警衛員趙景仁回憶說:“首長為了減輕我們的負擔,總是和大家一起走。上山時,看到首長氣都喘不上來、非常吃力的樣子,我們的心里很難受。可是他還總是安慰我們:‘走不動的時候,我不是還可以拉著馬尾巴嗎?’是的,這就是我們軍長的‘特權’……”
●高原新聞人/166
每天一邊行軍,一邊收集稿件,晚上宿營后就趴在燭光下編輯,再交給油印組刻寫印刷;第二天早上行軍時,提早出發,趕到部隊*前邊,把報紙發放到官兵們手中。“發行任務”完成了,又隨部隊繼續前進,繼續收集稿件,準備第二天出報。這就是一五五團《戰利》報每天的“報館節奏”……
●**支科考隊/173
大家躺在帳篷內聽老牟講述他參軍的經歷和鄉愁,遠處不斷傳來凄厲的狼嗥聲。正當昏昏欲睡的時候,忽聽大聲驚呼:“狼來了!”頓時帳篷內緊張起來。王仲忙從睡袋中探出頭來,只見帳篷當口露著兩只冷徹似電的眼睛,直直地盯著她。果真是狼!……
●特殊的“戰友”/182
星夜寂靜,唯聞蹄聲,寒噤中,掉隊的馮克運想起了部隊首長講過的那些兇殘的野獸,冷汗幾乎浸遍全身。馬兒不停地向前狂奔,不知跑了多久,終于看到了一片帳篷,一片熟悉的聲音叫道:“馮克運還活著!馮克運回來了!”……
●“通過文工團認識解放軍”/190
嚴崎華被抬進停尸房,放置在靠墻邊的地上。停尸房無窗又無門,尸體尚未裝殮之前夜里派人值班看守;為防止野獸侵擾,會在停尸房另一端燃起火堆。深夜,值班員走進停尸房,緊張地往火堆上扔柴火,此時,昏迷中的她發出一聲嘆息,嘆息聲充滿對生的渴望,值班人驚恐萬狀,跌跌撞撞地跑出去……
第六章?兩條英雄路
●邊勘測邊施工/204
這一天,一場大雪呼嘯而來,直至傍晚才停止。隊員葉祖站起來一看,發現隊友們都不見了,到處白雪茫茫,一片死寂。焦急中,忽見遠處有個黑點在向他移動。是野獸還是人?他拼命睜大眼盯著黑點,緊握著夾著地形圖的鋁合金講義夾,同時解下胸口掛著的小刀——這是他僅有的防身武器……
●東線,由雅安向西/212
風刮得更猛烈了,掛在繩子上的楊茂武被風吹得不停旋轉打圈,頭暈目眩,渾身上下全是傷。隨著繩子逐漸下放,他終于落到了一塊石巖上。剛剛站住腳,楊茂武就發現在他身旁有一個洞口。他俯身撿起一塊石頭,往洞里扔去,甕聲很大。終于找到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巖洞。楊茂武和戰友們就在那個大巖洞里裝了一千二百公斤炸藥……
●怒江,曠世奇路/219
今天,只要你經過怒江大橋,在那邊的人,都會指著一個單獨立在江邊的橋墩告訴你:“當年,有個戰士修怒江橋時掉進十多米高的、正在灌注水泥的橋墩里,誰也沒辦法把他救出來,他就這樣永遠地留在了橋墩里。”如今,怒江上已經架起了新橋。當年修建的怒江橋只留下這一個橋墩,像是一座特別的紀念碑……
●西線,由拉薩向東/228
藏族民工們每天都編新歌。有一首是這樣唱的:“金珠瑪米(解放軍)沒來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拿過銀圓。我們去問我們的父母,父母也說從來沒有看見。金珠瑪米來到這里以后,我們從勞動中拿到了銀圓。我們不但看見了很多很多,而且還親手花幾百、幾千。”藏族人民把解放軍叫作“金珠瑪米”。“金珠”是打開鎖鏈的意思,“瑪米”是軍人的意思,合起來便是“打開鎖鏈的軍人”……
●青藏公路/238
“歷代政府都被‘世界屋脊’這句話嚇倒了,連一份像樣的地圖也沒有留下。我們自己的專家沒有去過,外國的探險家糊弄我們,胡說青藏高原是生命禁區。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通過青藏高原勝利到達拉薩了,怎么能說是‘生命禁區’呢!”……
●再出一條黑阿公路/247
孫占文從他的騎兵包里掏出那五十萬分之一的藏北地圖攤在地上,程永康端著蠟燭,牛青山蹲在地圖前,三個腦袋逐漸變成一大堆腦袋湊在一起研究第二天的行程,把地圖上的山脈、河流、湖泊位置與他們當天走過的地形對比,找出當晚宿營的位置。沮喪的是,他們發現他們到達的地方在地圖上大都是空白或者是虛線……
第七章?潤物有聲
●拉薩和平解放/260
扎什倫布寺的喇嘛和日喀則的市民們,自發地用紅布或紅紙做了許多五星紅旗。全市家家戶戶,寺中每一僧舍,無不紅旗招展。在扎什倫布寺的每一處經堂和僧房中,還高掛著毛主席的畫像。這些畫像都安放在與釋迦牟尼像并列的地方……
●荒灘變良田/266
譚冠三特邀阿沛?阿旺晉美夫婦、達賴喇嘛的母親等西藏愛國上層人士和婦聯、青年聯誼會的男女老少到“八一農場”參觀,將官兵們用汗水“喂養”出的大蘿卜、大白菜作為禮物相贈。許多前來參觀的上層貴族也不由贊嘆:“解放軍真是什么都會干,了不起!”……
