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77851
- 條形碼:9787214077851 ; 978-7-214-07785-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熱點時政類暢銷書。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都已經建立起高度統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實現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以更方便、更流暢、更及時、更高層次地協調各部門的行動,既進行戰略規劃,又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各種國內外突發事件。 本書從熱點時事出發,既總體上介紹了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以色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古巴、巴西等國家的安全機制,展示其安全機構的設置、性質、職能、權限、統屬關系、反應程序、歷史沿革等內容,又結合典型事件,以及作者在國外的親歷親聞、**手獨家資料,揭開了上述國家安全機制的神秘面紗,以國際視野解讀安全、外交、國防、反恐等鮮為人知的內幕,講述大國安全背后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 美國國安會有什么用? ★實現戰略評估和戰略推演,一絲不差成功推演出了前蘇聯解體的全部過程。 美國國安會體制有什么局限? ★美國國安會體制,是為所謂"美國利益"存在的,主要是圍繞大國戰略競爭而運轉的。狹隘的"美國至上"、"美國例外",是美國領導者及其戰略體系的"團隊思維",它像一道道無形的繩索,規定和限制著美國戰略體制及其人員的思維與思路。 美國國安會是誰的?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國家的",而是總統的,這是該機構與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機構*根本的區別。肯尼迪的總統國安助理邦迪說:"國家安全委員會只是總統的工具。 俄羅斯為什么如此強硬? ★面對外國學者對俄羅斯出兵反擊格魯吉亞的質疑,普京反詰道:"人家打俄羅斯維和軍人,屠殺無辜平民,怎么,你難道想叫我用鉛筆刀、用皮彈弓反擊嗎?!我們以牙還牙,我們的反擊恰如其分!""我們俄羅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問題上,從不乞求任何人!" 伊朗誓不低頭的背后是什么? ★2010年8月18日,伊朗*高領袖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說,除非美國停止制裁和軍事威脅,否則伊朗不與美國談判。他認為"伊朗總統和其他一些人說,我們愿意談判。是的,我們可以會談,但不會與美國人會談,因為美國人缺乏誠意,不像一個正常的談判方"。 卡斯特羅怎樣粉碎638次暗殺? ★卡斯特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總共逃過了638次暗殺陰謀,其中有些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策劃的,其余的則是由中情局獻計、安排和予以經濟支持的。"卡斯特羅同時幽默地對記者說,"假如(被謀殺)這是奧運會上的項目,我肯定奪得金牌。"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內容簡介
超越《中國不高興》《中國可以說不》《c形包圍》的熱點時政暢銷書!中國**部大國安全權威讀本! 1.**的學者創作陣容: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參考消息》前副總編、新華社海外分社社長及常駐國外首席記者、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戰略防務專家、國家風險理論創始人……傾力打造。 2.豪華的名家推薦陣容:來自新華社、央視四套、鳳凰衛視、解放軍戰略學會的國際問題專家聯袂推薦。 3.聚焦時事熱點:我國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后,"國家安全"成為熱門話題和社會輿論焦點。本書揭開了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的神秘面紗,以國際視野解讀安全、外交、國防、反恐等鮮為人知的內幕,講述大國安全背后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 4.內容新穎、全面:普京憑什么強硬?日本國安會如何劍指中國?美國國安會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么?伊朗誓不低頭的背后是什么?卡斯特羅怎樣粉碎638次暗殺陰謀? 5.觀點犀利、見解深刻:既有對美、俄、德、法、伊朗、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安全機制與決策的點評,又有作者的國外親歷親聞,披露**手獨家秘聞,有料,有趣,好讀。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目錄
1.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體制掃描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幫助美國贏得了某種競爭優勢,但這套體制對世界、對美國的消極作用大于積極作用,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美國沒有這套體制,世界會更安全,美國也會更安全。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驚世駭俗的結論?
2.美國:總統*高智囊平臺--國家安全委員會
為什么世人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國家的",而是總統的?*初只是為總統服務的幕僚和參謀機構,為什么到尼克松時期,卻逐漸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外交政策決策和執行機構?總統的個性和風格,又如何決定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地位及發揮作用的方式呢?
第二章
俄羅斯:安全決策*高咨詢機構--聯邦安全會議
面對外國學者對俄羅斯出兵反擊格魯吉亞的質疑,普京反詰道:"人家打俄羅斯維和軍人,屠殺無辜平民,怎么,你難道想叫我用鉛筆刀、用皮彈弓反擊嗎?!我們以牙還牙,我們的反擊恰如其分!""我們俄羅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問題上,從不乞求任何人!"
