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安樂堂 本書特色
《安樂堂》為長篇歷史小說。講述了明代英宗、代宗、憲宗和孝守四個皇帝的故事,頗富傳奇色彩,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其中土木之變、南宮復辟、西苑遺恨三章尤為精彩。關于宮闈秘事,小說家言,自不必當作信史。不過從小說中可以看出皇帝的家事,也是勾心斗角,少有親情。
安樂堂 內容簡介
明代英宗、代宗、憲宗、孝宗四位皇帝,經歷頗傳奇。本書以土木之變、南宮復辟、西苑遺恨三部,重述歷史,句句清婉,字字珠璣。
小說家言,自不必當作信史。不過,從中看出皇帝的家事,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土木之變,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哥哥被瓦剌所擄,弟弟坐了哥哥的皇位。南宮復辟,簡而言之也是一句話:哥哥當了太上皇,弟弟彌留之際,哥哥又來復辟。西苑遺恨,簡而言之還是一句話:年輕皇帝愛上大他19歲的惡婦,惡婦卻容不得別的女人懷龍種,差點斷送皇家血脈。
安樂堂 目錄
第二部南宮復辟
第三部西苑遺恨
安樂堂 節選
**章
大明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六日,深夜。
明月高懸,天街如洗,有人策馬急馳;到得長安右門,滾鞍下馬,左手牽韁,右手的馬鞭“刷刷”地往門上亂抽;即時有個“旗手衛”的“叉刀手”趕過來喝住:“你干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話沒有講完,他自己停住了;因為他已看清楚,這個滿頭大汗、氣喘如牛、衣衫破碎的中年漢子,原來是個太監。
“公公,”叉刀手問,“你怎么弄成這副樣子?”
那太監喘息未定,無法答話;大門上的一扇小門,呀然而啟,有個人厲聲問道:“誰在這里胡鬧!活得不耐煩了,是不是?”
“王將軍,”叉刀手答說,“是里頭的人。”
這個“王將軍”的官銜叫做“坐更將軍”,職司宿衛;他此時亦已看出來是個太監,便放緩了聲音問:“你這位公公,半夜闖皇城,為什么?”
“有十萬火急的大事,你讓我進來!”說著,那太監從身上掏出一塊銅牌,遞了討去。
這塊銅牌,其實是半塊——右面的半塊;左面的半塊,歸坐更將軍保管。他將右半塊接到手中細看,正面是半個“西”字;背面的數碼是五十二;隨即轉身到值廬中,找到另外半塊,兩下一湊,嚴絲合縫,清清楚楚地顯出一個完整的“西”字——這是太祖高皇帝頒留下來,特準出入宮禁的“銅符”,分“承、東、西、北”四個字號,“西”字號只能進出長安右門。
于是王將軍啟鑰開門,“貴姓?”他問。
“梁。”
“看樣子,梁公公是從前方來。”王將軍突然喜動顏色,“想來御駕親征,馬到成功,梁公公是來報捷的?”
不問還好,一問只見梁太監顏色大變,雙淚交流,終于掩面失聲;王將軍與叉刀手面面相覷,臉色也都變得陰沉了。
“王將軍,”梁太監拿手背揩拭著眼淚說,“你快帶我到內閣去。”這是快不了的事,內閣大堂在紫禁城東南角,重重宮門,處處請鑰,到得內閣,一輪圓月,已將西下了。
“老爺、老爺,有緊急軍情。”
在內閣值宿的兵部侍郎于謙,被推醒了;定一定神問他的伴當于成:“你說什么?”
“有緊急軍情。”于成答說,“是個姓梁的公公報來的。”
于謙的一顆心,頓時往下一沉;緊急軍情而由太監報來,大告不妙?“請梁太監進來!”他連靴子都顧不得著,隨手披了件衣服,赤足迎了出來。
“于大人,”淚流滿面的梁太監聲音發抖,“萬歲爺落在也先手里了!”
于謙大吃一驚,急急問說:“在什么地方?王司禮呢?”
“在土木堡;王司禮死在亂兵當中了。”
這是指掌司禮監王振,權勢之盛,為漢朝十常侍以來所未有;二十三歲的皇帝尊稱之為“先生”而不名,不僅言聽計從,而且情如父子。一個月以前,蒙古瓦剌部落的酋長也先,入寇大同;王振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親征,命皇帝唯一的胞弟鄖王留守。文武百官由吏部尚書王直領頭諫勸,王振不聽;詔下五日,領京營兵五十余萬,自京師出發,勛臣外戚、宰相、尚侍、翰林言官,扈從過半,幾于傾國而出,而不過一個月的工夫,竟會“一敗涂地”!
“一敗涂地到什么地步呢?”
“死的人不知其數。”梁太監忽然變得興奮起來,“在萬歲爺身邊服侍的人,有一個渾身中箭,像只刺猬;萬歲爺絲毫無傷。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于大人,你看圣旨。”
聽說“圣旨”二字,于謙急忙站了起來;命于成取來衣冠,穿戴好了,方始面北而跪,捧著梁太監貼身所藏、污水浸潤、皺得不成樣子的一張紙,細細辨讀。
只看了頭一句“急諭懷來守臣”,于謙便即問說:“是誰代筆?”
“錦衣校尉袁彬。”梁太監答說,“萬歲爺派我到懷來投書;那里的人說:萬歲爺交代的事,他們辦不了。只有把圣旨送進京來,請列位大人遵旨。”
是什么事“懷來守臣”辦不了?于謙急忙往下看去:“朕現居也先之弟伯顏帖木兒營中,尚能以禮相視。彼輩意在金帛,望即盡力籌措巨資,火速運送前來;饜彼之望,期可脫困,切切!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月初上時,命錦衣校尉袁彬代筆。”下面署一個“鎮”字;皇帝是“祁”字輩,御名“祁鎮”。
“這得趕緊處置!”
于謙站起身來,在書桌后面坐下,照內閣與司禮監行文的通例,寫了一道文書,扼要敘明土木堡兵敗、皇帝蒙塵,以及這道上諭的來歷,請轉奏皇太后,或啟上監國。受文的人是資格在王振之上,而權勢不及的司禮監提督太監金英。
安樂堂 作者簡介
高陽(1926―1992) 臺灣著名作家,浙江杭州人。本名許晏駢,字雁冰,筆名高陽、郡望、史魚、孺洪等。曾任臺灣《中華日報》主編、《中央日報》特約主筆等。
高陽的寫作生涯始于1951年。1962年發表第一部歷史小說《李娃》,一鳴驚人。隨后《慈禧全傳》《胡雪巖》等作品使他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小說家之一。讀者遍及華人世界,作品暢銷幾十年,雅俗共賞,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
高陽的寫作生涯始于1951年.1962年發表第一部歷史小說《李娃》,一鳴驚人.隨后《慈禧全傳》《胡雪巖》等作品使他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小說家之一.讀者遍及華人世界,作品暢銷幾十年,雅俗共賞,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