●打通貿易,開辦銀行/277
所有在人行西藏分行工作過的人都牢記著:進藏初期的金融工作,每開展一項新業務,始終要把藏族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人行西藏分行的無息農牧貸款是以人民解放軍的名義發放的,剛開始的貸款資金,就是首批進藏官兵們背進高原的那些銀圓。名為貸款,實則帶有救濟性質……
●大師辦學/288
夫婦倆既是學校的領導者,又是藏漢語文老師。沒有教材,他們親自動手編寫,現編現教。對學藏語文的成年人和兒童,于式玉先從藏文字母教起。對如帕巴拉?格列朗杰、羅登協繞、謝瓦拉、格桑旺堆、甲本慈誠和學漢文課的學生,李安宅則從漢語拼音和“中國”、“西藏”、“共產黨”、“毛主席”、“解放軍”等漢文名詞教起……
●“阿姆吉拉”神話/294
達賴喇嘛赴北京參加**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為保證其路途中安全,行前要解放軍為他檢查一次身體。醫院提出要檢查血液、尿液,*初他們不同意。在西藏,達賴喇嘛是佛,他的糞便都是神圣的東西,更不用說抽血檢查了。經過耐心解釋,終于成功地在達賴喇嘛身上采了血……
第八章?至誠丹心
●藏族娃娃的漢族媽媽/304
晚飯時開門一看,啊!那個孩子又坐在石階上了!他抬起頭來,直瞪瞪地望著我。那一對亮晶晶的渴望母愛的眼睛,就像小羊羔望著媽媽。我感動極了,張開雙臂一把抱起孩子呼喊著:“收下你了!我的孩子!”小阿旺笑了,又哭了!我也流淚了。藏族戰士頓珠邊跑邊歡呼著:“收下了!收下小阿旺了!”……
●軍人情懷父母心/310
李俊琛聽說不許下車,急得直沖到車門前,司機不敢開門,她控制不住大聲地喊起來:“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是從拉薩過來的,三年沒見兒子了!”李俊琛大哭起來,激動地用拳頭打車門,邊打邊哭:“我孩子生下28天就離開了。我還要去北京學習,沒時間了,沒時間了!你們怎么這么狠心啊!我要看我的兒子!”……
●把娃娃們放在心里/315
一進門,見到一男一女兩個中年軍人,我一眼就認出了那是我日夜思念的父母親,我心里喊著“爸爸,媽媽”,但是發不出聲來,只有淚珠兒伴著嘿嘿地傻笑。弟弟少毓極規矩地行了個禮,有禮貌地叫著“叔叔阿姨好!”我一把拉著他說,是爸爸媽媽!弟弟愣住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風雪高原,愛情傳奇/325
是什么東西呢?江一趕緊跑到沒人的地方,張開手一看,原來是一個紅糖窩窩頭!她站在那里,一股幸福的暖流從手上傳遍全身。多少個艱難的日子,近在咫尺卻無法表達愛意,這一個小小的紅糖窩窩頭,卻傳遞著他深藏的情意……
第九章?高原之春
●幕后魅影/338
五角大樓批準中情局使用在科羅拉多州的利德維樂附近的黑爾營地——二戰中美國第十山地師的訓練基地,基地為此專門修建了營房,并派部隊提供安全保護。在那里“訓練西藏人的活動一直持續了六年”。中情局遠東處長德斯蒙德?菲茨杰拉德說,“西藏行動”是他的“心肝寶貝”……
●“3?10”拉薩叛亂/344
盡管我們看著這些血肉模糊的遺體有點懼怕,但我們一想到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戰友,是為解放西藏受苦農奴而獻身的英雄、烈士,那股懼怕的心理也就隨著階級的愛、階級的情而消逝得無蹤無影了。伴著我們的不僅有祭奠烈士的眼淚,還有對英雄的敬意,對發動叛亂的西藏反動上層的無比仇恨!……
●增派部隊,平息叛亂/355
陣地上的沖鋒號又響了,戰士們從四面八方向企圖繼續頑抗的叛匪陣地沖去。“通司”用藏語喊著:“叛匪們,你們被包圍了,趕快投降,繳槍不殺,金珠瑪米優待俘虜!”剩余的殘匪見同伙死的死,傷的傷,大勢已去,插翅難逃,遂舉手向平叛部隊投降……
●不愿做奴隸/374
按慣例,農奴主大年初一都要“請”一些農奴來莊園“喝茶”:租子交得多、聽話的農奴坐在**排墊子上喝酥油茶;其他農奴坐在第二排地板上喝清茶;租子交得*少的或“不聽話”的農奴,面前擺上一個碩大的臟瓦罐,倒滿冷水,農奴自己不肯喝,管家和家丁就強捏著農奴的口鼻使勁灌……
●實行民主改革/389
有生以來,**次領到屬于自己的東西,讓昔日的奴隸怎能不激動萬分?只見他們忙著在自己剛分到的地里轉來轉去,有的用腳、用繩子一遍遍丈量;有的打上木樁,寫上自己的名字;有的高興得在自己的土地上打滾,喝酒,又唱又跳,晚上就睡在自己的土地上……
●百萬農奴站起來/396