第三章
法國:"反恐"考驗國家安全機制
冷戰后,與鄰國開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恐怖主義襲擊卻日益嚴峻,法國該如何應對?國防部門與國內安全部門"兩張皮",不走美國之路,另辟蹊徑,薩科齊是如何走出一條"法國式道路"的?
第四章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世今生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像一臺昂貴而耀眼的勞斯萊斯汽車一樣,它的主人把時間都用在給它拋光打蠟上了,以至于很少真正坐在駕駛室里"。
第五章
德國:聯邦安全委員會,離真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多遠?
有人說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面向未來,而是可能將德國帶回過去。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可以顯著加強政府在安全領域的工作效率和行動能力,但國家安全問題一旦成為少數人主導的領域,將破壞目前德國國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是德國的大倒退。"德國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第六章
日本:"國安會"劍指中國
安倍力推成立"國安局",旨在盡快落實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加強自衛隊"機動防衛力量建設";充實、擴展《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推動修改憲法解釋,賦予日本"集體自衛權";應對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以上這些無一不在劍指中國。安倍,你究竟想要把日本帶向何方?
第七章
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行政官和外交官一直被視為印度精英中的精英,而這些印度精英總是在"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外人"。"印度政治領袖對于建立國家安全體制缺乏熱情,這恰好可以讓他們堂而皇之地保持對外交安全政策方面的影響力。"可這些印度的精英們總是一錯再錯,為什么會是如此的局面呢?
第八章
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演變過程
萬一遭到遠程炮擊時,居民的避難和防護設施情況如何?首都圈和后方地區一旦遭到恐怖襲擊,有何應對措施?網絡和gps受到攻擊和干擾后如何應對?爆發戰爭時物資生產與供應情況如何?如果生活設施遭到破壞,如何解決居民的吃飯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韓國國安會考慮的問題。
第九章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炮火中"異軍突起"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拉開了阿拉伯世界和猶太民族長達半個多世紀生死較量的序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力量對比之懸殊,讓人感到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不堪一擊,但它竟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還發展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以色列是如何應對的?
第十章
伊朗:在夾縫中維護國家安全
豐富的油氣資源既是伊朗的"武器",也是伊朗的"軟肋"。伊朗動用石油"武器"向西方"宣戰",也因西方的石油出口制裁導致經濟發展受阻。石油對于伊朗而言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伊朗是如何自如地使用這把雙刃劍的?
第十一章
敘利亞:正在經受戰爭考驗的國家安全機制
2012年2月4日,俄羅斯和中國共同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關于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俄領導人多次發表講話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要求改變敘利亞政權的言論。國土面積只有18.5萬平方公里的敘利亞為什么會被大國如此看重?
第十二章
伊拉克:"伊拉克安全模式"改變了中東安全格局
伊拉克國家安全機制是建立在如何維持薩達姆政權獨裁的基礎上,因此,它是薩達姆家族的安全機制。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由美國統率的大軍壓境時,那些"無限忠于"薩達姆的國家機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終自己也落得個被送上斷頭臺的結局。其中的內幕究竟如何?
第十三章
古巴:在抗爭中維護獨立和安全
卡斯特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總共逃過了638次暗殺陰謀,其中有些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策劃的,其余的則是由中情局獻計、安排和予以經濟支持的。"卡斯特羅同時幽默地對記者說,"假如(被謀殺)這是奧運會上的項目,我肯定奪得金牌。"古巴安保工作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
第十四章
巴西:完善國家安全新機制
巴西亞馬遜地區是巴西國家安全*敏感的問題,領土主權安全和經濟安全是重中之重。動植物種子和基因在遭到大量偷盜時,巴西政府該如何應對?動植物基因戰是如何上升到巴西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的?
第十五章
拉美六國:面向新形勢的國家安全機制
長達一個多世紀以來,拉美各國都把鎮壓國內游擊隊和應對鄰國的領土爭端放在首要位置。如今,毒品泛濫,有組織犯罪屢禁不止,拉美各國一方面要脫離美國,獨立自主開展外交和安全建設;一方面又離不開美國的合作,究竟該何去何從?
第十六章
世界能源安全:時代變革中的戰略選擇
美國能源安全的軟肋在哪?誰告誡美國不要癡迷于石油?面對能源資源控制格局朝著有利于資源國的方向發展,國際能源市場重心東移,石油依賴性過大的局面,美國、歐盟、俄羅斯有哪些能源戰略和對策呢?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作者簡介
主編人:彭光謙,少將,中共中央外宣辦專家組成員、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學術委員會原主任、戰略學博導,曾多次參加中美、中日、中德軍事磋商和安全對話。 編委會作者:新華社駐國外首席記者、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戰略防務專家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