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華魂-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075353
- 條形碼:9787206075353 ; 978-7-206-0753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魂-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本書特色
戴安瀾是黃埔三期軍官生。黃埔軍校畢業后,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北伐軍進駐濟南時,恰逢日寇制造了聳人聽聞的“濟南慘案”,戴安瀾悲憤不已,誓言驅除日本侵略者。戴安瀾一生*重要的功績是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在長城抗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昆侖關攻堅戰等重大戰役中屢立戰功。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戴安瀾將軍沉著指揮,身先士卒,英勇殲敵。當200師官兵返回祖國途中,遭遇日軍阻擊,戴安瀾胸部中彈,強忍疼痛,繼續指揮部隊作戰。經連日行軍,雨淋日曬,傷口化膿,壯烈犧牲,年僅38歲。《中華魂·百部愛國故事叢書·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是一本故事書。講述了抗日名將戴安瀾的生動感人史跡,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魂-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內容簡介
抗日名將戴安瀾,先后參加保定、漕河、臺兒莊、武漢、昆侖關等戰役,作戰英勇,屢建奇功;入緬作戰,“揚威國外,藉伸正義”;守東瓜,復棠吉;殞身緬北,遺恨叢林,馬革裹尸,成就了光輝的一生。 《中華魂·百部愛國故事叢書·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描寫了抗日名將戴安瀾的英雄事跡。對于人們向英雄和先進人物學習,特別是對于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一本生動的教材。
中華魂-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目錄
轉戰華北
馳聘中原
大戰昆侖關
遠征緬甸
東瓜保衛戰
血戰棠吉
馬革裹尸
中華魂-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節選
《中華魂·百部愛國故事叢書·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抗日名將戴安瀾》: 轉戰華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開始。 戴安瀾和第145團的官兵駐扎在陜西省醴泉縣。7月10日,他們接到北上抗日的動員令,整個軍營里立即歡騰起來。官兵齊呼:“要以鐵血來保衛我們的國土!”“決與敵人作一次總的清算!”戴安瀾率領部隊從醴泉來到陜西興平,候車待命。在這期間,官兵們對于北方的戰況,極為關切,報紙一到,人人爭先搶購;張貼報紙的地方,擠滿了圍觀的人群;收音機一打開,也總是緊圍著聽眾。戴安瀾和他的部屬,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插上翅膀,迅速飛向抗日前線。 7月29日,北平被日軍占領;第二天,天津也告失陷。緊接著,日軍集中約20萬兵力,沿平漢線、平綏線和津浦線3路進兵,妄圖在3個月之內以武力滅亡中國。時局十分緊張,就在日軍占領北平這一天,第145團離開興平,乘車沿著隴海路東進,奔向抗日戰場。 當軍車來到西陵的時候,戴安瀾看見漢武帝墓和霍去病墓前“馬踏匈奴”的石刻,后來又在洛陽看到宋太祖的陵寢,想到這些在歷史上曾經叱咤風云的英杰,崇敬與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他深刻意識到,日本持堅甲利兵,逞兇于華北平原,祖國危在旦夕,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認為:今天是我們奮斗的日子,勇進就能生存,怯退必遭毀滅;祖國的存亡,完全操之于我們自己,所以不要問敵人的力量如何,先要問自己的志氣如何。 軍車駛到徐州,轉向北方飛馳。沿途各地民眾,有的投以歡慰的目光,有的報以熱烈的掌聲,為第145團官兵送行,預祝他們取得勝利。 經過兩三天的緊張運行,8月1日他們在滄州以南的磚河下車,來到抗日戰場的前沿。官兵們人人生龍活虎,個個摩拳擦掌,誓死收復平津,消滅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戴安瀾升任第73旅旅長,奉命守備保定西部滿城大柵河南岸(大柵河下游為漕河)。9月19日敵機編隊飛行,盤旋在保定地區上空,從早到晚十幾次轟炸,未曾間斷。戴安瀾率部進入河北以后的**次戰役就在這里打響了。 9月21日,敵人向前推進,逐漸接近第73旅漕河陣地,第145團警戒陣地為敵人占領,第3營在古遂鎮一帶占領的前進陣地也被敵人截斷。第73旅官兵在戴安瀾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奮勇殺敵。但因敵強我弱,激戰兩日,我軍不支,被迫撤退。 官兵們撤出戰場,戴安瀾立即發出《慰問七十三旅之受傷官兵書》,慰勉部屬。他在慰問書中說:“對日抗戰以來,倭寇挾其數十年勉強積聚之實力,侵戰我土地,殺戮我人民,毀我文化機關,炸我非戰區域,其意直使我滅亡而后已!但我黃帝子孫,怎甘為野蠻民族之奴隸?我莽莽神州,怎忍淪于異域?”他高度贊揚官兵在數倍于我之猛烈的炮火下,“英勇壯烈,那種動天地泣鬼神的犧牲精神,實足以寒敵膽”,他鼓勵大家:“只要我們堅持,一定爭取到*后的勝利。”漕河戰役失利以后,戴安瀾率部經過晉縣、內邱、彰德、衛輝等地,連續向南行軍,到達河南湯陰縣,十幾天行程一千多里。在內邱城北,有一座漢武帝廟。戴安瀾到達內邱那天,前去拜謁,緬懷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擊潰人侵的匈奴主力,保障北方經濟文化發展,成就中興大業的歷史功勛。在岳飛的家鄉湯陰,戴安瀾拜謁了岳武穆廟,面對岳飛的高大塑像,他被這位南宋抗金名將的浩然正氣深深感動,岳飛名作《滿江紅》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千古名句,使他熱血沸騰。他決心學習岳飛的英勇氣概,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收拾舊山河,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1937年11月初,戴安瀾得悉全國各個抗日戰場形勢均處不利態勢:山西局勢危急,太原、上海、南京即將陷于日軍之手,國民黨中央政府將西遷重慶,他心如刀絞,在11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今日為中日戰爭以來之第四月,默念失地之廣,喪師之眾,不禁淚盈眶睫,憤不欲生。又聞安陽于四日陷落,更焦急不已,似此下去,國何從堪!我食祿之袍澤,曷不奮起雄飛,而自甘沒落耶?!回頭反攻,今其時矣!余惟勉勵自己,奮勇殺敵,以盡吾之責任,不希冀他人也。”戴安瀾深知,欲取得戰斗的勝利,必須依靠部屬的努力,要有旺盛的士氣。他回顧保定漕河戰役和彰德漳河戰役,認定戰役的失利,“非器之罪,乃人之罪”。從此以后,他著力抓緊所屬部隊思想的教育、紀律的培養和軍事技術的訓練。 為鼓舞官兵的斗志,戴安瀾特錄文天祥《過零丁洋》詩和岳飛《滿江紅》詞,印發各級官兵熟讀,以文天祥、岳武穆精忠報國的精神來激勵大家的愛國熱忱。他提醒大家尤要深刻理解文天祥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他要求官兵們,讀不通這些詩詞的,可以請人領讀;不理解意思的,可以請人講解。讀懂了就要這樣去做,以必死的決心來抗擊日本侵略者,保衛自己的祖國。戴安瀾還經常通過給官兵講故事,來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 ……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