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3-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0123
- 條形碼:9787516140123 ; 978-7-5161-401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3-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本書特色
《北京社會建設報告(2013)》是中國社會建設藍 皮書之一。 2007年黨的十七大后,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北京 市社會辦成立。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整整五年 。五年,北京社會建設發展狀況如何?與全國其他30 個省市自治區比較是什么情形?與全國其他12個千萬 人口大城市比較呢?與世界城市比較呢?全市16個區 縣相互比較呢?于是,北京市委社會工委與上海華夏 社會發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一套城市社會建設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了測評分析, 形成了《北京社會建設報告(2013)》。本書由宋貴倫 ,鮑宗豪主編。
2013-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內容簡介
《北京社會建設報告(2013)》是中國社會建設藍皮書之一。報告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2年)》、《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12年)》等統計數據,研制了北京社會建設指數評價體系,并以該體系為標準,在全國首次對31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水平進行了評價及其得分排序,并以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定位,將北京與全國13個10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g20國、金磚五國以及新加坡、韓國、香港的社會建設指數作了橫向比較;《報告》還依據《北京統計年鑒(2012年)》的數據,對2008年以來北京的社會建設走勢作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書由宋貴倫,鮑宗豪主編。
2013-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目錄
導論 大數據時代的社會建設 一 大數據時代:社會建設研究的新變革 (一)社會建設研究思路的變革 (二)社會建設研究對象的變革 (三)社會建設研究方法的變革 (四)社會建設能力的變革 二 雙重世界:社會建設大數據的特質、研究路徑 (一)社會建設大數據的“雙重”特質 (二)大數據時代的研究路徑 三 積累大數據行動: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一)社會建設的實踐積累 (二)社會建設大數據的理論積累**章 建設世界城市視野下的北京社會建設 一 北京建設世界城市進程中社會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空氣污染給北京社會建設帶來的挑戰 (二)交通擁堵給北京社會建設帶來的挑戰 (三)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半城市化”地區給北京社會建設帶來的挑戰 (四)城市弱勢群體生存與社會治理秩序矛盾給北京社會建設帶來的挑戰 (五)社會治理方式難以適應快速城市化需求給北京社會建設帶來的挑戰 二 走向世界城市的北京社會建設 (一)借鑒發達國家經驗,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完善北京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 三 不斷提升世界城市社會建設的水平 (一)社會建設指數的功能 (二)北京社會建設指數的體系結構 (三)北京社會建設指數的計算原理第二章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指數的比較 一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的總指數比較 (一)社會建設總指數得分排序 (二)社會建設總指數比較分析 二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保障指數的比較 (一)社會保障指數得分排序 (二)社會保障指數比較分析 三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服務指數的比較 (一)社會服務指數得分排序 (二)社會服務指數比較分析 四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治理指數的比較 (一)社會治理指數得分排序 (二)社會治理指數比較分析 五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環境指數的比較 (一)社會環境指數得分排序 (二)社會環境指數比較分析 六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若干指標的比較 (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歲) (二)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人/千人) (四)城鎮登記失業率(%) (五)萬元cdp能耗下降率(%) (六)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張/千人) (七)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張/千人) (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年均增加率(%) (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十)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十一)社區服務設施覆蓋率(%) (十二)勞動爭議結案數(件)第三章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指數的比較 一 比較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指數的意義 (一)對特大型城市概念的研究 (二)特大型城市社會生態問題的新特征 (三)特大型城市社會生態問題的根源 二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總指數的比較 (一)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總指數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較 (二)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水平的比較 三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保障指數的比較 (一)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保障指數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較 (二)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保障水平的比較 四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服務指數的比較 (一)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服務指數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較 (二)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服務水平的比較 五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指數的比較 (一)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指數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較 (二)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水平的比較 六 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環境指數的比較 (一)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環境指數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較 (二)北京與全國特大型城市社會環境水平的比較第四章 北京與g20、金磚五國等社會建設若干指標的比較 一 北京如何與g20國家的社會建設進行比較 (一)比較的重點 (二)g20國家社會建設的不同模式 (三)g20國家社會建設模式的啟示 二 北京與g20國家社會建設若干指標的比較 (一)出生時預期壽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醫生人數(每千人) (四)國際互聯網用戶(每百人) (五)失業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數 (八)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 (九)文化娛樂等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三 北京與金磚五國社會建設若干指標的比較 (一)出生時預期壽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醫生人數(每千人) (四)國際互聯網用戶(每百人) (五)失業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數 (八)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 (九)文化娛樂等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四 北京與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社會建設若干指標的比較 (一)出生時預期壽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醫生人數(每千人) (四)國際互聯網用戶(每百人) (五)失業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數 (八)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 (九)文化娛樂等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第五章 近五年北京社會建設走勢分析 一 對近五年北京社會保障的走勢分析 (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歲)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五)城鎮登記失業率(%) (六)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二 對近五年北京社會服務的走勢分析 (一)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張/千人) (二)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張/千人)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人) (四)人均文化事業費(元) (五)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冊/人) 三 對近五年北京社會治理的走勢分析 (一)建立黨組織的社會組織數(個) (二)國際互聯網用戶數(戶) (三)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各類糾紛數(萬件) (四)基層以上工會勞動監督組織受理職工舉報件數(件) (五)勞動爭議結案數(件) 四 對近五年北京社會環境的走勢分析 (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二)萬元gdp能耗下降率(%) (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四)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平方米) (五)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占全年比重(%) (六)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第六章 北京16個區縣社會建設指數 一 北京市16個區縣社會建設綜合指數排序 二 北京市16個區縣社會建設21個指標得分排序 (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三)每萬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人) (四)每萬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人) (五)每萬人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人) (六)城鎮登記失業率(%) (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速度(%) (八)每萬人口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人數(人/萬人) (九)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十)社區服務機構覆蓋率(%) (十一)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張/千人) (十二)每千名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人) (十三)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冊/人) (十四)每萬人口社會組織(個/萬人) (十五)每萬人口社會工作從業人員(人/萬人) (十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占從業人員的比例(%) (十七)建立黨組織的社會組織比率(%) (十八)萬元gdp能耗下降率(%) (十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二十)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占全年比重(%) (二十一)每萬人口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人/萬人)附錄ⅰ 北京與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指數的比較附錄ⅱ 北京與國內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指數的比較附錄ⅲ 31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的主成分分析計算結果附錄ⅳ 國內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水平的主成分附錄ⅴ 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特大型城市社會建設指數的原始數據附錄ⅵ 近五年北京市社會建設指數走勢測算附錄ⅶ 2008—2012年北京社會建設走勢及2013—2016年數據預測方法說明附錄ⅷ 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人口數、特大型城市人口數、北京各區縣人口數(第六次人口普查)附錄ⅸ 指標解釋和計算方法參考文獻后記
2013-北京社會建設報告 作者簡介
宋貴倫,男,1960年2月出生,河北新河人,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研究員職稱,F任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北京市社會建沒工作辦公室主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國家行政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課題組成員。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中央、市、區三級宣傳部門工作多年,近六年致力于社會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著有《毛澤東與中國文藝》、《北京社會建沒慨淪》等。 鮑宗豪,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05、2008、2011版首席專家、新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近年來,著重研究文化、文明與社會現代化。代表性淪著《論無知——一個新的認識域》、《權利論》、《科學發展論》、《全球化與當代社會》等23本;1984年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歐洲經濟倫理》(國際權威刊物)、《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雜志上發表淪文(文章)300多篇。《論無知》—書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86—1993)著作類二等獎,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科學發展論一中國城市和諧發展指數研究報告》獲(2006—2007年度)上海市第七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