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9806
- 條形碼:9787516139806 ; 978-7-5161-398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本書特色
侵犯行為作為社會心理學的傳統“勢力范圍”,主要在心理學視角下展開研究。即便是網絡侵犯行為這一現代科技的衍生品,也不例外。余建華編著的《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沒有遵循侵犯行為研究的這一傳統研究路徑,而是從社會學特別是網絡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視角對網絡侵犯行為展開研究。這種嘗試的結果則是,我們看到了在心理學等其他學科視角下無法看到的東西,同時也增進了我們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網絡侵犯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圍繞這一核心問題,本書從網絡侵犯行為的生成機制、類型與特征、運作特點、社會影響和社會控制等五個方面逐一進行了研究。本書的基本觀點是: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受到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雙重影響。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理解應遵循“兩種社會之間”的理路,即既考慮到網絡社會結構的獨特性,同時又顧及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內容簡介
余建華編著的《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圍繞“網絡侵犯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這一問題,分別從“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形式”、“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原因”、“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特點”、“網絡侵犯行為對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影響”、“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五個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對網絡侵犯行為的系統、深入研究,從學理上有效回答了“網絡侵犯行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這一問題,為我們明確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提供了理論洞見。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目錄
**章 網絡侵犯行為:一種網絡社會學的研究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相關研究述評 三 研究視角與方法第二章 網絡社會:網絡侵犯行為的發生空問 一 網絡社會的崛起 二 網絡社會的特點 三 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關系第三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生成機制 一 網絡社會結構: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客觀基礎 二 與現實社會的互動: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助推器 三 網絡群體心理: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內在驅力 四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生成的一個分析框架第四章 網絡侵犯行為:類型與特征 一 網絡侵犯行為的類型劃分 二 不同類型網絡侵犯行為的特征 三 不同類型網絡侵犯行為之間的轉化第五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運作特點 一 對網絡社會結構的嵌入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 三 虛擬中的現實性第六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一 觀點表達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二 情緒宣泄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三 利益訴求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 四 網絡犯罪型侵犯行為的社會影響第七章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 一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目的 二 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控制路徑第八章 結論與反思 一 研究發現 二 若干問題反思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兩種社會之間-網絡侵犯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作者簡介
余建華,1976年生,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Widener University訪問學者。現為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心理學和網絡社會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民俗研究》、《社會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2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