“三反雙減”結束,開始土改,次仁拉姆分到三只綿羊、一頭奶牛、一間房子、一個水磨和六畝地。她的淚水止不住地流,這是幸福的淚水。“活菩薩啊!”次仁拉姆找到工作組說,“我想加入你們的組織。”……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相關資料
唱響“老西藏精神”這首雪域長歌
——寄語張小康新書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中央軍委原委員、西藏軍區第一任司令員張國華中將的女兒張小康的新書《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問世了。
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紀實作品。全書生動記述了自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等奉黨中央、毛主席命令,從西南、西北兩個方向進軍西藏,至1960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的歷史進程;全景展現了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權,平息叛亂到民主改革的歷史畫卷。
這是一段飽含深情的集體回憶。小康歷時五年,輾轉全國,采訪了近兩百位當年跟隨張國華中將遠赴西藏的基層指戰員及其子女或親屬。小康以娓娓講述故事的筆法,以傾訴深情的描述,還原了那段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真實歷史,有血有肉地再現了一幅奉獻熱血、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英雄群像。
這是一面高揚理想的信仰之旗。祖國和人民,就是“老西藏”們終身不變的信仰。一生情系西藏的“老西藏”們,為了解放和建設好祖國的神圣領土西藏,為了藏族人民翻身解放和幸福安康,承受了無限犧牲,做出了無私奉獻,留下了不朽的“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是一首永遠回蕩在雪域高原的生命長歌。“老西藏”們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畏犧牲,前赴后繼,一往無前,得到了西藏藏漢各民族群眾的真心擁護。
一切為了藏漢各民族群眾,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它代表了最廣大藏漢各民族群眾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著藏漢各民族群眾現實的愿望和要求。“老西藏精神”得益于藏漢各民族群眾的認同與實踐而得以傳承和發揚,是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最好詮釋,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集中反映。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新形勢下,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認真領會其科學內涵與時代價值,著力使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先進事跡與優良作風,成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強大精神動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相信小康的這本新書,會讓我們重溫那段歷史,緬懷那些英雄,唱響“老西藏精神”這首雪域長歌。
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 作者簡介
張小康,系中央軍委原委員、西藏軍區第一任司令員張國華中將之女。為本書的采寫和出版,張小康歷時五年,輾轉全國,采訪了近200位跟隨其父親遠赴西藏的基層指戰員及其子女或親屬。她以傾訴深情的描述,真實記錄了進軍西藏將士和隨軍知識分子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再現了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