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187299
- 條形碼:9787117187299 ; 978-7-117-187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 本書特色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的主要修訂包括: **篇中盡量不再重復本科階段側重的蛋白質化學與合成的內容,刪去酶與生物催化劑一章,將別構調節在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中體現;側重介紹蛋白質的折疊與定位和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增加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糖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和蛋白質組學。 第二篇的特點是內容經典,進展迅速。修訂后,重點介紹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轉錄調控和非編碼rna與基因表達及其調節。 第三篇合并了第1版的第三、四篇。主要以基本生命活動為切入點進行介紹,包括增殖、分化、凋亡、應激和代謝,側重細胞信號轉導機制。 第四篇將原來分散在各篇中與疾病診斷和治療、分子生物學應用方面相關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疾病相關的內容包括:基因和基因組異常與疾病,蛋白質分子異常與疾病,代謝異常與疾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異常與疾病;應用相關的內容包括:基因工程與基因工程藥物、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生物醫學信息學應用。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 內容簡介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的主要修訂包括: **篇中盡量不再重復本科階段側重的蛋白質化學與合成的內容,刪去酶與生物催化劑一章,將別構調節在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中體現;側重介紹蛋白質的折疊與定位和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增加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糖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和蛋白質組學。 第二篇的特點是內容經典,進展迅速。修訂后,重點介紹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轉錄調控和非編碼RNA與基因表達及其調節。 第三篇合并了第1版的第三、四篇。主要以基本生命活動為切入點進行介紹,包括增殖、分化、凋亡、應激和代謝,側重細胞信號轉導機制。 第四篇將原來分散在各篇中與疾病診斷和治療、分子生物學應用方面相關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疾病相關的內容包括:基因和基因組異常與疾病,蛋白質分子異常與疾病,代謝異常與疾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異常與疾病;應用相關的內容包括:基因工程與基因工程藥物、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生物醫學信息學應用。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 目錄
**章 蛋白質分子的折疊和定位
**節 蛋白質分子的折疊
一、詮釋蛋白質折疊的機制體現了熱力學、動力學和能量學理論的和諧統
二、不同的模型從不同的視角描述了蛋白質的折疊過程
三、蛋白質的體內折疊同時受到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制約
四、蛋白質的折疊需要其他輔助分子參與
五、膜蛋白的折疊研究具有較大挑戰
第二節 蛋白質的定位
一、蛋白質分子上攜帶著不同的定位信號
二、不同的定位信號引導蛋白質轉運到不同的細胞部位
第二章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
**節 蛋白質的修飾
一、磷酸化修飾
二、脂基化修飾
三、甲基化修飾
四、乙酰化修飾
五、類泛素化修飾
六、巴豆酰化修飾
七、不同翻譯后修飾過程的相互協調與影響
八、蛋白質修飾的研究策略
第二節 蛋白質的降解
一、泛素.蛋白酶體系統
二、自噬·溶酶體系統
三、自噬體系和蛋白酶體系之間的相互聯系
四、蛋白質降解的研究策略
第三章 蛋白質相互作用
**節 蛋白質復合體的形成和意義
一、蛋白質復合體是生命分子機器的核心結構
二、蛋白質復合體具有多種形式
三、細胞內環境有利于蛋白質復合體的形成
四、蛋白質復合體形成具有動態特征
五、蛋白質復合體伴隨進化而趨于復雜
六、蛋白質復合體構成保證高效有序生命活動的網絡
第二節 ppi的結構基礎
一、ppi界面具有特征化學結構
二、蛋白質相互作用結構域識別和募集結合伴侶
三、銜接蛋白和支架蛋白是蛋白質復合體的接頭和骨架
第三節 ppi研究的醫學意義和策略
一、ppi異常可導致細胞活動失控
二、干預ppi的醫學意義和挑戰
三、ppi的研究策略
四、系統整合是全面認識蛋白質復合體的保證
五、全面闡明ppi亟需技術創新
第四章 糖蛋白與蛋白聚糖的結構與功能
**節 糖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一、n-糖鏈是糖蛋白*常見的糖鏈
二、0-糖鏈結構豐富多樣
三、酸性糖鏈結構特點突出
四、糖蛋白糖鏈結構的調節
五、糖蛋白在體內分布廣泛
第二節 蛋白聚糖的結構與功能
一、蛋白聚糖結構變異種類繁多
二、蛋白聚糖分布廣泛
三、蛋白聚糖受生物合成與降解機制調控
四、蛋白聚糖具有突出的生物學作用特點
……
第二篇 基因組與基因表達
第三篇 基本生命活動的分子調控
第四篇 分子醫學專題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 作者簡介
周春燕,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五屆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副主編,《生物工程學報》、《生命的化學》等期刊編委。 2001年回國后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工作,擔任國家級醫學院校規劃教材《生物化學》第7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8版、《醫學分子生物學》第2版和第3版、8年制《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第3版等教材副主編;8年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2版等教材編者。從事干細胞分化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面上項目”,“863”計劃等科研項目,對干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干細胞與心血管疾病和運動損傷修復的應用基礎開展了系統研究。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41篇,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基礎醫學科研創新獎等榮譽。 馮作化,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主任,湖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從事教學工作25年。先后擔任臨床醫學專業7年制《醫學分子生物學》、8年制《醫學分子生物學》、8年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規劃教材主編,以及本科《醫學分子生物學》規劃教材的副主編。研究領域包括腫瘤免疫和腫瘤轉移,在國際期刊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