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65881
- 條形碼:9787504665881 ; 978-7-5046-658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本書特色
作者提出了一個當代人類必須回應的一個重大問題:如果科學不再是一種必然的科學,我們可以接受什么樣科學?或者說,什么樣的科學是可接受的科學?立足技術化科學觀,可以看到科學是一種受到現實與歷史條件制約的有限度的人類活動,這使得我們對科學的思考不再僅僅局限于辯護與批判、科學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對立,而將哲學反思的視域拓展到真實的科學活動與科學實踐層面,通過更具思想深度的審度,將人的境遇與選擇置于科學觀念的中心。
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內容簡介
作者提出了一個當代人類必須回應的一個重大問題:如果科學不再是一種必然的科學,我們可以接受什么樣科學?或者說,什么樣的科學是可接受的科學?立足技術化科學觀,可以看到科學是一種受到現實與歷史條件制約的有限度的人類活動,這使得我們對科學的思考不再僅僅局限于辯護與批判、科學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對立,而將哲學反思的視域拓展到真實的科學活動與科學實踐層面,通過更具思想深度的審度,將人的境遇與選擇置于科學觀念的中心。
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目錄
**章 近代科學與可理解的世界
第二章 從能動者的自然到現象技術
第三章 作為有限知行體系的科學保留
第四章 多元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科學觀
第五章 整體論與科學方法的嬗變
第六章 科學的價值取向與倫理考量
第七章 技術化科學的社會建構
第八章 技術化科學與存在的抉擇
可接受的科學:當代科學基礎的反思 作者簡介
段偉文,理學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先后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專業,博士論文《網絡空間的倫理基礎》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1年博士畢業進入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工作,曾赴牛津大學訪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